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编辑于2022-08-22 14:43:36 湖南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
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崇高理想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责任
根本责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教师职业技能
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
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教书育人
内容的全面性
功能的多样性
境界的高层次性
意识的自觉性——基础
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显著标志
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调节作用
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
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
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作用
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形成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促进作用
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控制作用
调整作用
矫正作用
促进作用
对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家庭美德的形成,社会公德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内涵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指导,统帅,裁决作用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主要内容
集体主义原则
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区别于维护人的依赖关系的封建教育的标志之一
基本内容
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
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原则
基本职责
为人师表原则
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依法从教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含义
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主要范畴
教师义务
教师在履行义务的过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教书育人;反面是不要误人子弟
教师良心
恪尽职守——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
自觉工作——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
爱护学生——教师天职
团结执教——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良心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对教师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自我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与其他职业良心对比
层次性高
受过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
调整范围广泛,要求较高
教师公正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
坚持真理,秉公办理,奖罚分明
教师荣誉
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教师人格
取法乎上的规律
人格修养的规律性
师范人格的特点(格位高)
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
师表美
表美
道美
风格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 2人2爱2洁2执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严谨治学
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内容
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的科学文化知识
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
2008 3爱2人1终身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
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辅导学生
不敷衍塞责——禁止性方面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
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师德的基础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中心就是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核心),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键)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行规定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师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师德的载体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权利
师德的支柱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知情意行志信
概念
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内容
两方面
职业道德意识修养
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具体六方面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理想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本质
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
职业道德知识是职业道德情感的依据,是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
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正义感
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
职业责任感
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职业义务感
职业良心感
对教师职业活动有调节作用
职业荣誉感
职业幸福感
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终目的
职业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好坏,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
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动机与效果统一原则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原则
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原则
加强学习
必要途径
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
多读教育界名人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最高层次
正确对待“隐”与“微”
隐:自己独处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不合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
微: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积小徳为大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自我评价法
学生评价法
社会评价法
师德的最基本的内容
师德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