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by晚晚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这是一个适合高中生学习用,不仅梳理脉络还带完整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我是晚晚,致力于学习和理清思路的历史学习,加油哦!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边疆治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秦汉时期、隋唐至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汉代以前
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世代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
荐举制、军功爵制:各国争霸图强举荐有才能人为官,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背景: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标准:才能,军功大小 特点:缺乏制度的选举途径
秦朝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背景:统一思想维护专制 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汉代察举制
形成:汉武帝时期
含义:考察,荐举,自上而下
组成科目
常科
查孝廉
举荐才
特科
贤良方正
明经
明法:明细法令
标准:孝廉到门第
评价
积极: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府选拔了大量人才
消极:
①具有封闭性,东汉后期,豪强大族控制的地方选人才,国家用人权利受到了极大的侵蚀
②任人唯亲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背景
①东汉后期豪强控制了地方选人才,察举制弊端暴露,不能选出真正的人才
②汉末战乱士人流散各地,察举制度事实上难以实行
开始:220年魏王曹丕
内容:设置中正,品评人物,按品授官
变质:逐渐沦为维护士族特权工具
标准:家室道德,才能—只看家室
①积极: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了以后科举制的产生
②消极: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唐科举制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发展历程(605~1905)
隋: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
太宗:进士分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人数,殿试,武举
玄宗:高官主持考试诗赋成为主要内容
宋: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锁院,糊名,誊录制度
元: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
明清: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南北分卷
百日维新:废八股
1905:废科举
积极
(1)对中国
①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中央掌握官员选拔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
⑤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
(2)对后世: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3)对国外:影响英美现代文官制度
消极: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