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金字塔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表达的逻辑、第二章:思考的逻辑、第三章:解决问题的逻辑、第四章:演示的逻辑。
编辑于2022-08-27 23:07:34 湖北省
第一章:表达的逻辑
01-为什么要用金字塔金钩
归类分组,构建金字塔式思维结构
奇妙的数字“7”
构建金字塔结构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文章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演绎顺序: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 / 第二 / 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 / 纽约 / 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 / 次重要 / 等等。。。
02-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纵向关系
横线关系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
序言的结构
03-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1.画出主题框架
2.设想主要疑问
3.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4.说明“背景”
5.指出“冲突”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自下而上法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1.要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多花点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这一步
4.将背景放在序言中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04-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故事结构
1.为什么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为了让读者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2.何时引入”背景“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对文章主题做出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表述的独立性是指,在这一表述前无须用其它表述的时候
无争议性是指,你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一表述
3.什么是“冲突”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4.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标准式:
背景(S):(关于文章主题公认事实)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发生了妨碍完成任务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存在某个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存在某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否正确
采取了某项行动——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冲突(C):(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发生了妨碍完成任务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存在某个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存在某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否正确
采取了某项行动——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疑问(Q):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发生了妨碍完成任务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存在某个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存在某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方案——该方案是否正确
采取了某项行动——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回答(A):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5.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6.序言应当写多长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必须包含故事所需要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7.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用引言
序言的常见模式
发出指令式
背景(S)=我们打算做X
冲突(C)=需要你们做Y
疑问(Q)=我们如何做Y
请求指令式
背景(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C)=我们已经制定了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美元的经费支持
疑问(Q)=我应该批准吗?
解释做法式
背景(S)=必须做X
冲突(C)=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
疑问(Q)=如何做好准备
比较选择式
背景(S)=我们希望做X
冲突(C)=我们有不同的执行方案
疑问(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序言的常见模式——以咨询为例
项目建议书
背景(S)=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描述该问题)
冲突(C)=你已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疑问(Q)=你是我们聘请来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吗
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S)=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冲突(C)=我们此前提出,,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疑问(Q)=你们发现了什么
提示:序言介绍4要素
1.介绍背景(S/situation)
2.指出冲突(C/complication)
3.引发疑问(Q/question)
4.给出答案(A/answer)
05-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1.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解决问题的答案
归纳推理
必备技能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性的名词。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
步骤
先找到一个能够概括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例如:首先,其次。。。
接下来就是通过自下而上提问方式检查你的推理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第二章:思考的逻辑
06-应用逻辑顺序
1.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时间(步骤)顺序
适用于活跃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健身、阅读、购物等领域比较常见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空间顺序)
3.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重要性顺序)
时间顺序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
创建逻辑结构(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描述逻辑结构
修改逻辑结构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
你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务所采用的顺序,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
创建适当的分组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07-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的句子
概括各组思想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情,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面积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语言概括
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一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来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进行归纳跃进
第三章:解决问题的逻辑
08-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需要回答3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背景~切入点/ 序幕+困扰/疑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我们要什么?(期望结果R2)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某一特定时刻的某一特定地点
困扰/困惑
某一事件的发生,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了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的结果(现状,R1)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目标(R2,期望结果)
发掘问题的疑问
最常见情况
最常见状况变形
可能但不常见的状况
开始写序言
09-结构化分析问题
从信息资料入手
设计诊断框架
使用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是非问题分析
第四章:演示的逻辑
10-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结构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11-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设计文字幻灯片
设计图表幻灯片
故事梗概
12-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把图像转化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