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貌、植被与土壤等。
编辑于2022-08-27 14:12:26 福建省地理必修一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
概念
宇宙中独立存在的物质
分类
天然天体
人造天体
天体系统
概念
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级别(从低到高)
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水星
金星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普通
特殊
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条件
外部
稳定光照
安全环境
自身
适宜温度
液态水
适宜大气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定义
太阳以电磁波形式放射能量
来源
太阳内部核聚变
作用
维持地表温度
提供主要动力
提供能量使用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
光球层
最底层
色球层
日冕层
最外层
太阳活动
定义
太阳大气变化
分类
太阳黑子
出现于光球层
太阳活动强弱标志
太阳耀斑
出现于色球层
日珥
出现于色球层
日冕物质抛射
影响
扰动地球磁场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加大极端天气产生概率
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
蓝细菌大爆发
重要成矿时期
古生代
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低等植物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出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盛,重要成煤期
后期联合古陆形成
末期发生物种灭绝事件
中生代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爬行动物盛行,向鸟类发展,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兴盛,重要成煤期
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
新生代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
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数次冷暖交替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
地壳
厚薄不一
上地幔
存在软流层
顶部与地壳形成岩石圈
莫霍界面
位于地下33km处
横纵波速度在此面下明显增加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位于地下2900km处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核
外部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生物圈
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总称,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水圈
地表及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总称
岩石圈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组成
氮气
生物体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
吸收地面辐射,升高气温
臭氧
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增温大气
水汽
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杂质
成云致雨必要条件
垂直分层(自下而上)
对流层
高度因纬度而异
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利于大气对流运动
易成云致雨,多天气现象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至50—55km的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增,平流运动盛行
22—27km处形成臭氧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km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存在电离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受热过程
大气吸收或反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热力环流
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降而形成
同一水平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高压处冷,低压处热
风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快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
南左北右赤道无
只改变风向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阻碍作用
方向与风向相反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
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分类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意义
有机联系四圈层
不断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海水的性质
温度
垂直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一定深度下变化不大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
影响海洋渔业活动
影响海洋运输
调节气温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盐度
分布
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
影响
晒盐制碱
海水淡化饮用
海水养殖
海水冲厕
影响因素
蒸发
气候与降水
径流汇入
海区形状
密度
垂直分布
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水平分布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影响因素
温度
随其增高而减少
盐度
随其增高而增大
深度
随其增高而增大
海水的运动
海浪
类型
风浪
风暴潮
由强风引起
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起
预防
修海堤
种植海岸防护林
潮汐
类型
大潮
出现于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
小潮
出现于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
利用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发电
洋流
类型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
增温增湿
寒流
从高纬流向低纬
降温减湿
影响
有利
海轮顺洋流航行利于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
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
造成海雾,阻碍航行
携带冰山,给海运带来危险
扩大污染范围
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组成
可溶性岩石
分布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分类
地表
溶沟
高低不平,呈长条状或网格状
洼地
底部平坦,重要农耕区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地下
溶洞
顶部
石钟乳
石幔
石帘
底部
石笋
河流地貌
流经山区
下蚀
"V"形河谷
侧蚀
"U"形河谷
溯源侵蚀
流出山地
冲积扇
冲积平原
流经平坦地区
河曲
牛轭湖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河口三角洲
风沙地貌
分布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分类
侵蚀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雅丹
堆积
沙丘
海岸地貌
分类
侵蚀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柱
堆积
潟湖
海滩
砾滩
沙滩
泥滩
沙坝
地貌的观察
观察地点
视野较广阔地
观察循序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观察内容
高度
相对高度
划分地貌依据
绝对高度
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坡度
划分坡的标准
大小用坡度角表示
坡向
阳坡和阴坡
阳坡光热充足,阴坡水分条件好
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植被与土壤
植被
定义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分类
天然植被
森林
热带雨林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植被特点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降雨丰沛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植被特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垂直结构简单
少茎花、板根现象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无明显干季
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植被特点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或温暖,降水适宜
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植被特点
以松、杉为主
树叶缩小为针状
气候特点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草原
热带草原
分布
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植被特点
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温带草原
植被特点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矮小灌木生长
气候特点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荒漠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人工植被
经济林
人工草场
垂直结构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分类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土壤
定义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使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
组成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观察
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质地
砂土
孔隙大,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易耕作
壤土
孔隙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性强,有机质分解速度适中,理想耕作土壤
黏土
孔隙小,通气透水性弱,保水保肥性强,有机质分解速度慢,不易耕作
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耕作土壤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
生物
最基本、最活跃因素
气候
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成因
地貌
时间
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功能和养护
功能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养护
土壤改良
土壤改造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自然原因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河道弯曲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地面硬化,排水设施不完善
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
破坏基础设施
引发生态问题
易发疫情
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修建分洪泄洪区
截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疏浚河道
退耕还湖
建设海绵城市,完善排水系统
干旱灾害
危害
农作物大量减产
影响畜牧业
引发水质源短缺
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
防治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
植树造林
兴修水利工程
台风灾害
结构
外围大风区
漩涡风雨区
台风眼
危害
吹倒房屋,破坏基础设施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
危害临海养殖
造成海水倒灌
益处
缓解旱情
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
沿海种植防护林
寒潮灾害
成因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
时间
秋末春初和冬季
危害
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造成畜牧业损失
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益处
杀死大量过冬害虫和病菌
降水缓解旱情
促进城市空气净化
地质灾害
地震
构造
震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
烈度
可以有多个
震源深度
震中
震中距
震源
危害
造成房屋倒塌题,破坏基础设施
诱发其他灾害
破坏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严重损害灾区人民心理健康
滑坡
定义
山地斜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
危害
破坏或掩盖农田、道路和建筑物
堵塞河道
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定义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危害
摧毁聚落
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
淤塞江河
造成人员伤亡
防灾减灾
手段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恢复
自救与互救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