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羌活栽培技术
羌活栽培技术知识梳理,包括生长习性、苗木处理、育苗移栽、土肥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等。
编辑于2022-08-24 10:46:26 四川省羌活栽培技术
羌活生长习性
分布
四川、青海、甘肃、西藏等,海拔1700-4500米的高山、亚高山灌丛、草丛及林缘地带;
环境
高寒、强辐射、强紫外线、低氧分压、温度剧变,生长期短,
生长周期
4月中下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种子
苗期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茎块状或长圆柱状,茎直立,中空,表面淡紫色、紫色或绿色,具有纵直条纹。
野生分布
分布于四川(阿坝州全州、甘孜州大部、凉山州西北、绵阳北部)、青海、甘肃、西藏等地,海拔2600-4200m的高山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
气象要求
一月平均温度0℃以下,七月平均温度15℃以下,年平均气温10℃以下为宜;年均降水量600mm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65%以上,海拔2500m以上。
地道性
羌活喜冷凉、耐寒、怕强光、喜肥,适宜于寒冷湿润气候,以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生长为佳。
野生周期
野生植株通常于6月中下旬始破土出苗,7月中下旬至8月初开花,8-9月结实;
栽培周期
宽叶羌活
分布
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陕西、内蒙等地,海拔1700-3800m的高山、亚高山山谷疏林、林缘及灌丛下。
生长周期
宽叶羌活喜高寒凉爽阴湿气候,耐寒。以种子繁殖(有性繁殖)为主。野生植株通常于5月中旬以后出苗返青,6月中旬陆续开花,果实成熟过程持续到8月中下旬,海拔较高的种群可至9月初;
气温要求
宽叶羌活喜寒冷湿润气候,可耐强光、喜肥,以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生长为佳。一月平均温度0℃以下,七月平均温度22℃以下,年平均气温19℃以下为宜;年均降水量200mm以上,年均相对湿度在55%以上,海拔1700m以上。
种子育苗
种子采收
至种子(即果皮)表面呈现浅黄褐色时采收。采收时截取果序,捆成束,
种子储藏
置于阴凉处自然晾干、脱粒,在阴凉干燥处摊晾,或在40℃以下低温烘干后,用干净的牛皮纸袋或布袋盛装,放于阴凉干燥处储藏,种子含水量应控制在10%以下,注意防虫,储藏期不超过3年。
种子处理
预处理
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将浸泡种子与干净河沙按体积1:3混合均匀,将含水量调节至60%-70%,呈捏之成团,松开即散状态。
初处理
将混合河沙的种子先置于10℃-25℃条件下层积5-6个月,定期翻动并检查层积温度及水分状况,
处理完毕
然后置于低于5℃温度下放置30天以上,用于春播或秋播。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
种子春播时间为翌年4月下旬前、土壤解冻后,秋播时间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用种量
亩用种量1.2-2kg(干种子)。
苗床要求
水源方便、土层厚、腐殖质丰富的地块,均匀撒播或沟播;
播种事项
播种后覆盖一层腐殖土,土面上浇洒适量水,其上再覆盖农作物秸秆或草垫防冻保湿。
出苗时间
播种后一般于4月下旬或5月初陆续出苗,
出苗管理
揭去覆盖的秸秆或草垫,苗圃上方支起遮阳网。一年生种苗不需中耕。
水肥管理
每15 天施用一次清粪水,每亩用量为750 kg-1250 kg。表层土壤干燥时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除草
注意严格控制杂草生长,每星期拔草一次。
种苗移栽
地域要求
海拔2500m以上的阴山或者阴坡,宽叶羌活栽培的海拔可以低至2000米左右。土层深厚,水源便利,排水良好。
移栽时间
移栽时间4月上旬,或7月中旬至九月上旬。
整地要求
以1.2m-1.5m开厢,沟深30cm。
条栽株行距
条栽按行距15cm-30cm开沟,沟深15cm-17cm,宽25cm,把羌活幼苗斜放在沟内,株距10cm-20cm;
穴栽株行距
穴栽按照株距25cm-30cm,行距30cm-35cm,穴深15cm-17cm。
种苗用量
羌活亩用种苗7000-9000株,宽叶羌活亩用种苗5000-6000株。
覆土要求
定植时尽量做到根正苗疏,覆土以盖住芽头2cm-3cm为佳。
根茎移栽
移栽时间
于春季或秋季药材收获时进行。
根茎选择
采挖野生根茎或生长年限在5年以上栽培植株地下部分,选具有芽的根茎,切成小段,每段有1-2芽,切面及时粘上新鲜草木灰。
移栽方法
条栽,按行距30 cm -35 cm开沟,沟深15 cm -17 cm,宽10 cm,把根茎横放沟内,株距20 cm -30 cm,
细节
盖腐殖土或细土3 cm - 4 cm,浇水。秋季移栽需覆盖草垫越冬。
田间管理
整地
深中耕,以改良土壤结构、加厚耕作层、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低温、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促进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腐熟有机肥混合腐殖土3000kg-5000kg,
墒情
耕地深度以30cm左右为宜,耕后要粗细耙地,使土壤细碎平整,上虚下实,保好墒情,以便移栽
田间管理措施
遮阴原理
在完全无隐蔽田间种植,过度的光照会促使植株蒸腾作用加剧,导致植株脱水干枯,以致植株死亡。
遮阴措施
在移栽后尽快覆盖遮阳网,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也避免暴雨打坏幼叶,照成伤口,感染病菌。
遮阴措施
在移栽后尽快覆盖遮阳网,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也避免暴雨打坏幼叶,照成伤口,感染病菌。
除草
羌活幼苗移栽后40天左右,根据幼苗长势揭去遮阳网,田间杂草应及时拔出,由于杂草根系普遍比羌活根系发达,除草要尽量在萌芽期拔除。
培土
羌活苗在8月下旬开始枯萎,叶片全部枯萎后要在厢面培土2-3cm。使羌活处于土层下,以利于安全越冬。
追肥
来年4月上旬左右羌活苗开始萌发,植株10cm以后每亩追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花期使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进行叶面追肥,以提高种子质量和促进根茎膨大。
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
俗称“小脚瘟”、“霉根”,是羌活苗期常见病害,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亚门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物理防治
苗床选择应远离瓜果类作物,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病院越冬,
化肥防治
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使用普力克400-600倍液浇泼,每平方米使用该药液3kg,间隔15天浇一次,共浇三次。
叶斑病
植株被侵染后在叶面形成黄色斑点,病斑中心为红褐色,严重时会照成叶片穿孔,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减缓羌活干物质积累及发育。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使用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天喷一次,共喷三次。
蛴螬
主要危害羌活幼茎和初生幼芽,羌活被蛴螬啃食后生长严重受阻,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使用辛硫磷600倍液进行灌根,在封行期和现蕾期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采收年限
以移栽后第三年(四年生植株)以上采收为宜。
采收期
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在羌活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后、土壤冻结前采挖药材,或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植株出苗前采挖。
采收方法
选择晴天,将羌活根及根茎挖出,摘除残余枝叶,抖净泥土后,放入箩筐一类透气工具晒场。
分选
将运回的新鲜羌活按蚕羌、竹节羌、头羌、条羌以及须根进行等级筛选分类,若一株羌活上有多重形态,使用药刀切开分类。
清洗
用清水洗去泥土后,摊晾于太阳下晒干,或40-60℃以下恒温烘干。
干燥要求
干燥至羌活根部坚硬,易折断,断面呈孔状即可,含水量应低于12%。全干前,若遇阴雨天气,则需要堆放至干燥通风处,注意翻选透气,以免发热腐烂。
包装及储藏
全干(含水量低于12%)后包装。采用普通编织袋定额包装,储藏于低温、干燥环境,防虫蛀及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