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运动和力学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学知识点整理:包含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编辑于2022-08-25 20:17:16 上海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整理,他在一根一端封闭、长度约为1米的直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再松开手指。此时水银柱会下降,但是托里拆利发现,当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厘米时就不再下降了。他由此判定,大气压强的值可以用它能支撑。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学知识点整理:包含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初中物理声学和光学知识点整理:实验时,将玻璃板后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移到点燃蜡烛所成像的位置,要求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都好像点燃似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整理,他在一根一端封闭、长度约为1米的直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再松开手指。此时水银柱会下降,但是托里拆利发现,当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厘米时就不再下降了。他由此判定,大气压强的值可以用它能支撑。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学知识点整理:包含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初中物理声学和光学知识点整理:实验时,将玻璃板后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移到点燃蜡烛所成像的位置,要求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都好像点燃似的。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定义
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一个物体A相对于另一个物体B的位置有/无发生改变,就说这个物体A相对于物体B是运动/静止的。
参照物
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物体B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运动情况也可能不同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通常我们是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运动的分类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s)
定义
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
国际单位
米
定义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快
取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速度(v)
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物理含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
单位
国际
米/秒
读作:米每秒
符号:m/s
常用
千米/小时(km/h)
换算
单位的物理含义
(物体)在1秒 / 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路程)。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
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特点是一条过原点倾斜的直线。
表明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成正比,表达式是s=vt,比例系数是速度v。
图像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者通过某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异同
相同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不同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路程和时间之比比值不同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表示
运动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力
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必须存在两个物体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
内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控制变量法)
在力的方向、作用点相同的条件下,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在力的大小、作用点相同的条件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在力的大小、方向相同的条件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力的图示法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力的示意图
力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1牛的大小
提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牛。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
弹簧测力计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主要器材
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木块等。
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
①看清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沿着用力的方向调零
③所测拉力的方向与弹簧的伸长的方向一致
④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重力 力的合成
重力
定义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加叫重力。
施力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物体
重力≠吸引力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
重垂线
结论
与重垂线平行的线或面是竖直的
与重垂线垂直的线或面是水平的
重力大小的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结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
G = mg
g=9.8 牛/千克
读法:9.8每千克
物理含义
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不同星球上g值的大小不同,g的大小反映了物体所在的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强弱。
重心
概念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位置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如果一个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F就叫做F1、F2的合力,F1、F2叫做F的分力。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科学方法:等效替代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
在两个或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沿同一条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平衡应用
悬挂法测物体重心位置
(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
摩擦力
分类
摩擦
静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力叫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力叫滚动摩擦力
三要素
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
接触面
静摩擦力的大小
二力平衡条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二力平衡条件
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压力和接触面的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
结论
压力不变和同一接触面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与接触面积无关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接触面的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
结论
同一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造程度的关系
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利弊
有益摩擦
有害摩擦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困难。惯性的大小与外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牛一定律
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
接触面不同的目的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同,接触面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实验中如何反应小车的运动情况
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结论:小车受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推理:运动的小车若不受力,则会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实验+推理
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愿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又称为惯性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