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考地理提分秘籍
根据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背诵记忆。同时也欢迎各位学者批评指正,喜欢的快来点赞收藏吧!
编辑于2022-08-22 18:59:25 内蒙古自治区高考地理提分秘籍
常用图的判读
地理分布图
读图名、读图例、确定位置、分析题干
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仔细阅读横轴、纵轴含义。注意比例尺、图例等
根据地势起伏状况,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
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确定定位后,联想某地的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地质剖面图
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河床剖面图
河谷基本形态包括谷底和坡谷两部分,谷底一般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上常发育一些阶地
地理要素分布图
地理要素如气温、气压、降水量、水温、盐度、雪线高度、人口密度等在垂直断面上的数量大小及变化趋势,反映了垂直方向上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统计图
表格
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玫瑰图、点状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三维坐标图
结构图
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
景观图
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地貌景观图、天气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生物群落景观图等。能正确反映某区域的综合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景观特征
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农田和农业景观图、工厂和工业景观图、人种外貌景观图、民族风情景观图、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不仅可以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特征,也可以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关系
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
季风成因
洋流流向与其性质的关系原理
渔场分布
城市中工业布局原理
产业转移原理
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模式示意图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第一第二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第三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0°等温线等
400mm年降水量线还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农耕区与畜牧区、暖温带与中温带、森林与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为长城一线
常见的季节判断
根据气候特征
eg:当罗马、洛杉矶、雅典、塔兰托、马赛炎热干燥时,或珀斯、开普敦、圣地亚哥、瓦尔博莱索多雨时,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根据海陆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压。夏威夷高压最强盛时,北半球为夏季;西伯利亚高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
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程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陆等温线发生弯曲。1月大陆上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上向北突出;7月份相反
根据黄淮海平原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夏季淋盐,春季返盐,冬季相对稳定
根据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方向
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
根据河流流量变化判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合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以冰雪和冰川融化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eg:塔里木出现汛期,可以判断为夏季(最大水量出现在8月份);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冰海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8-9月份
以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则出现在春季
松花江出现第一次汛期,可以判断为春季;第二次为8月份,主要为锋面雨
根据植被变化判断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导致植被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eg: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下,干湿季节明显交替,湿季雨量充沛,则草木茂盛,干季雨水稀少,则草木枯黄
根据动物活动规律判断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北部迁移到苔原带以南的针叶林中,以躲避冬天的寒冷,夏季返回,以躲避针叶林中蚊虫的侵扰。
丹顶鹤冬季在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内过冬,而夏季在黑龙江扎龙湿地
澳大利亚袋鼠冬季生育
我国秋季北雁南飞
根据农业活动判断
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包括捕鱼、畜牧等也有明显的季节性
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
舟山渔场冬季为带鱼汛,夏季为墨鱼汛
天山的”高山移牧”,夏季在高山牧场,冬季在山麓草场过冬,即”夏山腰,冬山脚”
华北平原秋季收摘棉花
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判断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
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西风带)影响时,可以判断季节为夏(冬)季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或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状况)判断
夏至日6.22前后,昼最长的地区24小时是北极圈及其以内,最短地区是南极圈及其以内,昼达一年最长的地区是北半球,达一年中最短的地区是南半球。通常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
根据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判断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
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为夏秋两季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
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有冷风活动,多大风,沙尘暴多发
有关等值线判读
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及原因
水平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等温线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处会弯曲
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垂直分布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递减
水深在1000m以内,水温随深度递减,水深在1000m以上,水温变化不大
等温线判读方法
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份气温图)
气温年较差等值线
由低纬向中、高纬度递增
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纬度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减)
经度变化
等降水线
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到达
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陆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等压线
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同一位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海拔越高,空气柱越短
因冷热原因形成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
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
高压脊: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低压槽: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鞍部: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低压槽之间的部位成为鞍部
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判断南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判断季节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气压
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气压
判断是近地面还是高空
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夹角较大。并且在北半球向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在高空,由于摩擦力很小,风向基本上与等压线平行。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越来越近与等压线平行
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
高压、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判断气压性质
在垂直方向上,等压值从地处向高空,气压越来越低。因而等压面
向下凹陷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地方气压低
向上凸出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地方气压高
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偏高
等压线向低空凸出,气压偏低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