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规范和行政审批部门审批的要求,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获得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复。
编辑于2022-09-04 10:54:01 贵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总纲介绍
前言和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的—项法律制度。
技术导则体系构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综合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污染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术语和定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 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
累计影响:当—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及将来可预见活动的影响 叠加时,造成环境影晌的后果。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及需要特殊保护的对象。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 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或装置等。
污染源源强核算: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产生呈 或排放量。
评价原则
依法评价
科学评价
突出重点
评价基础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 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 区划及环境现状,分析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影晌因素。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结合区域 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约因素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不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要求
1、各单项划分为三个等级 ①一级评价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②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 ③具体由环境要素或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
2、各单项均低于三级 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晌报告表》。
3、个别单项低于三级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做叙述、分析。
划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
确定评价范围
1、含义 指建设项目整体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 2、内容 ①具体根据环境要索和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未明确具体评价范围的,根据建设 项目的可能影响范围确定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依据环境影晌因索识别结果,附图并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内各 环境要素涉及的环境敏感区、需要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功能、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确定评价标准
①根据环境影晌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呈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②尚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区域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认各环境要素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选取评价方法
1、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 评价为主;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了评价方法的,应采用规定的方法; 3、选用非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特征、影响性质和评价范围等分析其适用性。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
建设项目有多个建设方案、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环境影响显著时, 应重点从环境制约因索、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环境 比选。
评价程序
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
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3、开展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3、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制定工作方案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 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1、概述
1、建设项目特点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过程 3、分析判定相关问题 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2、总则
1、编制依据 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4、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概况
1.通用情况 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及依托工程等 2.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 应明确:项目组成、建设地点、原辅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产品(包括 主产品和副产品)方案、平面布置、建设周期、总投资及环境保护投资等 3.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 应明确:项目组成、建设地点、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 时序、建设周期和运行方式、总投资及环境保护投资等 4、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 还应包括: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1、原理 2、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3、明确项目消耗 4、可能的风险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①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影响方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②重点为影响程度大、范围广、历时长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作用因素和敏感源,关注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长期性影响以及累积影响等特有生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污染源源强核算
1、根据污染物产生环节(包括生产、装卸、存储、运输)、产生方式和治理措施,核算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给出污染因子及其产生和排放的方式、浓度、数量等改扩建项目。 2、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包括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种情形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3、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由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具体规定。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基本要求
调查方法
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
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区域污染源调查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基本要求;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
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 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 拟采取的具体污染 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 2、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呈改 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 可达性。 3、各类措施的有效性判定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 行效果为依据,没有实际运行经验的,可提供工程化实验数据 。 4、 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晌。 5、给出各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具体内容、责任主体、实施时段,估算环境保护投入,明确资金来源。 6、环境保护投入应包括:为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利影晌而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建设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直接为建设项目服务的环境管理与监测 费用及相关科研费用。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用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的正负两方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 影晌、不利和有利影晌)进行货币化经济损益核算,估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按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 项目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工况、不同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特征,提出具体环境管理要求。
2、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明确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组成及原辅材料组分要求,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总量指标,污染物排放的分时段要求,排污口信息,执行的环境标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监测等。提出应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
3、提出建立日常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环境管理台账相关要求,明确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建议、运行及维护费用保障计划。
4、环境监测计划应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和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内容包括:监测因子、监测网点布设、监测频次、 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样分析方法等,明确自行监测 计划内容。
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呈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况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2、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10、附录附件
1、项目依据文件 2、相关技术资料 3、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