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之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发展理论(7-8章)
2022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七-八章考点内容,包含国民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核算、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投资及储蓄理论知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经济发展理论、内涵及十四五规划的内容。
编辑于2022-09-08 11:52:25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经 济 师 基 础 之 国 民 收 入 核 算 与 经 济 发 展 理 论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含义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形态
价值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 非固定资产 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计算方法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原始收入)来求得 GDP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 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可计算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 可计算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 的比重)。
(3)净出口:是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去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
GDP=居民消费 C+投资 I+政府购买 G+净出口(X-M)
国民总收入(GNI)
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与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1)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2)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宏观经济均衡模型
储蓄-投资恒等式(基础性作用)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理论
凯恩斯(英国)消费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0<边际消费倾向(MPC)<1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 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消费函数: C=α+βY
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美国)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
(美国)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
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消费函数:C(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YP(现期持久收入)
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储蓄函数
消费+储蓄=收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储蓄函数:S=-α+(1-β)Y,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
MPS(边际储蓄倾向)=△S/△Y (0<MPS<1)
APS(平均储蓄倾向)=S/Y
投资函数
投资
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 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 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决定投资的因素
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投资
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无论用什么方式投资,利率都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投资函数:I=I(r)=e – d r
e:自主投资,是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
-dr: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投资乘数
乘数(倍数)
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决定收入的各种因素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
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s(或者 1-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Y(收入)=C(消 费支出)+I (投资支出)
Y=α+βY+ I 移项得:(1-β)Y=α+I
由此得到:Y=(α+I)/(1-β)
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 买的产品总量
总需求曲线 AD——向右下方倾斜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反向)
价格总水平对消费、 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财富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导致总需求的变动
利率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出口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 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总供给曲线 ( AS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只取决于劳动、资本 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决定供给的价格和成本中的工资长期中具有灵活性 ,在短期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
短期总供给曲线:右上方倾斜,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总供给模型
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因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短期来看,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则会导致价格 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GDP 两种计算方法
现行价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不变价格: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但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 发展的实际状况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两因素分解
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
把经济增长率按 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
把经济增长按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劳动份额=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份额=资本产出弹性
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1
技术进步率(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首先提出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商业循环)
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比如 GDP 的单独波动也不能 反映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 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说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类型
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按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作谷底,
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作峰顶。
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的表现差别较大
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
我国的经济波动
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总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周 期波动的特征
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并不大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1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2 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3 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4 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经济发展的核心 :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基本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 任务和战略措施
“三个新”
1 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 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 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35 年远景目标
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 明等各个主要方面。
"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
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
④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和 1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 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4.1%;
⑤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⑥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1.3 年;
⑦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1 岁。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十九大报告
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②使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使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发展。
③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的发展。
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更加开放的发展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1)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从需求侧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
(3)更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