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导图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思维导图,涵盖了生物共同由来、自然选择与适应、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对进化方面知识作出了概括
包含新课标生物必修二全六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生物的进化》)的重点内容梳理的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思维导图,涵盖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等小节,对突变和变异做出概括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思维导图,涵盖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等小节,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做出概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和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化石证据
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
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其他方面的证据
解剖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形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一个种群其实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
平衡种群:当一个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基因都不产生突变同时满足时,种群达到平衡状态,进化停止,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代保持不变。若亲代满足条件,但为非平衡种群,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可得到平衡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