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思维导图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
刻化记号
定义:古代刻化在某些对象上用以记载事件的符号,汉字来源之一
种类
书契: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陶符:指刻在陶器等物上的具有某种区别意义的符号
原始绘画
定义:通过画出自己所看到的直观的形象来记录事物
汉字产生的时代
汉字的初步创立时期
距今5000年至4500年前后
从无到确定音、形、义发展演变为初步形成汉字基本特点
汉字的体系形成时间
甲骨文(最早形成)特点
系统地记录语言,符合表达的需要
记录句子的功能
存在形体比较固定的文字
文字传播范围的广阔
距今4000年至4500年期间
汉字的发明
对这种形成时期的文字加以采集,整理,改进,使之成为系统的为社会所接受的文字
历史上,在脑体劳动分工之初,文化活动一般由巫、史承担
汉字的书体演变
演变
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黴渐变,是量的积累
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汉字
定义:音、形、义一体的文字(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表示在字形、字音和字义的三个方面)
形体是指其构形笔道形态、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商代的甲骨文
定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特点
象形、象意字多
字的写法每每都无定性,异构特多
异字同形
周代的金文
定义:古代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直观表意的象形、象意结构形态减弱,便于书写的符号形态增强
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
形旁之意相氯而混用的现象大为减少。
偏旁部首的位置有了较多的固定。
异字同形、合文、反书等现象大为减少
形声字大量增加
书写形式上,越来越注意字形与铭文整体的协调、美观
战国时代的金石竹帛文(战国文字)
定义:品类很多,只好以时代来标称,统称为战国文字
特点:形体歧异多,地域性强
秦代的小篆
定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是颁行的标准字体
固定了偏旁的位置和写法,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
书写形式整齐划一,笔画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均匀的线条(抽象画、线条化、规整化)
汉代的隶书(包括草隶)
定义:以点、横、撇、捺等笔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变规律
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
将篆书中的同一构建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形态
省变篆书繁杂的结构和笔划,具体做法
改变某个构件的写法,减少其中的笔画
减少构件
舍去笔划多或是重复的构件后选用一个笔划少的构件来代替
合拼两个构件的同时加以改造
在一定的部位简化部首构件
别构一体
魏晋至今的楷书(行书和今草)
定义:规划标准的字体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
汉字演变的其他若干方面
表意方式的演变:象形表意→符号表意
象形表意:文字像事物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来表示该字所要表示的意义
符号表意
定义:文字的形体食佐未词义的符号而存在,并以此示义,所谓词义的符号,指的是该字形体本身和实物不像 ,只是后来人们赋予这个形体一个特定的意义
特点:字形作为一定语素的符号而存在
字体的演变:刻化的线条→笔画(与文字写作者所用的工具和汉字的发展相关)
字形的演变
增繁:一个字因增加笔画或偏旁而导致形体的繁复
省减
定义:一字因减少线条、笔画或偏旁而使形体简易,目的在于使字形简易,以利人们的辨认和书写
趋繁的表现
在形体演变过程中为了使字形表意明显或使于识读,大量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增加义符或声符
某些小篆在定型时弃简而取繁
汉魏六朝的碑刻中本已有大量的“简笔字”
大凡后世新出的累增字以及分化字中的大部分字,形体都有所增繁
讹变
定义:一个字在演变过程中,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与造字意图,使我们今天不论是根据该字的字形还是该字的符号都无法得出该字当初造出来所要表达的意义
原因
因形体相近而致误
因割裂象形性笔画而致误
因增加装饰性笔画而致误
因增加声符而破坏了原来的象形、象意结构
是汉字在尚未定型、尚未规范化的古文字时代甚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现象
分化:一个字分化为几个不同的形体
其他方面的演变
古文字规范程度低,异体字、假借字的现象异常普遍→今文字规范程度高,写法、用法多已定型化、标准化
古文字纯表意多,带有表音成分的字少→今文字带有表音成分的占绝大多数
古文字单音词多→现代文字复音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