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李杜”年表
李白与杜甫,早已融入中华的血脉,这二人,自盛唐走来,一仙一圣人;一个化作云间皓月,一个化作群山木落;一个清新俊逸、豪迈自信,宛如青天,一个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宛如大地……
编辑于2022-08-30 10:18:49 江苏省九年级下册教材知识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主题、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该导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册书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八年级下学期教材重点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法补白。通过这个导图,可以在全局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点梳理,包含单元文化主题素养、语文知识素养(阅读方法),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法补白。通过此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九年级下册教材知识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主题、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该导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册书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八年级下学期教材重点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法补白。通过这个导图,可以在全局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点梳理,包含单元文化主题素养、语文知识素养(阅读方法),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法补白。通过此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李杜”年表
李白
主色调“霜月白”,以彰显其清新俊逸之风,太白一生自信洒脱,狂放不羁,宛如云间皓月
杜甫
主色调“苍黄色”,以彰显其沉郁顿挫之风,子美一生忧国忧民,比于赤子,宛如群山落木
701
长安元年
2月8日,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神龙元年(705)
5岁,随父迁四川剑南道绵州,开始读书,通六甲
景云元年(710)
10岁,读诸子史籍,观百家
典故/传说-“铁杵成针”
712
先天元年
2月12日,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开元2年 (714)
3岁,寄养于洛阳二姑母家,重病几死
开元3年(715)
15岁,喜任侠,观奇书,好剑术
开元5年(717)
6岁,尝至郾城,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开元6年(718)
18岁,隐居大匡山大明寺读书。赴梓州,从赵蕤学纵横术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7岁,始学作诗
开元7年(719)
19岁,居江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开元8年(720)
20岁,游成都,谒苏颋。颋甚赞其才,励之以学。游峨眉山。在渝州,谒李邕。归匡山
《大猎赋》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9岁,始习大字
722
开元12年(724)
24岁,出匡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故乡,再游峨眉山
《别匡山》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开元13年(725)
25岁,出巴蜀,先后至渝州、巫山、荆门、江陵,遇司马承祯,赞白有仙风道骨。至岳阳,泛洞庭,同游友人吴指南卒,葬其于湖侧。游庐山,过天门山,至金陵
《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大鹏赋》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金陵望汉江》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4岁,在洛阳,出游翰墨场。曾于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家听李龟年歌
开元14年(726)
26岁,离金陵,到扬州,“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南游吴越,归扬州,卧病。冬离扬州,经陈州,谒李邕,游汝州,过襄阳,结识孟浩然,至安陆
《夜下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广陵赠别》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开元15年(727)
27岁。在安陆,入赘故宰相许圉师家,娶其孙女。寓居安陆。与元丹丘相识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玄宗诏令“民间有文物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开元16年(728)
28岁,出游江夏,与孟浩然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17年(729)
29岁,被安州都督马公许为奇才。因被长史李京之妒忌,未能出仕。隐居于白兆山。裴长史继任,复寄文求举荐,亦失败
《山中问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开元18年(730)
30岁,初入长安,谒宰相张说,结识其子张垍,引至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寓居于此。欲谒玉真公主,未果。拜谒诸多王公大臣,希望得到举荐,均受冷遇,仕进无门。暮秋,出游岐、邠。途中登太白山。于邠州、坊州均寄诗当地司马求举荐,未果
《长相思》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赠裴十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登太白峰》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上浮云间
19岁,游晋
开元19年(731)
31岁,春,离坊州返长安,仍寓居终南山。穷愁潦倒,与长安市井少年浪游。曾有北门之厄,与长安恶少发生冲突,寡不敌众,幸为友人陆调所救。送友人王炎入蜀。抵卿相无成,春,离开长安,经华州,到宋城,访梁园;经广武山,至嵩山,憩故交元丹丘颍阳山居,有出世之思。暮秋到洛阳,宿龙门香山寺
《侠客行》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行路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岁,游吴越
开元20年(732)
32岁,在洛阳,结识元演,崔成甫。秋,经南阳返安陆。冬,元演随来,与元演同游随州。岁暮,返安陆家中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32
开元21年(733)
33岁,居安陆白兆山桃花岩。构石室,开山田,日以读书、赋诗、弹琴、饮酒,一似绝意仕进
开元22年(734)
34岁,春,游襄阳,向韩朝宗求官,不遂。求助从兄。暮春,至江夏。秋冬,返安陆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赤壁歌送别》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开元23年(735)
35岁,元演邀游太原
典故/传说-“西游献赋”
24岁,自吴越返洛阳,赴乡贡
开元24年(736)
36岁,春,北游雁门关。南返至洛阳,逢元丹丘。秋,往嵩山元丹丘处,与岑勋相会。经洛阳,南返襄阳,再晤孟浩然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赠孟浩然》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5岁,赴京兆参加进士考试,不第。游齐赵,至兖州省父
《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开元27年(737)
37岁,北游归来,闲居安陆。出游江淮。在岳州遇王昌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山中与幽人对酌》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开元26年(738)
38岁,自安陆赴南阳,经襄阳,时孟浩然辞张九龄幕。自南阳至嵩山元丹丘处,居留有日,然后东南游陈州。夏,南下往游越
《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开元27年(739)
39岁,春至初夏,在安宜,过扬州、溧阳,漫游吴地。秋间,溯江西上,舟行至巴陵,适遇王昌龄初谪岭南,二人相晤。冬,返安陆
28岁,游齐赵。秋,于汶上结交高适
开元28年(740)
40岁,5月,因许氏夫人去世,移家东鲁,寓居任城。欲在剑术上深造,以谋出路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29岁,游齐赵,省父,与张玠结交
开元29年(741)
41岁,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以学道为事。寓居东鲁。游单父,有游越之想。往高凤石门山访元丹丘
30岁,4月4日,从齐赵归洛阳,寒食日祭远祖杜预。筑室首阳山下。此年前后,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
《房兵曹胡马》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天宝元年(742)
42岁,4月,游泰山。居南陵。秋,奉诏入京。初至京师,与贺知章遇于紫极宫。贺既奇其姿,复赏其文,谓其诗“可以泣鬼神”,并呼白为“谪仙人”。复荐之于朝。修改定稿《大猎赋》进玄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异礼有加,命待诏翰林。10月,玄宗幸温泉宫,诏命李白侍从
《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典故-“金龟换酒”
31岁,至陈留郡探望祖母卢氏。再至洛阳。6月 二姑母去世于洛阳仁风里
742
天宝2年(743)
43岁,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八首称旨,赐宫锦袍。暮春,玄宗与杨妃于兴庆池赏牡丹,李白奉诏作词。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常与贺知章等人为“酒中八仙”之游。尝奉召草制诏书,又在醉中,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因与朝中奸佞之辈不合,遂遭谗谤,玄宗疏之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玉壶吟》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怨情》
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妾薄命》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天宝3年(744)
44岁,友贺知章请归。自知不为朝廷亲近所容,请归,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遣之。4月 出长安,取道商州东去到洛阳。初夏,与杜甫初会于洛阳。往开封,决心遁入方外。秋,与杜甫、高适同游于梁宋。返东鲁,于齐州紫极宫请高天师授道箓。还归任城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三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月下独酌》其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33岁,在洛阳与李白初识,结伴游梁宋,后又逢高适。8月,继祖母卢氏去世
《赠李白》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天宝4年(745)
45岁,春,在任城,略置田产,并构酒楼,日夕沉饮。杜甫来东鲁,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李邕至济南郡,白与高适、杜甫同谒邕。秋,与杜甫复会于鲁郡,二人同游甚密。秋冬,游金乡、单父,出猎销忧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34岁,再游齐赵,与北海太守李邕同游,宴于历下亭,游员外新亭。到临邑省弟杜颍。转赴兖州,李白来会,结伴同游。与李白在鲁郡相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赠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天宝5年(746)
46岁,卧病任城甚久。复思游越地,去鲁适越
《沙丘城下寄杜甫》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5岁,入长安,与岑参、郑虔结交。从驸马郑潜曜游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宝6年(747)
47岁,赴越途中,到金陵,遇崔成甫,过吴郡、湖州,在会稽,吊贺知章。秋,到越中,登天台山。自越中返至金陵,闻李邕、裴敦复被害事,不胜悲切
《登金陵凤凰台》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劳劳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酬崔侍御》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苏台览古》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风》其三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36岁,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在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之下,包括杜甫在内,全部落选
《天狗赋》
《故武卫将军挽词》其三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天宝7年(748)
48岁,在金陵。春,解腰间宝剑换酒,饯别从甥高镇,赋诗大抒愤懑。夏,到扬州江阳县访故人陆调。秋,游霍山。过庐江,谒吴王祗
37岁,归偃师故庐,与河南尹韦济相交。居长安,结交书法家顾诫奢
天宝8年(749)
49岁,春,还金陵,闻王昌龄远谪黔中,寄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8岁,因高仙芝入朝,有诗以赞其马、美其功。冬,谒玄元皇帝庙
《冬日洛城北谒玄远皇帝庙》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天宝9年(750)
50岁,春在金陵,5月往庐山。在寻阳,有栖遁之意。不久北还,归东鲁任城,娶宗氏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典故/传说-“千金买壁”
39岁,客寓京师,遇翰林学士张垍。韦济由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寄诗求引荐。12月,适遇国家郊庙之礼,作三大赋以献,玄宗奇之,待制集贤院
《重经昭陵》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天宝10年(751)
51岁,得元丹丘新营幽居消息,往叶县从游。北上幽州
《与元丹丘在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40岁,正月晦日受贺兰杨长史之邀,游宴于乐游园。睹朝廷征兵戍边之情景,感人民之苦,怨唐皇开边之意。冬,投简近畿咸宁华原两县吏曹,告以贫饥之状。从弟杜位家度岁,见其攀附权势炙手可热,不胜拘束之状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宝11年(752)
52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至幽州,遇战事,习骑射,识边地战争之真相。目击安禄山跋扈之状,心甚忧之,但无能为力,登燕昭王黄金台遗址
《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41岁,待制集贤院许久,见无入仕希望。春,暂归洛阳,韦济出为冯翊太守。秋,与高适、岑参在长安聚首,偕同储光羲、薛据登长安慈恩寺塔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曲江》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752
天宝12年(753)
53岁,南返过魏州,又西北向游汾州。沿汾水南下,入潼关,登西岳华山,复入长安,与杜甫相见(存疑,多认为李杜自东鲁一别后再未相见)。出长安经洛阳南游,至宣城
《戏赠杜甫》
借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听蜀僧濬弹琴》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42岁,居长安。夏,送高适返河西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天宝13年(754)
54岁,游金陵、广陵,在扬州与魏万相遇,并携万到金陵同游。别时,尽出其诗文,嘱魏万编集。闻晁衡回国途中遇难。秋冬,游秋浦、泾县
《哭晁卿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3岁,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夏,居长安城南,旋往东京移家来居。秋,关中暴雨,饥荒,杜甫将家人安置到奉先。因庙灾及旱停封西岳,进表以请,寻求出仕的机遇。希望玄宗封禅西岳华山,预述封禅之礼的盛大,寄寓理想治世之渴盼。时困守长安,穷愁潦倒,献赋求进仕
天宝14年(755)
55岁,春游青阳,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游泾县、当涂、南陵,溯江而上入秋浦,思念妻子,冬,返宣城。闻安史之乱作,门人武谔来访,许北去鲁中,接子女南来
《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4岁,初春,上韦见素,冀其汲引。十月返长安,授河西尉,不就。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11月初,归奉先家中知小儿子饿死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12月,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15年 至德元年(756)
56岁,北上宋城接宗氏。春,携妻宗氏,由宋城南奔。在宣城,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将避地剡中。继续南行,至溧阳,与遇张旭,到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河北大捷,又返金陵。秋,闻贼破潼关,玄宗奔蜀,遂沿江而西,入庐山,隐于屏风叠。12月,韦子春奉永王李璘之命来庐山说李白入幕。冬,在庐山应永王李璘聘,别妻宗氏
《奔亡道中》其一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古风》其十九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赠友人》其二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忆秦娥(箫声咽)》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五七言》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赠韦秘书子春》其二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45岁,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7月,因安禄山陷京师,自白水携家避寇三川,道遇淫雨涨水,路途艰难,至鄜州。8月,闻肃宗即位,自鄜州挺身赴行在,陷贼,被带回长安
《月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对雪》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至德2年(757)
57岁,春,在永王李璘幕,以为璘出师东巡是奉朝廷之命,旨在“救河南”“扫胡尘”,一清中原,遂作诗颂之,并欲藉之立功报国。永王兵败被诛,李白在浔阳被捕,妻宗氏奔走营救,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为白推覆洗雪,郭子仪力保,秋间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参谋,并上书荐白可用。随宋若思往武昌。离开宋若思幕府避难宿松。流放夜郎
《永王东巡歌》其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46岁,4月脱贼。奔行在凤翔谒肃宗,拜左拾遗。6月,布衣之交房琯罢相,上疏救琯获罪,宰相张镐之救之。荐举岑参补为右补缺。秋,自凤翔归鄜州省亲,辗转归家至羌村。闻官军陆续收复失地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羌村》其三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收京》其三
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乾元元年(758)
58岁,流放夜郎途中,行至江夏逗留,访李邕故居;闻朝廷大赦天下而自己未被免除,颇感悲苦
《流夜郎赠辛判官》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7岁,还京。春,与中书舍人贾至、王维、岑参互相唱和。在朝不得志。6月,出为华州司功。 冬,往洛阳探亲
《曲江》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其二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对酒》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九日蓝田崔氏庄》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乾元2年(759)
59岁,3月,流放夜郎途中,至夔州遇赦,喜出望外,立返江陵。闻收复两京,大喜。秋,在江夏,以为天地再新,复有用世之意。遇倩公,将平生诗文尽付之,欲赖以刊布于世
《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鲸鲵未剪灭,豺狼屡翻覆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 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
《游洞庭》其二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江上吟》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48岁,春,归河南陆浑庄。春暮,自洛阳经新安、石壕、潼关返华州。夏,关中大旱,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秋,弃华州官职,流寓秦州。一路漂泊,取道入蜀,至成都。是年闻李白流放夜郎
《新安吏》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石壕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潼关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
《新婚别》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垂老别》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无家别》
存者无消息,死者委尘泥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梦李白》其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
《秦州杂诗》其二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其一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末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上元元年(760)
60岁,离江夏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学仙学道,以度余年。寓居豫章。送妻宗氏往庐山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49岁,在严武等人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营建草堂。仍心忧安史之乱
《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上元2年(761)
61岁,由浔阳沿江东下,途经长风沙。返回金陵,金陵,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但因病半道而还,不胜怅恨。经宣州投奔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50岁,居成都草堂。高适至成都,与之交游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水槛遣心》其一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漫兴》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赠花卿》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杜位》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宝应元年(762)
62岁,寄居当涂,深疴日亟,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将退隐,李白已至无路可走境地,竟至精神失常,人以为“佯狂”。临终前,将平生著作手集尽付李阳冰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笑歌行》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临路(/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51岁,严武还京,高适代尹成都,杜甫自绵州入梓州
《戏为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寄高适》
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
《宗武生日》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玩月呈汉中王》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762
宝应元年
11月30日,李白在当涂去世。三种说法:醉死,病死,溺死
典故/传说-“醉酒捉月”
广德元年(763)
52岁,往返于阆中与梓州。房琯遇疾,卒于阆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冬狩行》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岁暮》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吐蕃陷长安,代宗奔陕
广德2年(764)
53岁,严武再镇蜀,自阆中返回成都草堂。经严举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入幕做严武参谋。不久辞职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忆昔》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永泰元年(765)
54岁,严武去世。离成都,历嘉州、戎州、渝州、忠州、至云安。高适卒
《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历元年(766)
55岁,到达夔州,因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得以暂住
《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秋兴》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咏怀古迹》其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中宵》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昔游》
昔者与高李,同登单父台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阁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大历2年(767)
56岁,居夔州瀼西乡野
《江梅》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可叹》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冬至》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大历3年(768)
57岁,正月乘舟出峡,欲与兄弟相聚,先至江陵,又转公安,至岳阳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大历4年(769)
58岁,漂泊于湖湘
大历5年(770)
59岁,欲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江水暴涨,被困5日不得食,幸得耒阳县令救济。改变计划欲归襄阳故里,遂折返顺流而下,往潭州、岳阳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寒食舟中作》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770
大历5年
59岁,冬,杜甫病逝于潭州往岳阳的江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