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含各种思维导图制作技巧,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06 07:47:45 河南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时代思潮
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是什么)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形成原因)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继续的群众运动”)
无组织无计划,却有共通之观念
(过程)始焉其势;寝假而涨;过时焉则落
(实例)秦后时代思潮者
汉代经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考证学
思想流转四期
"吾观中外古今之所谓'思潮'者,皆循此历程以递相流转。
一.启蒙期(生)
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
1.故此期之重要人物,其精力皆用于破坏,而建设盖有所未遑。
2.条理未确立,其研究方法正在间错实验中,舍弃未定。
3.此期之著作,恒驳而不纯,但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一种元气淋漓之象。
代表人物
顾炎武,胡渭,阎若璩
此启蒙期之特色
二.全盛期(往)
(与启蒙期之不同)不论宋学,为学术而学术,缺乏经世致用 惠栋,戴震,段王
(背景)破坏事业已告终,旧思潮屏息惜伏,不复能抗颜行, 更无须攻击防卫以糜精力。
(表现一)思想内容日以充实,研究方法亦日以精密,门户堂奥次第建树,继长增高,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粲然矣。
(表现二)一世才智之士,以此为好尚,相淬厉精进,阎冗者犹希声附和,以不获厕于其林为耻。
此全盛期之特色也
三.蜕分期(异)
(背景)境界国土,为前期人士开辟殆尽,然学者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也
只得取局部问题,为'窄而深'的研究,或取其研究方法,应用之于别方面,于是派中小派出焉。
其时 环境 以异乎前;晚出之派,进取 较盛 易与环境顺应, 往往以附庸蔚为大国, 新衍之别派与旧传之正统派成对峙之形势,或且骏驶乎夺其席。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此蜕化期之特色也
四.衰落期(灭)
1.凡一学派当全盛之后,社会中希附末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已可厌。
2.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 先辈已溶发无余;承其流者, 裙摭末节以弄诡辩。 支派分裂,排轧随之 自暴 缺点。
3.环境变易,社会需要, 犹欲以全盛期之权威临之,则稍有志者必不乐受;面豪杰之士欲创新必先推旧,遂以彼为破坏之目标, 入于第二思潮之启蒙期。
考证派殿军:俞樾,孙怡让
此衰落期无可逃避之命运
明朝灭亡(环境变迁)对遗民学者的影响(心理之感召)
1644年“非我族类”的满州入主中原,取代明王朝
学者社会中先表现为国民极痛的自觉(“学者社会”形成)
黄道周(1585-1646)、张煌言(1620-1644)、瞿事耜(1590-1651)、黄宗宪(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
心理之感召
保持民族人格,内则隐忍迁就于悍将暴卒之间,外则与"泰山压卵"的新朝为敌。(不与清廷合作,保留了民族气节)
虽厌恶阳明学派, 却 是 从"阳明学派" 的怀里哺养出来。
(对明亡的反思)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 由为政治而做学问到政治完全绝望,不得已 做学者生活。
(代表人物)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朱舜水 。
反清运动
(时间)顺治1644—1611
(地点)除闽、粤、桂、滇之大部分始终奉明正朔外,其余各地扰乱,未尝停息。 中文化中心之江浙等省,从清师渡江后,不断 反抗。
(事件)
郑延平成功、张苍水煌言会师北伐(顺治十六年)
云南荡平,郑氏也遁入台湾(顺治十八年)
三藩之乱,扰攘十年(康熙十二年至二十一年)
因此,四十日工夫奠定北京, 四十年才得有全中国
(结果)
用武力制服那降将悍卒易,制服“念书人”难
满洲政府用全副精神对付"念书人" 尤其是少数有学问的学者。
康熙一朝六十年间学术界之大概情形
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二十年约三四十年间
前明遗老支配学界
建设新学派以求"经世致用” 王学革命和修正王学
代表人物
一、黄梨洲/黄宗羲(1610-1695) :他是王学的继承者、修正者,他又是史学的建设者﹣浙东学派由他开创。
二、顾亭林(1613-1682) :他提倡"以经学代理学",清代考证学公认他为开山之祖。 对于各部分的文献学,都开出端绪,引起后人研究。
三、王船山/王夫之(1619-1692) :他最能为深沉之思,要建设自己一家的哲学。他又是一位历史批评家。
四、朱舜水(1600-1682) :他是一位严格的道德实践家, 有 丰富的学识和技能 是日本学术界最大的思人, 本国 没有什么影响。
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形势
这个时候的学术界,虽没有前次之波澜壮阔,然而日趋于健实有条理。
1.遗老大师,凋谢略尽。后起之秀, 减轻对于新朝的仇恨 。
2.政治无望,经世学成为空谈,开口触忌讳
3.屡次文字狱,人人存有戒心
4.社会日趋安宁,得以安心求学,康熙帝这种"右文之主"极力提倡
康熙四十年后重要的学术潮流
一、阎百诗、胡东樵一派之经学,承顾、黄之绪,直接开后来乾嘉学派, 阎若璩(1636-1704)、胡渭(1633-1704)、继承炎武,开乾嘉学派
二、梅定九、王寅旭一派之历算书,承晚明利、徐之绪,作科学先锋。 梅文鼎(1633-1721)、王锡阐(1628-1682)、历算学,承晚明利、徐之绪
三、陆桴亭、陆稼书一派之程朱学,在王学与汉学之 间,折衷过渡。 陆世仪(1611-1672)、陆陇其(1630-1692)、程朱学,在王学,汉学之间折衷过渡
四、颜习斋、李刚主一派之实践学,完成前期对王学革命事业而进一步。 颜元(1635-1704)、李塨(1630-1692)、实践学(经世致用),完成前期对王学革命事业更进一步。
满州政府对“念书人”的政策(1644-1681)
第二期的高压和第三期的怀柔,都对于当时学风很有影响。
满洲入关后三四十年对汉政策变迁之大概
顺治元年至十年,第一期利用政策(1644-1653)
睿王多尔衮摄政时代。(时代)
满兵仓猝入关,一切要靠汉人为虎作伥。(背景)
一面极力招纳降臣,一面运用明代传来的愚民工具﹣﹣八股科举 "开科取士"(做法)
顺治十一二年至康熙十年,第二期高压政策(1654-1671)
1.多尔衮死去,顺治帝亲政顺治七年;2.除了福建、两广、云南尚有问题外,其余全国大部分,都已在实力统治之下。(时代背景)
(做法1)
操纵个人,遭蹋“贰臣”
如陈名夏(1601-1654)、陈之遴(1605-1666)、钱谦益(1582-1664)
(做法2)
打击全体,恐吓八股先生
如顺治十四年以后连年所起的科场案
(做法3)
顺治十六年 "江南奏销案" 大大示威。
(做法4)
康熙帝 即位, 袭用顺治末年政策,变本加厉 大兴文字狱
最著名的,如康熙二年湖州庄氏史案,一时名士如潘力田章、 吴赤泻[溟]炎等七十多人同时遭难。 孙奇逢(1664)、顾炎武(1668)、黄宗義先后被捕入狱
如孙夏峰于康熙三年 被告对簿,顾亭林于康熙七年在济南下狱,黄梨洲被悬购缉 。
这种政策,徒助长汉人反抗的气焰,毫无效果。(结果)
康熙十一二年以后,第三期怀柔政策(1672以后)
1.康熙帝亲政后数年,三藩之乱继起 2.康熙本人的性格,本来是阔达大度一路,当 这变乱时代, 有戒心, 变高压手段为怀柔手段。(背景)
怀柔政策分三着实施
第一着, 第二着, 这两着 失败了, 惹起许多恶感。
第一着,为康熙十二年之荐举山林隐逸
第二着,为康熙十七年之荐举博学鸿儒
第三着为康熙十八年之开明史馆
相当成功 1.许多学者,对于故国文献,十分爱恋 2.开明史馆 不是私众之力所能办到
康熙帝自身对学问的态度:热心文化
他是一位极聪明而精力强满的人 ,热心向慕文化,有多方面的兴味 他极相信科学 对 天文历算有很深的研究(个人方面)
制定《康熙永年历》,并著有《数 理精蕴》、《历象考成》等书, 又造成极有名的观象台。 绘 《皇舆全览图》。
在西洋人帮助下
喜欢美术 西洋画家焦秉贞是他很得意的内廷供奉; 三王的画,也是他的嗜好品
好讲理学,崇拜程朱
熟悉中国历史《资治通鉴》终身不离手。
有相当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专制政体之下,君主的好劣,影响全国甚大,所以他当然成为学术史上有关系的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