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思维导图,包括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性质特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作用等内容。
编辑于2022-08-24 22:40:48 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40年鸦片战争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 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 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就成为 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 探索复习之路
(1)历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 无数仁人志士志士进行了各式 各样的尝试,如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 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 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 总统制的多种形式。
(2)结局:但终究未能改变 旧中国的历史,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3)历史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必须另辟新路。
(4)资本主义道路在 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绝不允许 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 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 帝国主义相勾结, 严重阻碍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力量十分弱小, 并且与封建主义 和外国资本主义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的特点,不能承担起 领导中国人民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的使命。
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94年 封建的、自救运动 “自强、求富”
1898年维新变法
1899—1900年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1901—1911年 庚子新政
主题
1911年 辛亥革命
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 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19年 五四运动
1.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 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意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 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 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意义: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年夺取了民主主义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进程: 经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几个阶段。
4.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 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24年—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1937年 国共内战 土地革命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
1945—1952年 经济恢复期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解放战争结束
意义:1.(1)对中国: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 伟大飞跃,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使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前提条件,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 和现实道路; (2)对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 它从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双半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历史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是中国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彻底结束旧中国 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5)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是彻底,但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工业对手工业 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一化三改”。
注意“:一化三改”是建设(“一化”) 和革命(“三改”)同时进行, 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一化”主要强调发展生产力, “三大改造”则是变革生产关系,实质是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一化三改”以工业化为主体, 三大改造为两翼,即“一体两翼”。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成功的标志: 1956年,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实际上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 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 中共八大
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 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提供了坚强依靠力量和重要物质基础)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 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 社会主义改造; (对官僚资本的态度是没收 非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 的转变。(一边倒)
中国革命的 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两个步骤:(1)中国双半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骤。 ①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社主革命时期)
2.关系: ①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 这两个革命过程必须互相衔接。
毛泽东思想
1.含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具体是间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注意: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能认为是一个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 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在党的七大1945年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1.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革命)
2.转折点: 五四运动
3.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 ——新的领导权
5.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 ①就领导权来说,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意义; ②就有革命前途来讲,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社会革命的范畴来讲, 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而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6.阶级基础: 工农联盟
7.革命对象(任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8.革命动力: 人民大众
9.革命前途: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0.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1.胜利标志: 新中国成立
12.意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在发展进步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