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性原理思维导图
第一性原理,李善友著。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突破认知边界、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思维工具。整本书阅读下来,只有前三章内容较为精彩。其他章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和启发。
这是一篇关于《华为数据之道》知识摘要的思维导图,仅作为个人所需知识点摘录,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全部摘录。
工作分析导图笔记,内容有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方法的实施、工作分析的结果、岗位设置、工作设计、工作评价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性原理
自序
人类的认识
知识
理智
信念
想象
人类的思维
觉性智慧
哲科思维
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
第一章 第一性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
归纳法
名词解释
通过实践推导结论,把连续性的经验推广到一切时空
从具象的经验中归纳出抽象的知识
经验
空间性归纳
人们默认在某个空间内有效的规律,在其他空间甚至全部空间也是有效的。
时间性归纳
人们认为某些在过去的时间里成立的规则,在当前甚至未来的时间里也同样有效。
归纳结果的可重复性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独立的可重复性是科学界检验规律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论,如果不能通过验证,实验的成果就无法被学术界认可。
独立可重复性验证规则的存在,只能用来判断归纳结果是否存在问题,却无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把边界之内的规律不恰当地推到了边界之外。
连续性假设是归纳法的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
推论在逻辑层面的大前提。在固定的时空中,忽略已经经过验证的前提去推导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
但在涉及时空转换的归纳思维当中。
时间性归纳法的隐含假设是未来和过去一样。
空间性归纳法的隐含假设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特性相同。
推翻一个结论,不要从结论入手,而是要从它的隐含假设开始,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不成立。
求存不求真的阿喀琉斯之踵
求存不求真
知识在一定时空边界内帮助我们得以求存,但它并不能帮助我们得到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它是根本做不到的。尽管现阶段的所谓知识并不是真理,但它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足够了。
阿喀琉斯之踵
任何归纳法都有时空边界,一旦越过边界就会遭遇非连续性节点,原本成立的规律立即时效。但人类的认识具有连续性和局限性,人类不但总是忽略边界的出现,而且在跨越边界之后,仍然会习惯性地以原有的规律去衡量事物。
无论前提多么正确,做多少实验去验证,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演绎法
相信逻辑假设在先,实践检验在后
先用一个抽象的理论假设来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然后用未来的实践结果来检验这个理论是否成立。
一个来自系统之外、能够逻辑自恰的元起点。这个元起点既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奇点,也可以称为第一性原理
一种逻辑自证的学问。只要具备元起点,人们就可以通过演绎法一步一步推演出未来。
演绎法三段论
逻辑学重要的特性表述
必然的导出
从一件事物推导出另一件事物,中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导出,而这个导出的过程就是所谓的逻辑。
三段论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在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的基础上,结论必然成立。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在演绎法的推导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准侧
逻辑正确
从A推导出B,中间过程必须符合正确的逻辑。
实践出真知
东方惯性思维
一种运行在操作上的试错法,我们相信实践第一,真知第二,真知建立在实践之上。
前提的准确性是演绎法的隐含假设
演绎法的前提来自归纳法,所以演绎法终极无效。
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地倒推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个基石,即一个能够自确定的元起点 - 第一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
最底层、最根基性的算法公式
第一性原理 + 演绎法 > 理性系统
依据已经给定的某个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的推理方式,我们就可以把系统之内的其他所有命题推理出来。
单向性法则
一个直接给定的且可以值确认的元前提,而不是在这个系统中推理出来的结果。
只要是决定系统的元前提,都可以成为第一性原理。
从第一性原理可以推至其他所有命题,而其他命题无法推导出第一性原理。
不是系统之内,而是系统之外
根据“简一律”,我们知道每一个理性系统都可以简化为一个根本原则,实际上,这个中心思想并不是第一性原理,而是来自第一性原理。
中心思想是在系统之内的,是由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推导而出的。
简一律
任何理性系统,最后可以简化成一条基本原理,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性原理”。如果不能找到“简一律”中的那个“一”,再多的分析也仅是在现象层面的分类归堆而已。
第一性原理的层级之分
母系统和子系统
某一个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既可以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元起点,也有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母系统的中心思想,作为子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从系统的维度来说,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所以不同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之分。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必要去找到那个终极的第一性原理,所有比我们想要推倒的理性系统范围更大、层级更高的母系统,其中心思想或者推倒结论都可以作为子系统第一性原理的来源。
第二章 公理化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顶级智慧
欧氏几何:人类思维的奇迹
公设
由任意一点到另外任意一点可以画直线
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长
以任意点为中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个直角的和,则这二直线经过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公理
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
等量减等量,其差仍相等
彼此能够重合的物体全是相等的
整体大于部分
公理本身是自明的,公设没有公理那样自明,但也是不加证明而承认其真实性的
一切学问都是证明系统
逻辑推导
用基石假设去证明某些命题准确性的过程。
公理化思维
真正的“知音”不是观点相同,而是思考方式(逻辑)相同的人。只有逻辑一致的人,才有可能从同一个基石假设推导出同一个结果。
第三章 破界创新:打破基石,边界外延
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作为基石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创新“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新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就是破界创新。
破界三部曲
破 隐含假设
立 基石假设
见 全新系统
破界创新的难点
破界创新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发现和打破隐含假设。
学会质疑群体性的共识,敢于打破群体信念。
第四章 组织刷新:使命 - 战略的破界创新
成长性思维
基石假设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
固化型思维
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章 批判性思维: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逻辑三洽
逻辑自洽
含义
这个信念的逻辑体系环节自身可以自圆其说。
这个信念的逻辑与相关事实之间可以相互证明。
逻辑他洽
信念所处的逻辑系统,要与周边相关的逻辑系统以及更深层次的逻辑系统保持一致。
逻辑续洽
原有被证明张是正确的信念,在时代和场景发生变化后,依然靠要保持逻辑正确。
批判性思维
勇于承认两件事
我错了
我们错了
第七章 从众效应:“真理”的真相
真理符合论
信念是否与客观事实一致,某个信念如果与客观事实一致,就是真理。
真理连贯轮
信念与群体信念是否一致,某个信念如果与群体信念一致,就是真理。
群体
群体无智慧
群体无逻辑
群体无意识
第六章 万物至理:宇宙的终极密码
第五章 第一创新: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
破解创新的关键词是“破”,第一船型的关键字则是“立”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用逻辑思维将其拆解,进而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打破原有认知,寻找并建立新系统的过程。
归纳创新
大多数企业进行的创新工作使用的都是归纳法的逻辑。
创业者或经营者根据以往的实践成功经验,归纳并总结出某种创新模型,然后通过把这种模型推广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和各个门店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演绎创新
定位到某种对企业发展有根源性促进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然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出新的创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