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_文化素养(1)
第五章_文化素养之历史常识总结,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部分内容,需要的可以看下。
编辑于2022-09-07 17:51:11 浙江省第五章:文化素养(1)
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早期人类:
元谋人(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会制造使用工具,可能已经会用火。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制作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
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山洞、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文化:
仰韶文化: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种植粟
河姆渡文化:
已经有了水井,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种水稻
良渚文化:
典型器物是漆黑色陶器和玉器
禅让制:
尧、舜、禹、伯益。
夏朝: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朝:
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清末刘鹗《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甲骨四堂,郭董罗王: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周朝:
分封制:
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秦国)
政治上: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按军功授爵
严明法令,推行连坐法
建立县制
改革户籍制度
经济上: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商鞅方升)
战国时期重要变法:
魏国李悝(法家)
楚国吴起(兵家)
韩国申不害(法家)
战国时期各国间的斗争;
秦国:范雎远交近攻策略+张仪连横策略
其他国家:公孙衍和苏秦提出的合纵策略,抗击秦国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称帝,定都咸阳。
秦始皇统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皇帝制度
设置三公九卿
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
巩固统一:
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派史禄修建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统一车轨、货币(秦半两钱)、度量衡、文字(小篆)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汉朝: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8年,王莽称帝,定都长安,建立新朝 25年,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
汉文帝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以察举制选拔官吏,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经济上:
重农抑商,实行盐铁官营,收归铸币权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思想上: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汉朝的漆器、铁器和西域的良种马、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
19世纪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之为丝绸之路。
汉朝时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或西亚—欧洲
东汉末年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
以弱胜强:曹操(弱)🆚袁绍(强)
赤壁之战:
以弱胜强:曹操(强)🆚孙刘联军(弱)
三国时期:
220年,曹丕称帝(魏文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
221年,刘备称帝(汉昭烈帝),定都成都,建立蜀国。
229年,孙权称帝(吴大帝),定都建业,建立吴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5年,司马炎称帝(晋武帝),定都洛阳,建立西晋
317年,司马睿称帝(晋元帝),定都建康,建立东晋。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淝水之战:
以弱胜强:前秦苻坚(强)🆚东晋(弱)
法显:东晋僧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佛国记》又名《法显传》。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
隋朝:
581 年,杨坚称帝(隋文帝),定都大兴,建立隋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审核诏令,进行封驳)
尚书省(执行)
吏部(官吏任免)
户部(掌管财政)
礼部(掌管礼制)
兵部(掌管军事)
刑部(掌管法律、刑狱)
工部(掌管工程等)
科举制: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建立。
唐太宗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唐朝至五代:
618年,李渊称帝(唐高祖),定都长安,建立唐朝。
907年唐亡~96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筒车
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白绿黄)
唐朝民族间的交往:
唐太宗被称“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玄奘西游天竺,《大唐西域记》
杜环游历中亚、西亚等地,《经行记》
日本、新罗等国派学问僧、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海上丝绸之路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叛乱(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宋至元朝:
960年,赵匡胤称帝(宋太祖),定都开封,建立北宋。 1127年,赵构称帝(宋高宗),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1271年,忽必烈称帝(元世祖),定都大都,建立元朝。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分割宰相军、财大权。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分离调兵权和统兵权。
崇文抑武
宋朝的社会经济:
交子(最早的纸币)
棉花(南宋普遍种植)
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能造大型海船且配备指南针
元朝对地方的管理:
行省制
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澎湖巡检司:(中国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行使管辖权)
《马克•波罗行纪》
明朝:
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定都南京,建立明朝。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立内阁。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郑和下西洋:7次。从苏州刘家港起航。
明朝重要思想家:
王守仁(阳明先生)
重“知行合一”
“致良知”
认为心即理,是宇宙万物本源。
李贽抨击理学,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强调工商皆本
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主张限制君权,发展商业。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清朝前中期:
1636年,皇太极称帝(清太宗),定都盛京,建立清朝。(清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为清朝前中期)
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雍正时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清朝对边疆的管理:
《尼不楚条约》1689年中俄双方
驻藏大臣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导火索:
虎门销烟
林则徐:
《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南京条约》:
开放通商口岸: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割香港岛给英国
…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农民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国🆚英法等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自强运动
中体西用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主要措施:
军事(自强):开办军工企业
安庆内军机械所(曾国藩)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
金陵机器制造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
经济(求富):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煤矿(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
局限性: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受内外因素影响,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平壤战役(左宝贵战死)
黄海战役(邓世昌战死)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尽)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公车上书(1895年)
《时务报》《国闻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严复:
《天演论》:
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
义和团运动反帝(帝国主义)爱国运动(1900年)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孙中山:
兴中会(1894年):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口号:振兴中华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1905年):
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黄花岗起义(1910年)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新文化运动: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蔡元培、鲁迅、胡适、李大钊…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和白话文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1919年):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
中共一大
国共第一次合作:
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长征和遵义会议: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 1931~1945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九一八事变
中共举起抗日战旗:
1935年8月《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7年8月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抗战时期重要战役:
沪淞会战(1937年8月13日):
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人心。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重庆谈判:
双十协议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197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外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917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两弹一星
武汉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
籼型杂交水稻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78~20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分别确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017年党的十九大: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