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病与性病学---总论
这是一篇关于皮肤病与性病学--总论的思维导图,包括皮肤结构、皮肤病和性病的症状和体征及诊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辑于2022-09-03 12:53: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论1
概述
“5D”模式描述皮肤病和性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包括毁容、不适、能力丧失、死亡和心理影响
皮肤的结构
成人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由外向内依次分为
表皮
表皮有外胚层细胞发育而来,表层分层开始于胎龄8周左右
基底细胞癌恶性程度不高,侵袭基底层及以上层次,基本不转移
真皮
基本成分是胶原纤维
皮下组织
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含有各种皮肤附属器及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等
皮肤的功能
屏障功能、
吸收功能
代谢功能
分泌和排泄功能
体温调节功能
感觉功能
免疫功能
美学及社交功能
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体征
即他觉症状,简称皮损或皮疹,是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皮肤或黏膜病变。是皮肤病诊断的基础
原发性损害
斑疹 (<2cm)或斑片(>2cm)
为限局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既不高起也不凹下,与皮面平行
分类
红斑
过敏性
炎症性
丹毒
局部皮温升高,有时肿胀高起,压之变白
非炎症性
鲜红斑痣
毛细血管扩张、数量增多导致,局部皮温不高,压之褪色
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出血斑
瘀点(﹤2mm) 或瘀斑(﹥2mm)
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所致,压之不褪色
色素异常斑
色素沉着斑: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
色素减退斑:表皮或真皮色素减少
压之不褪色
丘疹(<1cm)或斑块 (>1cm)
为限局性、实质性的隆起
形态
扁平:扁平疣
圆形脐凹状:传染性软疣
粗糙不平呈乳头状:寻常疣
颜色
紫红色:扁平苔藓
淡黄色:黄瘤病
黑褐色:色素痣
引起因素
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银屑病
代谢产物堆积:皮肤淀粉样变
炎症细胞浸润:湿疹
分类
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扁平隆起的损害:斑丘疹
丘疹顶部有小水疱:丘疱疹
丘疹顶部有小脓疱:脓疱疹
水疱 (<1cm)或大疱 (>1cm)
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限局性腔性损害
顶端有水疱的丘疹称为丘疱疹
疱壁厚度
角质层下:较薄
棘细胞层:略厚
表皮下:较厚
脓疱
内含脓液的水疱和大疱,可原发或继发
引起
细菌:脓疱疮
非感染性炎症:脓疱型银屑病
结节
局限性、实质性及深在性损害,常呈圆形,比丘疹大,有一定硬度
常位于真皮下部或皮下组织
引起
炎性浸润:结节性红斑
代谢产物沉积:结节性黄色瘤
组织增生:皮肤纤维瘤、脂肪瘤
结局
吸收
破溃→瘢痕
风团
真皮浅层水肿所致的暂时性,局限性,扁平隆起损害,周围红晕,起退均快,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荨麻疹
囊肿
为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性损害,球形或圆形,触之有弹性感
常位于真皮或皮下
肿瘤
高出皮面或仅能触到的实质性肿块,大小、形态、硬度深浅不一
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皮损口诀
原发损害最好懂, 斑丘水脓结风肿。 继损浸糜渗鳞痂, 擦苔裂硬溃萎疤。
肿指肿瘤和囊肿
皮肤性病的治疗
外用药物
外用药种类
剂型
溶液 酊剂和醑剂 粉剂 洗剂 油剂 乳剂 软膏 糊剂 硬膏 涂膜 凝胶 气雾剂 其他:二甲基亚砜
① 洗剂即振荡剂,是粉剂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容。
②乳剂,油包水—脂,水包油---霜。
③酊剂和醑剂,前者是非挥发性酒精溶液,后者为挥发性酒精溶液。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1. 药物的种类选择:
细菌性皮肤病 —— 抗菌素
真菌性皮肤病 —— 抗真菌药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糖皮质激素
瘙痒性皮肤病 —— 止痒剂
角化不全 —— 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 —— 角质松解剂
2.剂型选择:
急性皮炎
有渗出:溶液湿敷(如:3%硼酸溶液)
无渗出:粉剂、振荡剂 (如:炉甘石洗剂)
亚急性皮炎
少许渗出:油剂、糊剂 (如:氧化锌油)
干燥脱屑:乳剂、糊剂 (如:皮炎平霜)
慢性皮炎
软膏、糊膏、硬膏、乳剂、酊剂
3. 注意事项: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季节,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用法。(包括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系统药物
(一)抗组胺药:已明确的组胺受体有4种,分别H1 H2 H3 H4。其中H1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血管及脑组织。
组胺:是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存在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细胞的颗粒中。
H1抗组胺药: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还有一定抗胆碱能及抗5-羟色胺作用。
概要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瘙痒性疾病
副作用: 中枢: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抗胆碱作用: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
高空工作、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需慎用。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优点: A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B 抗胆碱能作用小 C 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
代表药: 氯雷他定 10mg qd(FDA妊娠安全性为B级) 西替利嗪 10mg qd(有1岁以上儿童用滴剂,2.5mg/d) 咪唑斯汀 10mg qd 依巴斯汀 10mg-20mg qd
(二)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等多种作用。
1.主要适应症: ①变应性皮肤病 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③某些严重感染性皮肤病,在有效抗生素应用前 提后,可短期使用。
2.临床常用药: 药名 等效剂量 ①氢化可的松, 20mg ②强的松, 5mg ③甲泼尼龙, 4mg ④地塞米松 0.75mg
3.用法 成人用量:以泼尼松为例 小剂量 ≤7.5mg/d 中等剂量 >7.5mg/d,≤30mg/d 大剂量 >30mg/d,≤100mg/d 超大剂量 >100mg/d 冲击剂量 >250mg/d,一般不超过5天
副作用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 消化道:溃疡、出血 内分泌:糖尿病、月经紊乱 心血管:高血压 骨骼:骨质疏松、骨缺血性坏死 其他:血K+↓、发育↓、痤疮↑、多毛↑ 柯兴氏综合征: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多毛,月经减少或停经,性欲减,皮肤紫纹(好发于下腹部、大,痤疮,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抗病能力降低容易遭受各种感染,血液改变容易出血,“多血质”。
(四)抗病毒药
1.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acyclovir ACV)在受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内,与HSV和VZV编码的胸苷激酶具有亲和力,被磷酸化成有活性阿昔洛韦三磷酸盐,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伐昔洛韦(valaciclovir VACV)是ACV前体
泛昔洛韦(famciclovir FCV)是喷昔洛韦前体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GCV)
溴夫定(左代),对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必调整剂量,但不能与5-氟尿嘧啶药物同时应用。
2.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
3.膦甲酸钠 因不需要磷酸化,可用于治疗耐ACV的单纯疱疹病毒株或耐更昔洛韦的巨细胞病毒株。
(五)抗真菌药
唑类 口服: 伊曲康唑、氟康唑 外用: 联苯苄唑、克霉唑、咪康唑
丙烯胺类 特比奈芬
多烯类
(1)两性霉素B
(2)制霉素
灰黄霉素
5-氟胞嘧啶
其他:碘化钾 治疗孢子丝菌首选
(六) 维A酸类药物
药理
调节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角质溶解作用 抑制恶性细胞生长 调节免疫及炎症过程 副作用:致畸、高血脂、皮肤干燥、肝功异常等
适应证
痤疮 角化性疾病: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 红斑鳞屑病:银屑病、毛发红糠疹 部分皮肤肿瘤
代表药
第一代:全反式维A酸、异维A酸、维胺脂 第二代:阿维A脂、阿维A酸 第三代:阿达帕林、他扎罗汀
(七)免疫抑制剂
一类非特异性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药
环磷酰胺(CTX) 硫唑嘌呤(AZP) 甲氨蝶呤(MTX) 环孢素A (CsA) 他克莫司(tacrolimus) 吗替霉酚酸酯(MMF)
(八)免疫调节剂
干扰素、卡介苗、左旋咪唑、转移因子
胸腺素、胸腺法新(由2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N末端丝氨酸被乙酶化)、胸腺五肽
静脉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静脉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免疫调节机制
(1)功能性阻断Fc受体 (2)抑制补休介导反应的损害 (3)改变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拮抗剂功能 (4)通过抗独特型抗体减少循环抗体量 (5)中和能够激发自身抗体的毒素。 对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免疫球蛋白通过抑制Fas和Fas配体的相互作用来阻止Fas(CD95)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死亡。
(十)生物制剂
IL-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
(十一)其他
1、羟氯喹,抗疟、抗炎、抗过敏、光滤及免疫调节等
2、雷公藤多甙 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
3、钙剂: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减少渗出,有消炎、消肿、抗过敏作用。
4、硫代硫酸钠:非特异性抗过敏。
物理疗法
电疗法:电解、电灼
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窄波UVB)、激光疗法(CO2激光、CO2点阵激光、选择性激光、光嫩肤、光脱毛和光动力疗法)。
射频
冷冻疗法
微波疗法
放射疗法
水疗法
皮肤外科治疗
总论2
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
原发性皮损
斑疹
丘疹
斑块
风团
结节
水疱
大疱
脓疱
囊肿
继发性皮损
鳞屑
糜烂
溃疡
浸渍
裂隙
痂
瘢痕
抓痕
苔藓样变
萎缩
子主题
辅助检查
诊断
体格检查
视诊
触诊
思考题
看图辩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