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9白血病
内容包括1.白血病的概述(定义.分类与病因)2.急性白血病AL(定义.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3.慢性髓系白血病(定义.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
编辑于2022-08-24 16:11:01 浙江省白血病概述
定义
定义
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使正常造血受抑制(贫血)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出血.感染)
这类细胞称为白血病细胞
分类
分类
首先
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AL)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
慢性白血病(CL)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
初步成熟,具有部分功能,故病情缓慢
其次
根据细胞累及系列
A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C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毛细胞白血病(HCL)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男多于女
常发于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
成人以ANLL多见
儿童以ALL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因素
病毒感染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I)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
免疫功能异常
电离辐射(X.γ射线)
引起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染色体断裂和重组
多AL.CML
化学因素
苯及衍生物,乙双吗啉,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致染色体畸变和致白血病,以AML为主
遗传因素
其他血液病
MD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PNH等最终可能进展为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
定义
定义
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型
分型
意义
FAB分型
基于对病人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的观察与计数,是最基本的诊断学依据
WHO分型
整合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新分型系统MICM,可为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FAB分型
AML分型
ALL分型
WHO分型
AML分型
ALL分型
B淋巴细胞白血病
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外周血三系减少)
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CNSL与睾丸白血病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象与骨髓象
细胞化学反应 (鉴别各类白血病)
免疫学检查
APL细胞(M3型)通常表达CD13.CD33.CD117.CD9,但不表达CD34和HLA-DR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学检查
生化检查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特别在化疗期间。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
病人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增高
出现CNSL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重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诊断与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确诊
根据MICM特征制定治疗计划与判断预后
鉴别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小于20%
与MDS.再障,缺铁性贫血区别
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
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
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
注
感染不引起骨髓原幼细胞增多
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予以叶酸.VitB12治疗有效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原.幼粒细胞增多
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原.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及无染色体异常。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
定义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大于100×10^9/L时出现的白细胞淤滞症
表现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颅内出血
血栓栓塞与出血并存
处理
紧急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多白细胞,同时给予水化和化疗
化疗前预处理
ALL注射地塞米松,AML注射羟基脲
需预防白血病溶解诱发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防治感染
处理
层流病房.隔离病房.G-CSF.抗生素
成分输血支持
处理
严重贫血
白细胞瘀滞时,不能马上输血,防止血黏度↑
吸氧,注浓缩红细胞维持HB>80g/L
血小板过低时(引起出血)
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
注
防止异体免疫反应所致无效输注和发热反应
输血时可采用白细胞滤器去除成分血中的白细胞
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输血前应将含细胞成分的血液辐照25~30Gy,以灭活其中的淋巴细胞
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尿酸积聚在肾小管,引起阻塞而发生
多喝水.碱化尿液,利尿剂,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
维持营养
抗白血病治疗
治疗阶段
第一阶段
诱导缓解治疗
主要方法
联合化疗
目的
迅速获得完全缓解CR
完全缓解CR指标
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ANC绝对值>1.0×10^9/L,PLT≥100×10^9/L
骨髓系恢复造血,原始细胞<5%,红系及巨核系正常
理想的CR指标
初诊时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失
部分缓解(PR)是指以上3项中有1~2项未达标
未缓解(NR)是指以上3项均未达标
第二阶段
缓解后治疗
主要方法
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注
获CR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由发病时的10^10~10^12降至10^8~10^9;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病灶MRD
MRD可预测复发,定期监测,持续MRD阴性,有望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
治疗措施
ALL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
副作用
长春新碱)
末梢神经炎.便秘
泼尼松
各种代谢紊乱
柔红霉素
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诱发或加重感染,溃疡病。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L-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培门冬酶(PEG-asp)
肝损害.胰腺炎.凝血因子及白蛋白合成减少.过敏反应
缓解后治疗
强化巩固
化疗
间歇重复诱导方案
定期其他强化方案
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阿糖胞苷Ara-c,6-硫基嘌呤(6-MP),L-ASP
HD-MTX副作用
黏膜炎.肝肾损害
HSCT
适应症
复发难治ALL
CR2期(即第二次缓解期)ALL
CR1期高危ALL
如ph+染色体.亚二倍体; MLL基因重排阳性; WBC≥30×10^9/L的前B-ALL和WBC≥100×10^9/L的T-ALL;获得CR时间>4-6周; CR后MRD持续存在或不断升高者
维持治疗
非成熟B-ALL
6-MP和MTX联用间断给予VP方案--普遍采用的有效维持治疗方案
成熟B-ALL
HDCTX和HDMTX反复短程强化
Ph+ALL
应用TKI(伊马替尼)至维持治疗结束
CNSL防治
颅脊椎照射
损害大,少用
鞘内注射化疗
MTX.Ara-c.糖皮质激素
高剂量全身化疗
HDMTX和Ara-c
睾丸白血病
双侧照射和全身化疗(常用DVP方案)
注
复发
定义
CR后外周血重新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原始细胞>5%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多在CR2年内复发
以骨髓复发最常见(髓外复发以CNSL最多见)
治疗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
AML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
Ara-c并发症
小脑共济失调,须停药
发热.皮疹.眼结膜炎,糖皮质激素治疗
缓解后治疗
特点
AML的CNSL发生率不到3%,初诊高白细胞≥40×10^9/L.伴髓外病变.M4/M5.t(8;21)或inv(16)者应在CR后做脑脊液检查并鞘内预防性用药至少1次
AML比ALL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APL获得CR后采用化疗.ATRA及砷剂交替维持治疗2年,定期检测PML-ARAR融合基因
年龄小于60岁
预后良好组
首选HDAra-C为主的强烈化疗,复发后再行异基因HSCT
预后中等组
大剂量化疗或配型相合的allo-HSCT均可
预后不良组
初诊白细胞≥100×10^9/L,按预后不良组治疗
首选异基因HSCT
老年人治疗
减量用药,体质好者同年轻组
APL治疗
分期
低危:WBC≤10×10^9/L.PLT≥40×10^9/L
中危:WBC≤10×10^9/L.PLT<40×10^9/L
高危:WBC>10×10^9/L
诱导缓解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ATRA
头痛.颅内压增高.肝功能损害.骨痛.皮肤与口唇干燥.阴囊皮炎溃疡
三氧化二砷ATO
肝功能损坏.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
多采用ATRA加蒽环类药物
低中危组和不能耐受蒽环类药物者采用ATRA+ATO双诱导
维A酸综合征
症状
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水肿.低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
糖皮质激素.吸氧.利尿,可暂停ATRA
APL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者
积极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
缓解后治疗
采用化疗.ATRA及砷剂交替维持治疗2年,定期检测PML-ARAR融合基因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粒CML
概述
概述
定义
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为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
特点
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
病程发展缓慢,脾脏多肿大
按病程分期
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期BP/BC
起病隐匿,经过1~4年慢性期,逐渐转化为急变期。约60%在转成急变期前,存在一段时间的加速期
AP和BC统称为CML的进展期
流行病特点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慢性期
临床表现
持续1-4年
病人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
常以脾脏肿大为最显著体征,可呈巨脾
自觉有左上腹坠胀感。就医前可达脐或以下
质地坚实平滑.无压痛。如果发生脾梗死,则脾区压痛明显,并有摩擦音
部分病人胸骨中下段有压痛
当白细胞显著增高时,可有眼底充血及出血。 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实验室检查
血象
红细胞
晚期可出现贫血,红细胞减少
白细胞
数量增高,常超过20×10^9/L,可达100×10^9/L以上
血片中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
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
原始(Ⅰ+Ⅱ)细胞<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
约50%病人PLT增多,晚期减少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
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其中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
原始细胞<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细胞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偶见Gauche样细胞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复发时又下降
只有成熟粒细胞才会表达NAP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95%以上的CML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
Ph染色体
形成机制
9号染色体长臂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簇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t(9;22)(q34;q11)
作用
其编码的蛋白主要为P210,P210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分布
粒.红.单核.巨核及淋巴细胞中
可见于
除了CML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率5% ~2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
不足5%的CML有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而Ph染色体阴性
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
加速期
临床表现
维持几个月到数年
常有发热.虚弱.进行性体重下降.骨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
脾持续或进行性肿大
对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无效
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髓象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加
细胞遗传学
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中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
急变期
临床表现
为CML的终末期,临床与急性白血病类似
预后极差,往往在数月内死亡
多数急粒变,少数为急淋变(20%至30%)或急单变,偶有巨核细胞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
实验室检查
血象.骨髓象
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或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
诊断
确诊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脾大
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即可诊断
注
Ph染色体尚可见于1%AML.5%儿童ALL及25%成人ALL
不具有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而临床特征类似于CML的疾病归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鉴别
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大 (如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不同
血象及骨髓象无CML的典型改变
类白血病反应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
不同
粒细胞胞浆中常有中毒颗粒和空泡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不增多
NAP反应强阳性
骨髓纤维化
相似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大显著,白细胞增多
不同
外周血白细胞数多不超过30×10^9/L
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泪滴状红细胞易见
NAP阳性
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JAK2V617F.CALR.MPL 基因突变多阳性
骨髓活检
网状纤维染色阳性
治疗
治疗
原则
着重于早期治疗,避免疾病转化,力争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缓解
加速期或急变期则预后不良
早期治疗
高白细胞血症紧急处理
羟基脲口服
紧急降低白细胞计数
别嘌呤醇
降低尿酸水平
充分水化碱化利尿
白细胞计数极高或有淤滞综合征表现的病人,可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
分子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确诊首选
常用药
第一代
甲磺酸伊马替尼IM
机制
IM是2-苯胺嘧啶衍生物,能特异性阻断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的增值
第二代
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特点
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达到最佳疗效的病人比例会继续升高
治疗期间可发生血液学毒性以及水肿.头痛.皮疹.胆红素升高等非血液学毒性
干扰素IFN-α
目前用于不适合TKI和allo-HSCT的病人
可与小剂量阿糖胞苷合用
副反应
表现
乏力.发热.头痛.纳差.肌肉骨骼酸痛等流感样症状
体重下降.肝功能异常
轻到中度的血细胞减少
预防
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可减轻流感样症状
其他药物治疗
羟基脲
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
用药后两三天白细胞即下降,停药后又很快回升
用于
高龄.具有并发症.TKI和干扰素均不能耐受的病人.高白细胞淤滞时的降白细胞处理
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HT.砷剂.白消安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根治性治疗方法
用于
移植风险很低且对TKI耐药.不耐受以及进展期的CML病人
进展期治疗
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BCR-ABL水平以及BCR-ABL的突变需要重新评估
未使用过TKI治疗的AP病人
可采用加量的TKI使病人回到CP,立即行allo-HSCT
BC病人
明确急变类型后
在加量TKI基础上,加联合化疗方案使病人回到CP,立即桥接allo-HSCT
移植后需辅以TKI以减少复发,可预防性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增加疗效
脐带血和NST移植一般不适用于BC病人,慎用于AP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