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黄生产技术规程
大黄生产技术规程总结,包括园地选择、种子处理、土肥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害与解决办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失眠类型、原因、症状、危害、预防、解决方案、药物治疗。
灵芝代料生产技术规程总结,包括产地环境、营养料配方配置、接种消毒、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黄生产 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黄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留种及采收等规范化种植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大黄的生产。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 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种子繁殖
用收获后的种子进行育苗移栽或直播,以育苗移栽。
产地环境
应符合DB51/336的规定。大黄喜高寒、湿润、凉灾气候,畏高热。 宜生长于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的中高山区。海拔在1400m以上。大黄系深根作物,对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富台腐殖质而排水良好、pH值6.5~7,5的砂质壤土。土壤粘重或过于琉松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均不宜栽培。
育苗 技术
育苗 时间
育苗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于当地土壤耕作层解冻后播种。秋播于9月~10月播种。
苗床 准备
肥料施用应符合 DB51/338(下同)。
选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的地块,深耕25cm,按厢宽1.3m开厢;每667㎡苗床均匀撒施N 3.0 kg、P2O5 2.0kg、K2O 5.0 kg、腐熟有机厩肥或饼肥100kg;再用0.5%辛硫磷兑水100倍均匀喷雾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虫,立即浅耕整平。按厢宽1.3m作苗床,厢面平整。
种子处理
种子放入18℃~20℃的温水中浸6h~8h,浸后捞出,用湿布覆盖保温催芽。当有1%~2%的种子萌芽时便立即播种。
间苗 、定苗
结合第一次除草间苗,按株距4cm间苗,20d后按株距6cm定苗。
追肥
定苗后结合除草用清粪水浇苗床;移栽前半月施一次肥,667㎡用 N 2.5 kg兑清粪水1000 kg浇施。
播种
播种可条播和撒播。条播利于管理。
条播:在厢面挖横沟,沟距25cm~30cm,播幅10cm,深3 cm~5cm。沟内浇水后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每亩用种量3kg~4kg,播后盖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最后拱盖薄膜以增温保湿。
撒播:在整好的厢面浇透水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厢面。其余的与条播处理一样。
选地
选地整地施底肥
选择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的中高山区。海拔在1400m~3500m气候冷凉,雨量较少的区域的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整地 施肥
整地 施底肥
移栽前将地深耕25cm,整细整平后按行距80cm开30cm的深沟,将腐熟饼肥等有机肥,每667m2施肥2000kg~3000kg。施肥后以施肥沟为中心,作成厢高20cm,厢宽1.2m的高厢。
种植 密度
行距80cm,株距40cm挖窝,窝深30cm左右,每窝种植1株。每667m2种植密度约2000株。
移栽时期
春播者于第二年3月~4月移栽,秋播者于第二年9月~10月移栽。
移栽
在作好的厢面上按行距80cm,株距40cm挖窝,窝深30cm左右。窝内每667m2施过磷酸钙20kg。每窝栽苗(或子芽)一株。移栽时需先将种苗的叶片去掉,仅留心叶。春季移栽的盖土宜浅,使苗叶露出地面,以利生长;秋季移栽的盖土宜厚,高出芽嘴5cm~7cm,以防冬季冻害。
摘薹
大黄移栽后在第三年、第四年的5~6月间抽薹开花,消耗大量养料,因此,除留种者外,均应及早摘除花薹,以利根茎发育。
中耕 除草
秋季移栽的可于次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4月刚萌发时,第二次在6月,第三次在8~10月倒苗后。第三年只在春秋两季各中耕除草一次。第四年只在春季萌发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春季移栽的于当年6月中旬中耕除草一次,8月中旬进行第二次,9~10月回苗后进行第三次,以后各年中耕除草与秋季移栽者相同。
田间 管理
培土
大黄根茎肥大,不断向上生长,每次中耕除草或追肥时均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并利于排水防冻。
第一年,移栽后1月左右,每667m2施尿素5kg提苗。若春季移栽,7月中旬每667m2施用尿素10kg~15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25kg。以后每年4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2施用尿素20kg~25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30kg~35kg,腐熟饼肥50kg~60kg或有机肥800~1000kg。7月中旬每667m2施用尿素15kg~2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25kg,腐熟饼肥50kg~60kg或有机肥800~1000kg。
病虫害 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原则。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
物理防治
在大黄集中种植地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农药施用应符合DB51/337的规定。
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留种 和采收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加强田间管理,于5~6月抽花薹时设立支架,以免被风吹断。大黄种子成熟时极易被风吹落,应经常注意生长情况。7月中下旬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即应迅速割回植株,存在通风阴凉处使种了后熟,数日后摘下作种用。供春播用的种子应阴干贮藏,勿使受潮发霉。
大田大黄于7月中下旬收种后直接采挖。
(资料性附录)大黄表格
备注:如有新的适合大黄生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优先选用。
病虫害种类 发生时期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叶枯病 高温多雨的6~8月发病较重 病斑开始时为圆形至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上多生轮纹,四周有褪绿晕圈,大小3~10mm。湿度大时病斑正面长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干枯脱落。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38%噁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7d~10d喷1次,连续喷3次。 白粉病 高温多雨的6~8月发病较重 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粉斑,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得叶面布满白色粉状霉。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代森铵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施,每7d~10d喷施1次,连续喷3次。 叶斑病 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最重 危害叶片,病斑呈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背面有灰色霉状物 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溶液。每10d喷施1次,连续喷3次 蚜虫 7月~8月高温干旱时发生最重 取食叶片,受害叶片失绿变黄 用20%的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d~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或用黄板诱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