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昆虫记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昆虫记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昆虫记、昆虫的介绍、法布尔、生物分类法。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点赞收藏哦!
编辑于2022-08-21 10:16:29 河北省昆虫记
昆虫记
蝉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
蝉约2000余种。包括蚱蝉、蟪蛄、鸣鸣蝉(好逗啊这个名字)、云南秃角蝉、草蝉、斑蝉、薄翅蝉、高砂熊蝉、台湾骚蝉、黑翅蝉、红眼蝉、台湾端黑蝉、山西姬蝉 、龟纹、秋蝉等
蝉科之最
世界最大的帝王蝉(不得不说“帝王”家族都是硬茬,帝王蟹、帝王蝎等等都是很大的)翼展就达20厘米,体长约7厘米
同样栖息于南亚地区的一种大型蝉(有“青襟油蝉”或“婆罗洲巨蝉”等名称)翼展也有18厘米,其体长则约4至5厘米
十七年蝉:北美洲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你知道一个昆虫能活17年是什么概念吗,昆虫这种简单的生物一般寿命就一两年甚至几个月,这种蝉能活17年都超过猫狗等高级的哺乳动物了)
还有一种十三年蝉,这种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有13年,仅次于十七年蝉
特征
蝉有两对膜翅,头部宽短;蝉视力相当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超级斗鸡眼,就像两个眼睛长在太阳穴一样),有3个单眼
蝉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能够插进树木中吸食汁液(从这点可以看出它是害虫)
蝉的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腿节膨大,带刺,抓附力非常强(为什么要这样?幼虫要用前脚用来挖掘,细胳膊细腿能挖吗?之前我做实验,它只用一只脚就可以勾在一个小树枝上,而且非常牢固,不用点力拔都拔不下来)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末龄幼虫多为棕色,与成虫相似
蝉也有不同的,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
大多数(为什么说大多数?可以到分类里看看帝王蝉,有些强大的物种就是想和别人不一样,值得我们学习)蝉的体型通常不大,成虫体长多在2至5厘米之间
蝉的外骨骼很坚硬,双翅相当发达,多为透明或半透明,上面有明显的脉络
习性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
蝉的幼虫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蝉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我天我震惊到了,昆虫这种很简单的生物还懂这些道理,大自然是真的神奇)
蝉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当蝉蛹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这种成虫后就很快死亡的昆虫并不少见,例如我们熟知的蜉蝣,说是只有一天多寿命,其实它的生命大都在幼虫时期,挺为这种昆虫感到惋惜的),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吸树根,成虫吸树枝,这是跟植物界的朋友过不去啊)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昆虫界的朋友们基本都不用嘴“说话”,都是用腹部的摩擦和翅膀的震动发声),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但是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它们没有听觉(它们和贝多芬一样都是聋子音乐家)
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我严重怀疑人类和蝉有相通之处,男生通常爱讲话,女生则比较内向)
食物
树的汁液(没其他的了,蝉的口器是管状的,只能食用液体,你有本事用吸管吃肉啊)
天敌
食肉昆虫和一些食虫兽的食谱上基本都有它(例如我们熟知的螳螂捕蝉,另外书提到的蚂蚁把蝉赶走,蚂蚁还喜欢捕食一些没有行动能力的蝉(能飞的的一般蚂蚁抓不了啊),吃人家的树汁,还吃人家身上的肉,真是缺了大德)
螳螂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螳螂是一个目的物种,而蝉是一个科,螳螂范围更广)
世界已知2200多种,中国已记载8科19亚科47属112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
螳螂种类众多,如魔花螳螂、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刀螂、中华大刀螂、欧洲刀螂、兰花螳螂、绿斑小刀螂、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刺花螳螂、绿静螳、金属螳螂、小提琴螳螂、黄花螳、盾螳等
螳螂之最
螳螂中拟态最为传神的当属兰花螳螂。它们通常体长3-6厘米。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的兰花体色。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螳螂本身颜值就高,这兰花螳螂可以说是颜值之最了)兰花螳螂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兰花螳螂主要是在兰花上等待猎物上门,所以它们捕食的对象多半也是围绕花朵生活的动物,可谓是动物界中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但是它们捕猎授粉的益虫,所以尽管长得好看,但是是害虫)
非洲绿巨螳大部分分布于南非洲的西非地区,雌性体长通常在8~14cm之间,雄性则小得多。雌性腹部有6个分段,雄性有8个。由于其体型巨大,实力强悍,能够捕食体型相当的蛇,老鼠和蜂鸟,因此被称为“非洲绿巨螳”(反客为主了,把自己的天敌变成了猎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特征
从外形观察,螳螂的体长从11~140毫米不等,体一般较扁平,少数种类呈棒状,六足
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这估计就是螳螂得人缘的点:帅气,但是告诉你,螳螂这种“高雅”的昆虫居然是从“低俗”的蟑螂进化过来的)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
螳螂头呈三角形或近五边形,能任意旋转,口器及复眼发达,复眼在三角形头的两角,能够360°观察,并且可以看见十五米外的物体,上颚强劲
螳螂的前胸较长,能活动,前翅为覆翅,前缘具齿、刺、纤毛或光滑,后翅膜质,飞翔力不强,静止时翅折叠于腹背上;雌性后翅常退化,腿节和胫节具强刺;中足和后足细长,善于行走
作为天生的猎手,螳螂捕食的时候动作灵敏,与此同时,螳螂还是天生的“伪装大师”,大多数螳螂不但具有保护色,并且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这样的拟态不但可以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昆虫的拟态行为非常高超,有一类果蝇的一对翅膀上竟然有两只蚂蚁的图像,伪装自己已经被蚂蚁包围了而躲避天敌)
习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幼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
幼虫虫成活率低(别看螳螂是凶猛的猎食者,小时候蚂蚁都能欺负它,所以一个卵巢里有成百上千的小螳螂,这才能保证螳螂能够延续下去),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
螳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干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
产卵时先由左侧附腺分泌泡沫状蛋白物质于生殖腔开口处,右侧附腺分泌出二酚醛类物质,使分泌的蛋白物质凝固为一层较坚硬的外壳筱盖在卵块外面,形成卵鞘
一只雌螳螂所产卵鞘的多少、卵鞘的大小以及鞘内卵粒的多少,因不同种类而有差异,一般可产下1-4个卵鞘,每完成一个卵鞘需2-4小时,一个卵鞘内的卵粒40-300个不等
螳螂妈妈产完卵就会离开,不会管小螳螂的死活(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家长,所以小螳螂成活率很低)
1-2龄虫自相残食性较强,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只有10%-20%成活率,这种自相残杀现象,可能是螳螂虫口数量自控到一定数量的种间机制(我们要感谢螳螂这种无私的控制,因为如果有一大堆螳螂,那么生态系统很有可能被破坏),这种种间机制的产生与幼虫的耐饥饿力有关,因为一、二龄虫在完全缺食的情况下4-5日即死亡,后期幼虫在缺食情况下也只能维持11-18天的生命期,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只是幼虫不同龄期的脚部背向有由小到大的翅芽,末龄完成后,才长出起着飞翔作用的两对大翅
每年7-10月为成虫的陆续发生期,一般雄性成虫成熟期较雌性早10余天,羽化为成虫后经历10-15天就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4小时,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当食物贫乏时,雌性有进攻雄性并作为猎物而被取食
食物
肉食性,小到蚊子苍蝇,大到蝗虫、蝎子、蛇和蜂鸟都在它的食谱上(猎物大小要看它自己的大小,从这点看它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它抓益虫蜜蜂,那么此时此刻就是害虫,害虫和益虫不是永久性的)就是益虫)
天敌
天敌基本都是在幼虫时期,这时什么肉食小虫子都可以欺负它,成虫之后天敌就少了很多,但还有很多(螳螂再强也是个虫子啊,和那些爬行动物能比吗),例如:蜘蛛(它既是螳螂的天敌也是螳螂的食物,主要看螳螂蜘蛛大小以及螳螂有没有撞它网上),鸟类、蜥蜴、蛇、猴子、变色龙以及青蛙等(这些要看螳螂本身的大小,有的大螳螂甚至能把他们变成食物,详见“螳螂之最”)
蝗虫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蝗虫主要分为土蝗和飞蝗
蝗虫俗称蚂蚱以及蚱蜢,这三个其实是一个东西
蝗虫之最
灰蝗虫(昆虫记中描写的物种)是欧洲最大的蝗虫
沙漠蝗虫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蝗虫。在平静期,沙漠蝗虫散居占据了一个较小的区域。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包括充足的降雨,这些分散的种群集中在它们能够成功繁殖的地方,导致昆虫数量的大量增加,因此它们的流动性很强,一周内可以迁徙1000公里。沙漠蝗虫是可形成大规模群体的蝗群,对农业生产、生计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它们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跨越阿拉伯半岛并进入印度。这种昆虫通常无害,但虫群可以长距离迁移,给农作物造成广泛的破坏。一个规模为一平方公里的群体含有大约4000万只蝗虫,每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35000人一天的口粮(我天这得多少蝗虫啊)
特征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成虫:雄成虫体长35.5~41.5毫米,雌成虫39.5~51.2毫米,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卵块及卵:卵块黄褐色,长筒形,长45~61毫米,中间略弯,上部略细,上部1/5部分为海绵状胶质,不含卵粒,其下部藏卵粒,卵粒间有胶质黏附。每块一般含卵50~80粒,最多可有200粒,呈斜排列,四行。卵粒呈圆锥形,稍弯曲,长6.5毫米,宽1.6毫米
幼虫(蝗蝻):共5龄,5龄蝗蝻体长26~46毫米,触角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延伸盖住中、后胸背面,前翅芽长达腹部第4、5节,前翅芽狭长并为后翅芽所掩盖,翅尖指向后方
习性
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这位比蝉还厉害,人家是吸树汁,这直接把植物给啃没了,而且还一大群来啃)
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当飞蝗蝻密度大时,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加剧活动,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静伏、拥挤,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所以在蝗灾中看到是一大群一大群的蝗虫朝庄稼扑过来)
成虫产卵前期较长,一般为10~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产卵,雌成虫将卵聚产在土下
食物
典型的植食性(所以它就是农业大害,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平方千米,全球有1/8的人口受到蝗灾的袭扰)
天敌
它的最大威胁是鸟类(其中有灭蝗“战斗机”三种,鸡、鸭和粉红椋鸟,最强的是粉红椋鸟,一只成年粉红椋鸟一天就能杀死300-400只蝗虫),第二是蛙类,还有一些肉食性昆虫及蜘蛛蝎子蜈蚣等(还有人类,油炸蝗虫很受吃货们的喜爱,传说蝗虫到中国之后都被吃货们吃没了哈哈哈)
蝈蝈
分类
蝈蝈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大型鸣虫通称(这又和上面不一样了,它是个通称不是具体的物种)
我国蝈蝈的分布较广,从观赏的角度,对蝈蝈按体色分类,可分为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京蝈蝈又叫燕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这就带有文化的分类)
蝈蝈之最
黑铁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正宗黑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体青黑色,紫蓝脸,红牙,粉肚皮,白、黄,深褐翅,黄绿膀墙,褐色前翅背,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黄色,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直到全身黑亮似铁,鸣声强劲有力,响亮,宽厚。一虫鸣叫能盖过群虫的鸣声。一膀一膀地叫,沉着而稳重,有大将的风度(建议改成张飞蝈蝈,或者李逵蝈蝈也行啊哈哈哈)
红褐蝈蝈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红前胸背板),褐红腹背,粉红肚皮,紫红腿,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个头也较大,鸣声响亮,强劲有力,长寿耐干旱,体色极美,实为罕见(兰花螳螂表示不服)
金黄蝈蝈生长在北方的太行山区,褐黄头,蓝脸红牙,褐黄脖项,黄腿黄肚黄须,金黄翅,惟膀墙(前翅侧区)翠绿,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就像金色闪闪的盔甲在闪烁。这样的通体褐黄蝈蝈几十年也难遇一个,甚为稀罕。
特征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
触角可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
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
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又是一个身上带刺的)
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m,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幼虫共经5龄
生活史:一年一代
习性
卵:当年所产之卵全部在表土层越冬,翌年4月天气湿润,卵迅速膨大,长度增加44-58%,宽增加93-126%。孵化时卵壳破裂后,虫体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膜破裂出土,历时约2小时,如天气干旱,卵期延长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
幼虫:幼虫共蜕4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依次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后将蜕下的皮吃掉(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成虫: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7一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蝈蝈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白天产卵多于晚上,7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8月,9月末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4粒(这也是和螳螂的“生育计划”一样),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为80-90天。进人9月下旬成虫很快死亡。雄虫能发声,发声时两翅斜竖起,来回摩擦而发出巨大声音(这就是用翅膀发声,蝉是腹部发声),以招引异性。受惊扰时发出急促的声音,跳到植株下逃跑(蝉直呼内行)
食物
杂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螳螂直呼内行)。它还捕捉柞蚕等害虫(所以它大部分情况是益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少数喜欢吃人类的食物的昆虫)
天敌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螨(很多昆虫最大的天敌就是这些寄生植物或动物,尤其是蚂蚁,那么多传染风险贼大)、螳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蛰死的情况(反客为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食用危险食材,比如物种不明的蘑菇)
它还是一个观赏虫,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所以人类也可以算作它的天敌)
大孔雀蝶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蛱蝶科孔雀蛱蝶属大孔雀蝶种(这又是不一样了,大孔雀蝶是生物学分类的最底端了,也就是说这就是一种动物,不能再往下分了)
特征
它是欧洲最大的蝴蝶
大孔雀蝶的颜色是栗色的,翅膀上有灰色和棕色的斑点,也有眼状的斑点,也就是有一对像眼睛一样的花纹,颜色比较混杂,有蓝色、黄色
习性
大孔雀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食物之一,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典型的伪装行为,它们的翅膀有眼状花纹,看起来就像它们天敌蓝冠山雀的天敌猫头鹰)
它们的寿命很短(只有几天),成虫后会争取时间寻找配偶然后产卵
食物
大孔雀蝶幼虫最爱的食物是杏叶,成为成虫后则无须进食(寿命就几天了完全没必要吃饭)
天敌
主要是鸟类,但它们已经有了预防鸟类的技能(详见“特征”),但偶尔也会被吃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试验。他们用笔将孔雀蝴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涂掉,然后将它们交给捕食鸟蓝冠山雀。结果发现,20只斑纹被涂掉的孔雀蝴蝶中有13只被鸟儿吃掉了,而在34只斑纹没有被涂掉的蝴蝶当中只有一只被吃掉)
小阔条纹蝶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
特征
触角十分短小,翅膀上有淡黄色鳞片,有“会飞的花朵”之称(又来了一个颜值高的昆虫)
雄蝶外表为棕色,前面的翅膀横有一条泛白的、长有像眼珠似的小白点;雌蝶衣着与雄蝶一样,但是其长袍是米黄色,更加淡雅
习性
喜欢在白天生活,非常痴迷于恋爱(你可能觉得它很浪漫,其实不是,它痴迷恋爱的原因是要最大限度地繁衍自己的物种,从而不被淘汰)
在小阔条纹蝶的幼虫期,它们会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样的透明斑,以后幼虫食叶穿孔,或自叶缘向内蚕食
等到小阔条纹蝶长成蝴蝶,它的口器就如一根细长的吸管,只能吸食液体食物(蝉直呼内行)
食物
小阔条纹蝶主要以花蜜为食,也会喝水,但无法吃花粉等固体食物(谁说蝴蝶都吃花粉的?非主流来了)
天敌
多了去了,什么食肉昆虫鸟类食虫兽的菜谱上都有它
象态橡栗象
###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象态科
特征
嘴长,细如马鬃,呈棕红色,几乎笔直,奇长无比(因此得名叫象)
大颚是两个钻石尖构成钻头尖端的高强度齿甲
习性
栖息在橡栗里
喜欢绿橡树、短柔毛橡树和胭脂虫橡树,最喜绿橡树,短柔毛橡树其次(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住宅非常有要求,并且他还很节约,就是挑不要钱的)
吃坚果时先啃咬,再轮番向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磨蚀,逐渐往下扎
有时钻头会卡住,导致象态橡栗象无法移动(好逗啊)
卵生,将卵产于在橡栗中用“钻头”挖的洞底层,一颗橡栗只有一颗卵(独乐乐不如让儿女也乐乐)
食物
食橡栗、榛子等坚果(谁不爱坚果呢哈哈哈)
天敌
乌鸫(一种乌鸦)
豌豆象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豆象科豆象属豌豆象种
特征
卵枯红色,较细的一端有长约0.5毫米的丝状物2根
幼虫复变态,共4龄,1龄幼虫略呈衣鱼型,胸足3对短小无爪,前胸背板具刺;老熟幼虫体长4.5-6毫米,短而肥胖多皱裙,略弯成C形,乳白色,头黑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无行动能力
蛹长5.5毫米,初为乳白色,后转淡褐色
成虫体长4-5毫米,宽2.6-2.8毫米;椭圆形,黑色;触角基部4节,前、中足胫节、跗节为褐色或浅褐色;鞘翅具10条纵纹,覆褐色毛,沿基部混有白色毛,中部稍后向外缘有白色毛组成的一条斜纹,再后近鞘翅缝有一列间隔的白色毛点;后足腿节近端处外缘有一个明显的长尖齿,雄虫中足胫节末端有一根尖刺,雌虫则无(这又身上带刺的,也不知道这刺给一个植食性的有什么用)
习性
豌豆象一年发生1代,春天气温回升至16-20℃时,豌豆象成虫从树木、树叶、篱笆、杂物、仓库缝隙、豆粒内等越冬场所出现,豌豆象飞翔能力强,可飞越5千米远,田间豌豆花开时成虫飞往田间采食花粉、花蜜
成虫早晚多栖息于花中或嫩叶内。成虫活动的温度范围约为18-30℃,适温范围约为25-28℃,一般以晴天活动最盛,阴雨天则活动很少
豌豆象雄虫冬眠后性成熟,但雌虫需要采食豌豆花粉后才能成熟,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跪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
食物
幼虫喜欢吃豌豆子叶(所以得名豌豆象,被视为农业害虫,豌豆象世界范围内的危害率为10-90%,幼虫能够蛀食籽粒30-40%的子叶,收获后2-3个月可蛀食超过50%的子叶)
天敌
鸟类及人类(它是害虫,所以人类要消灭它)
菜豆象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豆象科三齿豆象属(和楼上是亲戚)
特征
成虫体长2~4.5mm,近长椭圆形
头、胸黑色,被灰黄色茸毛
触角锯齿状,1~4节和末节橘红色,其余褐至黑色
鞘翅黑色,端缘红褐色
后足腿节内侧近端部有一长齿及两较小的齿
卵:淡白色,长椭圆形,0.55~0.8mm
幼虫:1龄体长0.52~0.8mm,单眼1对,位于上颚和触角之间,触角1节;老熟幼虫4~4.5mm。肥胖,C形
习性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菜豆象的破坏力相当强,有时一粒菜豆的子粒上就住着个多达几十只的家庭,更严重的是,不只一代虫子会开发利用这个大粮仓,一年之内会有三到四代虫子开发利用它(四世同堂是吧)
它在一粒菜豆中生活,直到把这里的菜豆变成粪便,才离开去找其他的窝巢(真“节约”啊,不变粪便就不走)
食物
各种菜豆,红的、白的、黑的、黄的,还有杂色的,都是菜豆象的美食,菜豆象尤其热衷于在干豌豆、蚕豆、野豌豆和鹰嘴豆等上产卵(怪不得叫菜豆象,这是和菜豆过不去啊)
天敌
青蛙,鸟类,人类(它作为农业大害,人类想尽办法的防治它)
金步甲
###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步甲科
特征
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
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
习性
当雌性金步甲与雄性金步甲交尾之后,雌性金步甲便将已经没有用处的雄性金步甲开膛破腹,残忍地吞食(螳螂、蝈蝈直呼内行)
昆虫记里的描写:雌虫先咬住雄虫的肚腹末端,再咬破雄虫的表皮,接着打开了一道口子,并将里面的内脏一一摘除,填充进了自己的口中。它将头伸进同伴的腹腔,非常细心地清理着,保证一点残渣也不留。再来看雄虫,浑身上下只有爪子还在动,伴随着一阵抽搐,它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此时雌虫的头还在对方的腹腔中,它正在向上端拓展,把能够到的腹腔中的器官也都吃掉。最后,这具遗体被就地抛弃,只剩下一副空壳和一对翅膀
食物
金步甲是毛虫的天敌,它们喜欢吃蜗牛、鳃角金龟、蚯蚓、毛虫等(金步甲是消灭毛虫的能手,无愧于它园丁的称号;它保护菜园、花圃,是警觉的乡野卫士,但唯一的缺点是他会捕食可以为植物松土、施肥的大益虫蚯蚓(蚯蚓不是昆虫哦))
天敌
狐狸和癞蛤蟆
鳃角金龟
分类
属于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鳃角金龟科
鳃角金龟之最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甘肃、华北的天津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与东北大黑非常相像,但分布于华北、陕西、江苏、浙江和江西等省
以上两种金龟甲除成虫形态稍有差别、分布区域不同外(仅天津与甘肃的天水有重叠区域), 在其他各个方面均存在惊人的一致(典型的“我们不是一个妈但我为什么和你长得几乎一样”系列)
特征
成虫:小至大型,椭圆形或略成圆筒形,体色不一,暗色或美丽,触角8一10节,棒状部3—6节,少毛,鳃叶部3~7节,腹末最后两节外露;上唇骨化外露;小盾片显著,鞘翅常有4条纵脉,前足开掘式,后足胫节两端距接近,且接近中足而远离腹部末端,爪成对,大小相似,爪有齿,或中、后足爪仅1枚,腹板5节,腹末2节外露,鞘翅末端露出气门1个
幼虫:蛴螬型,体壁多皱纹与绒毛,乳白色,上唇和上颚腹面光滑,上颚无磨区,下颚的发音齿一般超过11个,胸足4节;腹部末节圆形,肛门孔常三裂状,气门弯曲
习性
成虫常夜间活动、取食,水浇地、低湿地和从草场垦殖的作物地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这又一个农业害虫)
大黑鳃角金龟两年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地下越冬,5月越冬成虫出现,交尾产卵,卵期大约15天,6月幼虫孵化,为害植物根部,一直到10月越冬
翌年越冬的幼虫在5月末活动到地表10~20厘米处,取食植物根部(蝉直呼内行)
到6月末化蛹,蛹期约20 天左右,7月中旬成虫出现,整个一个世代大约需710天左右
6月时,地面温度达20℃以上晚上成虫出土活动,到柳、榆、杨树上取食树叶补充营养(柳、榆、杨树表示凭什么是我们),寻找配偶,交尾时间大约60分钟左右
成虫交尾后大约一星期产卵,卵散产在湿润土壤内10~15 厘米处
每头雌虫平均产卵76粒左右(又一个“生娃能手”)
幼虫横向移动范围较小,上下活动力较大
春季地下10厘米地温达10℃左右时,幼虫由土壤深处向上移动,地温20℃左右时主要在土壤内10厘米附近活动取食,秋季地温下降至10℃以下时则幼虫又向深处迁移,一般在100厘米以下越冬
在取食为害时期,一般在5~10厘米处活动,若遇到降雨或浇水则自动下移至土壤深处较适宜的地方,暂停为害,有时被水浸渍时,幼虫在土壤内作一穴室,不食不动,如浸渍3天以上则常窒息而死(它的天敌莫非是暴雨?)
食物
成虫吃果树、林木的叶、花或籽实、幼虫生活在作物、牧草或树根之间,食幼根,有些种腐食性(所以是害虫,腐食性除外)
天敌
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类,还有白僵菌、黑僵菌等细菌,以及楼上金步甲喜欢吃它
蟋蟀
分类
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
蟋蟀之最
宁阳蟋蟀,被誉为:江北第一虫,山东宁阳蟋蟀宁阳蟋蟀的特点一是品种多、质量好;二是性情刚烈,搏斗凶狠,强悍而善斗,宁阳蟋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宁阳斗蟋蟀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之前一只这样的蟋蟀竟然拍出了11万,使我震惊了)
维塔蟋蟀身上长有多只脚和许多刺。这种昆虫在近两亿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一点进化,其形体特点一直保持到现在,是新西兰这个国家最早的生命体,也是整个自然界最大的昆虫,有的重达七八十克,比苍蝇大100—150倍,是一般蝗虫的50倍,其凶猛的程度不但足以吓跑老鼠,而且还会咬人(但它们一般只在受到威胁时才进行自卫)。许多新西兰人在少儿时代都有过被咬的痛苦经历,因而当地人都知道,如在途中遇上这种特大昆虫,最好是绕开走,若被它咬上一口,那可不是好玩的(我天,世界最大昆虫竟然是蟋蟀,这不把螳螂,蜈蚣什么的暴打)
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黄褐色至黑褐色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擅长跳跃(所以难抓啊)
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头发比身高还长系列)
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分辨雌雄还有一招,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
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在“蝉”中我们说过,昆虫的“耳朵”基本不长在头上)
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又是一个“夜猫子”),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社恐,但又不社恐,一见“人”就打),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所以我们常说“斗蟋蟀”),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这……海王啊)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蝈蝈直呼内行)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是吧)
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斗蟋蟀)
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发出动听的声音,以吸引异性(蝉、蝈蝈,直呼内行)
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这是第几个会自相残杀的了?)。并外出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幼虫。初孵幼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食物
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这通吃啊,大害虫,蝗虫:还是没我厉害)
天敌
螳螂(嘿,没想到吧,又是我),蜈蚣,食肉螽斯,以及人类(蟋蟀也能做美食)
萤火虫
分类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萤科
特征
萤火虫幼虫的头很短小,可以完全缩进前胸背板,幼虫生长有1对侧单眼
幼虫触角有3节,最末一节旁边生长有1个圆形的感觉锥
幼虫具有锋利、弯曲且中空的上颚,上颚的末端具有孔或槽,下颚须3节,粗大,具有嗅觉探测能力
幼虫的胸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分别长有1对胸足
水栖萤火虫如雷氏黄萤、黄缘萤、武汉萤等种类幼虫腹部1-8节两侧着生一对牛角状气管鳃,一对乳白色的发光器位于第8腹节两侧或者腹面,在幼虫的第9腹节腹面生长有发达的腹足,腹足上有许多整齐排列的小钩,可以辅助幼虫爬行或者捕食
一对乳白色的发光器位于第8腹节两侧或者腹面。在幼虫的第9腹节腹面生长有发达的腹足,腹足上有许多整齐排列的小钩,可以辅助幼虫爬行或者捕食
萤火虫的头几乎都被复眼所占据,复眼由许多个小眼组成,一般雄萤的复眼比雌萤发达(大眼睛显脸小)
萤火虫的触角生长在两只复眼中间,一般11节。萤火虫的触角形状相差较大,有丝状、锯齿状、栉齿状等形状之分
成虫头部有一对尖锐的弯曲上颚,下面还着生有一对下颚须和下唇须。和触角一样,下颚须和下唇须都是萤火虫的感觉器官(这离谱的,手还长在胡子上)
雄萤一般生长有发达的鞘翅和膜翅
萤火虫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腹部特化的发光器。不同萤火虫之间发光器区别很大,这也是萤火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雄萤发光器一般为2节,雌萤发光器为1-3节,差异较大,如水栖萤火虫雄萤发光器为2节,第1节发光器位于第5腹节,呈带状,第2节发光器位于第6腹节,呈“V”字形,雌萤仅有1节发光器,带状,位于第5腹节。也有一些萤火虫种类的雌萤生长有4点发光器
习性
萤火虫属于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水生萤火虫通常4个月便可以完成1个世代,1年有2个世代。而陆生萤火虫则1年才能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天。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天,但也有长达20-30天者
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
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
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蜗牛的腹足会分泌一种粘液,只要它爬过地方就会留下痕迹,而陆栖萤火虫幼虫利用自己的嗅觉可以发现蜗牛(这告诉我们不要随意保留自己的行踪)
在捕食过程中,萤火虫先爬上蜗牛的贝壳,用3对足将其紧紧抓住,尾足也牢牢吸附在蜗牛壳上,然后用它针状的上颚攻击蜗牛的触角并注入麻醉液,直至蜗牛失去知觉
然后它分泌消化液于蜗牛肉上,再用上颚夹肉,使消化液能充分的将肉分解成流状的肉糜,然后再吸入肚子里面。吃完之后,有的萤火虫还要用尾足粘干净自己的身体(饭后擦嘴没毛病)
萤火虫幼虫取食1次可以维持几天甚至1个月不进食仍能存活。水栖萤火虫幼虫则需要在水中完成捕猎过程
萤火虫成虫多数种类只喝水或吃花粉和花蜜,或者利用幼虫期贮藏的脂肪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
萤火虫发光的效率非常高,几乎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可见光,为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哇真的厉害,这种技术现在还在研发呢)。由于光源来自体内的化学物质,因此,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虽亮但没有热量,人们称这种光为“冷光”
成虫的发光是人们的关注的重点,它的发光具有性信息交流、诱集、警戒和照明等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在性信息交流上(这厉害了,用灯讲话),同种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有一定模式的
食物
水栖萤火虫的幼虫吃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动物,而陆栖的萤火虫幼虫则以蜗牛、蛞蝓为食物,有些种类会捕食蚯蚓和昆虫等小动物
天敌
最大的天敌是蜘蛛(你想啊,萤火虫到处乱飞不撞蛛网上才怪,并且蜘蛛不管是张网捕捉,还是爬行于地面猎捕,都能轻易地将萤火虫捕获)
蜣螂
分类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金龟甲科动物(别名圣甲虫,屎壳郎,食粪虫,粪金龟,没错昆虫记里那么多篇都是它)
特征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5厘米,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纹,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并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后方之两侧有复眼,复眼间有一光亮无皱纹的狭带
前胸背板密布匀称的小圆突,中部有横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向前曲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齿状角突1枚,在齿突前下方有一浅凹,其底部光滑无小圆突,浅凹外侧有一较深的凹,底部小圆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见;前翅为鞘翅,相当隆起,满布致密皱形刻纹,各方有7条易辨的纵线;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
雌虫外形与雄虫很相似,惟头部中央不呈角状突而为后面平、前面扁圆形的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不呈齿状突角,且只有外侧的深凹,明显可见
栖息在牛粪堆、人屎堆中,或在粪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动物之尸体及粪尿等,有夜间扑灯趋光的习性,产卵后,雌雄共同推曳粪土将卵包裹而转成丸状
习性
蜣螂,勺状头型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你看这爹多负责,再看看螳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重口味啊)
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蚂蚁:我想拜你为师)
#####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
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
挖掘一个贮藏室通常要用2-3个小时,而且只有雌蜣螂自己动手。它争分夺秒地挖着,因为放在地面上的食物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会变质。挖掘一个能够贮藏全家所需食品的贮存室,需要搬运的土方量相当于蜣螂自身体重的400倍
雌蜣螂前足把粪球分开。将它产下的第三只卵放到小粪球中。它将新产下的那只卵封闭好,以防坏死。它需要修正这些卵粪球。它用前足轻轻地拍打纤维性的食料,同时用它的后脚转动着小球,就这样一边拍打,一边转动,粪球越来越光滑
雌蜣螂总是来回依次轮流滚动着它的每一个孵化球,并慢慢地用土把它们盖起来。它来回地翻滚,以便使每一个小球能与潮湿的地面接触。雌蜣螂伸出后腿,比量着每一个球的大小,这对于保持每一个子女有足够的食物是至关重要的。雌蜣螂用土壤覆盖着小球,这层外衣保证里面的幼虫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里生长
经过几个小时的不停滚动,小球包上了一层红色的粘土,它保护着里面的小蜣螂,这个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长发育的好地方(象态橡栗象是放坚果里,你这放粪里)
食物
各种生物的粪便,还有植食性蜣螂以树汁为食
天敌
最大天敌是蜜獾,蜜獾长有非常坚硬尖锐的犬齿,捕食屎壳郎之后,牙齿能够轻松的将外壳咬开咬碎(您吃别的不好,吃屎壳郎口味好重啊)
米诺多蒂菲
###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
特征
米诺多蒂菲:一种体型较大,与地下打洞的昆虫血缘极其相近的黑色鞘翅目昆虫。它是一种平和无害的昆虫
雄性米诺多蒂菲胸前有三根一束的平行前伸的锋利长矛(螳螂:我有大刀,来battle一下啊)
习性
米诺多蒂菲非常喜欢露天沙土地
大约在每年的三月份头几天,它们便开始修窝筑巢了,此前一直分居各自浅洞穴的雌雄米诺多蒂菲开始要共同生活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食物
羊粪蛋(蜣螂直呼内行)
天敌
基本没有(你天天生活在洞里,哪来的天敌?)
隧蜂
分类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的一种
特征
隧蜂形态不一,有的跟蟑螂大小差不多,有的比家蝇还小,这会令人们在辨别时一筹莫展,不过隧蜂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特征,如果你抓到一只隧蜂,请仔细观察它的尾部,尾部有一道油光锃亮的沟槽,在它进入攻击状态时,蛰针会沿着这道沟槽上升、下降,它比一般的胡蜂大,一般跟家蜂差不多
习性
在隧蜂的巢旁的花丛里,随处可见隧蜂们愣头愣脑地四处搬运蜂蜜,这热火朝天地劳动也别有一番风味,它们必须争分夺秒地潜入地下
但是隧蜂的巢穴太过狭窄,通常第一只刚到,第二只便接踵而至,如果硬挤过去,会使花粉掉落下去。使他们的劳动功败垂成。所以隧蜂很懂得礼让,等第一只飞入巢中无影无踪了,第二只才会接着飞入洞里,接着第三只、第四只……这使整个巢穴变成了一辆有秩序的公共汽车(这真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我就不用费那么大力挤公交了)
如果一只要离开的隧蜂与一只将要进去的隧蜂相遇,它们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要离开的隧蜂彬彬有礼地退到一旁,等到那只进去的隧蜂飞进巢中时,它才会继续出门。正是这种相互的关心和体贴,使这个拥挤的空间有了良好的秩序
整整一天,隧蜂都躲在地下,忙着准备食物和磨光蜂巢。第二天,新的圆锥形土堆又在地面上出现了。之后,他们又开始收集食物。几小时后,一切都停顿下来了。就这样,它们白天停工休息,夜间、早上工作,直到全部竣工
隧蜂每年生产两代,一代在春季,是隧蜂母亲在上年秋季受孕的结果;另一代在夏季,这一代比较特殊,通过潜在的母性生育,是单性生殖的结果
食物
和一般蜜蜂差不多,花粉和花蜜
天敌
瓢虫科、螳螂、捕食螨、草蛉、食蚜蝇等所有捕食性昆虫,因为它们捕获隧蜂后会吞噬其肉体或吸食其体液,比如螳螂,经常捕获隧蜂(隧蜂:怎么又是你啊啊啊啊啊)
象鼻虫
分类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鼻虫科(象鼻虫是鞘翅目昆虫中最大的一科,也是昆虫王国中种类最多的一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超过6万种,在我国种类可达6000多种)
特征
象鼻虫体形很小,雄虫体形长×宽为3.25mm×1.40mm,雌虫为2.71mm×1.19mm
雄虫鼻子平均长度为0.88mm,雌虫为1.11mm
雄虫的眼睛裸露、鼻子较短、体形大些,在野外很容易辨认雄虫和雌虫,可根据象鼻虫身体的大小、鼻子的长短对其性别进行鉴定,且雄虫鞘翅边缘有绒毛
孵化出来的幼虫是浅黄色的,幼虫头部特别发达,能在植物之茎内或谷物中蛀食
习性
鼻虫的平均寿命为15~17天(又一个“短命鬼”),一个雌虫平均繁殖12个后代
它们不会咬人,成虫拥有假死的习性,并且一些大型的种类还挺好玩的呢
有些种类吃植物时,甚至在根内穿刺,由于如此,每至风大的时候,作物常从受害部折断
食物
只吃棉花(所以也是害虫,但它比较“专一”,就霍霍棉花)
天敌
蚂蚁、蜘蛛、节高蜂和其近亲瘤节高蜂,还有还是胸前提着两把大刀的那个,没错——螳螂(象鼻虫:咱就说,能不能换一个)
朗格多克蝎
分类
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目蝎目(没错它不是昆虫纲)
特征
它的尾端有一个第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储存毒汁的小葫芦
蝎毒外表看上去像水一样,但毒性强,且毒腔终端是一个弯弯的螫针,色暗,尖利
针尖上有一个小细孔,毒液就是从这里流到被蛰方身体中去的
习性
朗格多克蝎交配时十分有趣。雄朗格多克蝎找到一个雌朗格多克蝎,邀请她去散步。当走了一定路程的时候,它会两只钳紧紧的抓住雌性蝎,然后尾巴与雌性蝎尾巴紧连在一起(哇,这蝎子的恋爱技巧好厉害)。这个过程结束了以后,就寻找窝,找到合适的窝之后便把雌性朗格多克蝎带进窝里。过了一会儿,惨剧就会发生,根据朗格多克蝎的特性,雌性蝎会把雄性蝎吃掉(没错,螳螂、蝈蝈、金步甲又来直呼内行了)。第二天,门前只剩下雄朗格多克蝎的尸骨了。雌性会产下卵,之后立即把卵壳撕开,小蝎子就这样出世了
食物
椿象、蚁蛉、蝗虫(你以为朗格多克蝎只会欺负这些小虫子吗?错,它直接把螳螂和狼蛛都给它打趴下了(可能不一定,要看他们的大小),还有谁?)
天敌
蚂蚁(朗格多克蝎:诶就你这小东西,过来啊;蚂蚁:诶我管你有多大,你打得过几百几千个人吗;朗格多克蝎:你有本事单挑啊!这就是它这辈子最后的一句话)
昆虫的介绍
分类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注:很多人都把蜘蛛、蝎子、蜗牛、蚯蚓、蜈蚣等生物当作昆虫,但并不是这样,它们只是昆虫的近亲或者远亲,有些和昆虫一样属于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分为昆虫纲(辨认方法:要有六条腿),蛛形纲(辨认方法:八条腿,例如蜘蛛和蝎子),多足纲(辨认方法:很多腿,例如蜈蚣),令人惊奇的是螃蟹和龙虾这些看起来和昆虫没多大关系的海洋生物也和昆虫一样属于节肢动物门,它们是甲壳纲的成员,而蚯蚓和蜗牛让人感觉就是昆虫,但是它们和昆虫没什么关系,分别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但法布尔把这些生物写进了昆虫记是因为当时的分类不大先进,这是一个错误
昆虫纲分为若干目,现在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是动物界最大的一纲
特征
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
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法布尔
职业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成就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代表作品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
生物分类法:
生物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越往下范围越小。为了更细致的分类,学者们在门、纲、目、科、属、种之外加了很多附属级别。最常用的是“亚-”,在正常级别之下,如“亚纲”、“亚科”等等。在正常级别之上则为“总-”,如“总目”。比“亚”更小的还有“下-”,或译作“次-”。但下目仍然要比总科大。此外,对于植物,在科和属之间还有“族”,属之下还有“节”,再往下还能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