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欧洲面积居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属白色人种,比较单一。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梳理,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史、政治制度、对外贸易,西亚的国家的急剧变化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关于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的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古代史结束的标志
476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开始了中世纪,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因素
日耳曼因素
罗马因素
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
政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我的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关系
各等级相对独立
影响
王权软弱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出现了分裂割据局面
庄园与农奴制度
经济
庄园经济
庄园特征
经济上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农奴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受到农奴主的压迫,但是有一定的财产和权利。反映了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王权
加强等级君主制,英法百年战争后,逐步形成民族国家
城市
10到11世纪,复兴通过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获得自治
世俗大学兴起
教会
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的发展
中世纪 5到15世纪前期 后期对比
前期
封君封臣制 (封建等级制)分裂割据
后期
等级君主制(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行使权利)王权加强统一
庄园(农奴)自给自足
城市(市民),商品经济(工商业,交换流通)资本主义
思想
基督教主宰一切(宗教性)
基督教主导下的是世俗教育兴起(宗教性➕世俗性)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历史
第一个黄金时代
6世纪的查士丁尼时代
拜占庭文明基本成型之时
第二个黄金时代
9-11世纪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衰落时期
从公元11世纪到1453年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以双头鹰作为标志的寓意
双头
横跨亚欧
十字架
基督教信仰
剑
对外扩张
法制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会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俄罗斯
俄罗斯历史
9世纪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陈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继续扩张
17世纪末,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中国在公元前475年,战国进入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