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学 4.2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会计学中指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编辑于2022-09-04 19:23:49 四川省第四章 非流动资产
第三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性质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在经营活动中供企业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纸币使用之后就不是原有形态了,变成了你兑换的东西。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取消了单位价值的限定,但企业自定标准,要在标准之上,标准之下为低值易耗品〉★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固定资产。
2.按使用情况分类
要让资产动起来,一般更喜欢第一种
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指正在使用的经营用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的固定资:指已完工或已购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
要想办法用起来,用不起来就可以租出去或者投资出去,再不行就卖了
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指企业多余或不适用、需要处置的各种固定资产。
处理掉或卖掉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
1.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方式)
原始价值计价(也叫原价,是实际成本,记录形成时的支出,是依据);
使用之前的所有费用(形成)是原始支出。
使用之后的支出是后续支出。
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针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指在当前市场上要重新取得完全一样的东西的价钱,也是一种实际支出,在找不到原始价值计价时用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净值计价。
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已提折旧的
2.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构成: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不同,其价值构成内容也有差异。(固定资产应当按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教材第99页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自形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价或协议价、评估价确定。
二、取得固定资产
(一)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取得有如下方式
a、外购;
主要是设备
b、自行建造;
主要是建筑物
c、投资者投入;
d、融资租入;
e、债务重组中取得;
f、非货币交易中取得;
g、盘盈的;
(二) 固定资产取得核算所使用的账户
固定资产
资产类账户
记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在写分录时不写明细账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均为资产性质的账户,这两个账户核算企业的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改造工程等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工程耗费等内容。工程完工后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这俩要写明细账
实际中都要写明细账
(三)会计核算
1.购买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核算见教材P100)
外购的设备分为需要安装的和不需要安装的:
(1)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入后可直接交付使用;
直接记入固定资产
(2)需要安装的设备购入后先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才能交付使用。
这里的安装不是指马上就能安装完的,不是那种接一下线,是需要半个月、一两个月,是一个工程。
必须要经过在建工程,在进入固定资产
核算包括:
支付设备的价款、(税金)和运杂费用等;
设备投入安装时;
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的核算。
2.建造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企业建造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分为:
建造一定不会直接是’固定资产‘,一定会通过’在建工程‘
(1)自营工程: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机械施工费以及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用等计价。(核算见教材P100)
(2)出包工程: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计价。(核算见教材P101)
相同:都要通过在建工程来统计各种支出;不同:出包不用算那一堆支出,只用按合同付款做账就行。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叫折旧。由于损耗分摊而计入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价值称为折旧费用。价值的流失(折旧)是一种支出,折旧也是一种价值补偿。
固定资产损耗分为:
有形损耗分为:机械磨损、自然力的作用
无形损耗分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进步
(二)影响折旧的因素
(1)折旧基数(原价)
(2)固定资产净残值
(3)预计使用年限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计提折旧的范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有建筑物的要计提折旧(与建筑物一起),没有建筑物的不计提折旧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原定全部提折旧,以后不再补提折旧,但以后可以接着用。
从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
由租出方提折旧,租入方不需要提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准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包括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并编制成册,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固定资产目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仍应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教材P102---104)
1.直线法
平均年限法(教材例4-9)
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折旧率的计算。可采用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综合折旧率。
工作量法(教材例4-10)
(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2.加速折旧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教材例4-11)
双倍余额递减法使用的后期,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账面余额按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年限总和法(教材例4-12)
其折旧率为逐年递减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数字总和。
年限总和=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年数总和=n×(n+1)÷2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为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往往需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为此所发生的支出即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例如金额标准)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发生固定资产的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态,因此,应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和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清理、毁损、投资、抵债、捐赠等减少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因处置而减少的固定资产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是资产性质的。
借方反映所有支出,贷方反映所有收入。
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的净值、处置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等。
贷方登记: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残料价值收入等。
(一)出售固定资产的核算
核算分为以下步骤:
a.注销固定资产价值;
b.取得转让收入;
c结转清理净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一类
(二)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
核算分为以下步骤:
a.注销固定资产的价值;
b.取得残料价值收入;
c.支付清理费用;
d.结转清理净损益。(营业外收、支)
(三)毁损固定资产的核算
核算分为以下步骤:
a.注销固定资产的价值;
b.取得残料价值收入、应收保险赔款、支出清理费用;
c.结转清理净损益。(营业外收、支)
一类
六、固定资产的清查
固定资产的清查核算程序与存货的清查相同,也分清查差异发现的核算,清查结果核销的处理。 使用的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一)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
核算分为:
第一步,发生盘亏时;
第二步,核销盘亏时的账务处理。
(二)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
核算所用账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性质:损益;结构:双重性质,既要反映调增利润或减少亏损,又要反映调减利润或增加亏损。
标准
现在没有固定的金额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
标准之上:固定资产
标准之下:低值易耗品
提取折旧只针对以前使用的(只要使用过的都要提,不管现在用不用)和现在使用的,从来没用过的不需要提取折旧。
固定资产
一、取得(形成)
二、使用
(一)磨损——折旧
(二)后续支出
(三)固定资产清查
1.保证账户的正确性
2.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减值处理
三、处置(清理)
要么处理掉,要么置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