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艺术史
古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殖民地的艺术。古希腊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特点:黑暗时期的艺术以前几何风格和几何风格为主;古风时期的艺术主要有几何风格、东方风格以及古风风格;古典时期则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在表现力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中公元前5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全盛阶段。古希腊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领域中留下大量精美作品,其形式规则被尊崇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典范流传至今。
编辑于2022-09-03 08:25:46 浙江省中心主题
远古艺术
原始艺术
人类最早发现的艺术作品是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法国拉斯克洞窟壁画是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史前洞窟壁画。原始洞窟壁画的发现有力的支持了“巫术说”。旧石器时代艺术: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如三兄弟洞、尼奥洞。新石器艺术:陶器和巨石文化,如巨石阵。
新时期时期: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
法国《山羊》
新石器时期:陶器和巨石文化
斯通亨治 英国 巨石阵
埃及艺术
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埃及的艺术为保存法老的遗体、延续法老的灵魂、维护法老的统治服务。埃及艺术被称为永恒的艺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埃及的艺术是为了死者的灵魂永恒不灭,二是埃及艺术的风格持续不变。现遗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画。埃及艺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前国王时期
《纳美尔纪功石板》
兴盛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埃及绘画法则
《池塘》
古希腊、罗马艺术
古希腊艺术
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广义上包括爱琴艺术。公元前5-前4世纪,是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产生了米隆、菲迪亚斯、波利克里托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艺术家和帕特农神庙、宙斯祭坛等建筑艺术。其雕刻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被尊崇为造型艺术的典范。
《阿芙罗狄忒雕像》
古罗马艺术
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继承希腊艺术成就,融会欧洲、北非、西亚美术的地方因素,创造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其内容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刻画人物强调个性。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万神庙》
中世纪欧洲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
早期基督教艺术出现在公元2世纪下半叶或3世纪上半叶,图像偏重于对某事物的象征性或寓意性。由于公元二世纪到四世纪期间的基督教被罗马皇帝视为非法宗教,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出现在地下墓室。壁画沿袭希腊罗马的风格,题材则与基督教相关。直到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的《米兰诏书》,自始对基督教艺术及西方文明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时间推进,早期基督教艺术逐渐脱离古罗马末期的古典风格形成拜占庭艺术。
亨德利克·霍尔齐厄斯《罗得和他的女儿们》
拜占庭艺术
公元4世纪到15世纪的罗马帝国美术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美术,即宗教美术和封建帝国美术。以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为风格特点。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后期风格因受教会束缚,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很大影响。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式艺术
欧洲9至12世纪流行的一种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形式。建筑多为教堂和修道院,以厚重坚实的墙壁、高大雄伟的塔楼和半圆形拱穹结构为主要特征。著名的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提埃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大教堂等。出现在教堂外部墙壁上的雕刻多取材于《圣经》故事,并以非写实性和框架法为特点。
《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艺术
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巴黎圣母院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
佛罗伦萨画派
时间: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 地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心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盛期代表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将科学精神与艺术结合,去表现人的伟大精神。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 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达·芬奇:《蒙娜丽莎》《岩间圣母》 米开朗基罗:《大卫》《创造亚当》 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雅典学院》
威尼斯画派
时间:起于15世纪 地点:威尼斯
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该画派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吸收尼德兰美术的油画技法,偏重色彩和感觉,画面绚丽,构图新颖。对欧洲绘画有很大影响。威尼斯画派的先驱是乔瓦尼·贝里尼,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大师乔尔乔内和提香是他的学说。代表作有乔尔乔内《暴风雨》《沉睡的维纳斯》,提香《年轻的英国人》。
乔尔乔内:《暴风雨》《沉睡的维纳斯》 提香:《年轻的英国人》
样式主义
时间:16世纪中期 地点:意大利
意大利16世纪中后期的美术流派,代表著盛期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样式主义时期的艺术并未形成统一的风格,艺术家们各自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样式主义偏离了古代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所奠定的那条轨迹,偏离了古典主义追求的高贵、典雅,追求真实和写实的道路。样式主义开始强调激情、表现,开始表现人的主观精神,表现人的情感。
帕尔米贾米诺:《长颈圣母》
尼德兰画派
时间:16世纪 地点: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
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15世纪尼德兰画派成就非常突出。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祭坛画与独幅木板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宗教控制严格,要摆脱宗教的影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所以,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民间气息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罗伯特·康宾和扬·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
枫丹白露画派
时间:16世纪 地点:法国宫廷枫丹白露
是16世纪活跃在法国宫廷的美术流派。是国际样式主义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以法王两次修建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宫为契机形成了两代枫丹白露派画家,第一代枫丹白露派画家由来自意大利的画家罗索、普里马蒂乔和雕塑家切利尼等人与法国画家库新、卡龙、雕刻家古戎和庇隆等人合作,在宫廷内外的装饰上形成了一个风格性很强的艺术流派。
《埃斯特雷姐妹》
17、18世纪欧洲艺术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意思是畸形的珍珠,含有不完整、扭曲、怪诞的意思,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其风格与庄严肃穆、平静和谐的古典主义风格相对论,追求奢华、浮夸、矫揉造作、新奇华丽,求追强烈的动势和戏剧性的表现。在建筑上强调流动性和豪华的装饰,不求结构的逻辑性;在绘画上求追强烈的戏剧性和刺激性效果。代表性人物贝尼尼,鲁本斯。
贝尼尼:《大卫》《圣德烈萨祭坛》 鲁本斯:《基督下十字架》
荷兰画派
荷兰在1609年从西班牙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在欧洲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时,荷兰的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自由发展,使荷兰成为欧洲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与此同时艺术上出现了朝气蓬勃的荷兰画派。荷兰画派摆脱了宗教的宫廷的束缚,摈弃了宗教和神话题材,面向市民和世俗生活,把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蓝本,形成了朴素清新、亲切优雅的风格。荷兰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时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
哈尔斯:《吉卜赛女郎》 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工》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盛行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追求华丽、轻佻、纤巧、繁缛的风格。它追求表面外形的富丽堂皇和华贵、精巧、奇特的装饰,但缺少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它反映的是没落贵族的奢华审美趣味。洛可可的代表画家是华多、布歇、弗拉贡纳尔。
华多:《舟发西苔岛》 布歇:《波格利特夫人肖像》 弗拉贡纳尔:《秋千》
学院派
始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18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卡拉奇兄弟两人于1598年创立了第一所美术学院。学院派重视的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代表人物卡拉奇兄弟,大卫,安格尔等。
夏尔丹:《戴遮阳帽的自画像》
19世纪欧洲艺术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思潮。这种艺术思潮推崇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热衷向往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追求典雅、崇高、庄重、单纯的风格而反对平庸、浮夸和虚饰,强调理性和普遍法则,反对追求个性化的表现和激越的情感;在艺术技巧上注重素描,轻视色彩。它突破了题材的限制,出现了大量表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题材的作品。代表画家是大卫和安格尔。
大卫:《马拉之死》 安格尔:《泉》
浪漫主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在艺术上占主导地位的浪漫主义思潮形成了。浪漫主义艺术家从理想和情感出发,用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艺术语言来创造艺术作品,表现激越的情感、极端化的个性情绪。代表艺术家有戈雅、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戈雅:《着衣的玛哈》 籍里柯:《美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在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兴起的艺术思潮。它要求艺术家严格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生活,它要求在艺术创作中将细节地真实和本质地真实统一起来,要求艺术家将自己地思想感情在对现实地真实刻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反对主观情绪对现实地随意改变。代表画家是法国地巴比松画派的作家们,如米勒、卢梭、柯罗、库尔贝等。
米勒:《拾穗者》 卢梭:《巴比松森林的黄昏》 库尔贝:《库尔贝先生,你好!》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在法国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印象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保守倾向,反对古典主义在室内描绘模特的传统方法,他们主张走出画室,在阳光下写生,以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线和色彩,不加主观评价,凭直觉作画。马奈是印象派先驱,莫奈是印象派的领袖。
马奈:《奥林匹亚》 莫奈:《印象日出》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也称点彩派。19世纪末从法国印象画派发展而来。拉修提出不在调色板上调和色彩,而让色彩在油画上并置的方法,让观众在观看时自然调和,但画法机械。代表人物修拉。
20世纪欧洲艺术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艺术家继承了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纯客观的表现以及对外光和色彩的片面追求。他们大胆地抛弃对客观对象的纯客观模仿,主张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去改造对客观对象的纯客观模仿,以达到表达主观情感的目的。后印象主义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彻底变革,是艺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最重要的变革,是世界艺术史最重要的转折。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尚塞、梵高和高更。
尚塞《静物》 梵高:《星空》《向日葵》
野兽派
野兽派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在色彩的使用上它抛弃了模仿和写实。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它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代表画家有马蒂斯。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1908年产生于法国,以毕加索为代表。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产生的标志。
未来主义
在意大利,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产生了未来主义。现代主义的诸多画派都是源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抗,而未来主义则歌颂机器文明,赞扬机械美。未来主义的主导画家波菊尼的代表作是《城市的崛起》。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产生在德国,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表现主义认为艺术应该不断地革新。表现主义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精神的美,来表现情感的力量。表现主义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社会变革。他们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写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蒙克、珂珂施卡、夏尔加为代表画家。
夏尔加:《我与村庄》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这个词本身并无特殊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流亡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创作艺术,他们厌倦战争,怀疑现成的社会价值。他们希望变革社会、解救人类,却看不到前途,找不到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于是他们采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一切,否定传统,否定理性,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提倡不受任何约束的文艺。这场艺术运动就是达达。达达主义以破坏一切传统艺术、反对一切旧有的审美趣味为旗帜,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现成品代替形象化的艺术语言,杜尚把小便池《泉》送进了纽约的展览馆,引发了艺术理论家对什么是艺术的争论。
杜尚《泉》《带着胡子的蒙娜丽莎》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得益于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梦境和精神病人的表现是潜意识的自然流露,不受理性、逻辑和社会意识的约束,是最真诚和坦率的。超现实主义的两大创作方法:“偏执狂批判”和“心理自动化”。它采用非现实世界的语言、手法和技巧,来表现那些离奇、怪诞、神秘、魔幻、恐怖的场景。代表人物有达利、玛格丽特、米罗。
达利《永恒的记忆》 玛格丽特《模特儿》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从形的角度对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它彻底打破了模仿的概念。抽象主义试图通过绘画的最基本的点、线、面来表现“纯精神世界”。抽象主义是对传统艺术最大的一次冲击、最大的一次否定。抽象主义分为两大体系:一为几何抽象,即画面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或线条构成。代表人物有荷兰的蒙德里安。一为抒情抽象,用色彩、线条、各类形体的构成直接抒发感情。代表人物有俄国的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即兴35》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图》
后现代主义艺术
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是一个多国并存、社会形态并存的一个多样化、差异并存的世界。消费主义控制了生活的一切领域。后现代文化浸满了商品意识。复制、消费、平面化成为了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后现代主义不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追求艺术作品的深度。
阿尔曼:《长期停放》
10.超级写实主义
称“超级现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反对艺术家离开客观对象的任意发挥。画家作画大多利用或者临摹照片,或用幻灯机将底片投射到画布上,然后在投影上着色。作品尺幅巨大,注重表现生理细节。所作雕塑与真人一般大小,涂以肤色,配以衣服道具,极度逼真。代表人物有查克·克洛斯、汉森等。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制度的,它砸碎了神学的枷锁,高举起人文主义的旗帜,点燃起文明的火炬,这是一场伟大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文学上具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十日谈》。在艺术上努力对人和自然进行研究,用自然科学成果来指导和推动艺术的前进。艺术家努力恢复和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经验,探索和研究了透视法、解剖法。文艺复兴代表艺术家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