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 全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涵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至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可用于平时复习,亦可用于期中和期末总复习。
编辑于2022-09-08 21:04:14 云南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
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
1. 计算法则
(1) 末位对齐,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2) 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运算定律
(1)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公式:a×b=b×a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公式:(a×b)×c=a×(b×c)
(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公式:(a+b)×c=a×c+b×c (a−b)×c=a×c−b×c
(5) 4×25=100 8×125=1000 8×25=200
3. 乘法规律
(1)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字母表示:a×b=c,当b = 1时,c=a
(2)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字母表示:a×b=c,当b < 1时,c<a
(3)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字母表示:a×b=c,当b > 1时,c>a
(4)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5)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4. 积的近似数
(1)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位置 第二单元
1. 行和列
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
2. 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后写行数,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然后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
3. 确定位置
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物体的位置时,要先看物体在哪一列、哪一行,再根据列数及行数写出相应的数对。
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且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同时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如果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4) 验算方法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2.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1) 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先向右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2)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3)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 商的近似数
(1)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3) 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装油、装水
(4) 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包装礼盒、做衣服
(5) 取近似数时,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取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如果有0,末尾的0不能去掉。
(6)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若未明确说明,通常保留两位小数。
4. 小数的分类(按小数位数)
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1)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写循环节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3)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称为纯循环小数
(4) 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以后开始的循环小数,称为混循环小数
(5)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今后会学习):如:π
可能性 第四单元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确定事件的结果可以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不确定性
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可以用“可能”或“不一定”来描述。
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可能性越大,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小,所占数量越少。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第七单元
不封闭路线
不封闭路线通常是指植树的路线是一条线段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棵数 棵数=总距离÷株距+1 株距=总距离÷(棵数-1)
只栽一端
棵数=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棵数 棵数=总距离÷株距 株距=总距离÷棵数
两端都不栽
棵数=间隔数-1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棵数 棵数=总距离÷株距-1 株距=总距离÷(棵数+1)
封闭路线
封闭路线是指植树的路线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
棵数=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 总距离=株距×棵数 棵数=总距离÷株距 株距=总距离÷棵数
圆
正方形
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
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看成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和,也可以看成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差。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先把它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算出各个面积,然后相加(或相减),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可以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将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估算出面积;也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值。
长方形
文字公式: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C=2(a+b) S=ab
变形公式
文字公式: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字母公式:a=C÷2−b b=C÷2−a a=S÷b b=S÷a
正方形
文字公式: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C=4a S=a×a
变形公式
文字公式:边长=周长÷4
字母公式:a=C÷4
三角形
文字公式: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S=ah÷2
变形公式:
文字公式: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a=2S÷h h=2S÷a
平行四边形
文字公式:面积=底×高
底和高要对应
单位要统一
字母公式:S=ah
变形公式:
文字公式:底=面积÷高 高=面积÷底
字母公式:a=S÷h h=S÷a
梯形
文字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变形公式:
文字公式:下底=面积×2÷高−上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字母公式:a=2S÷h−b b=2S÷h−a h=2S÷(a+b)
简易方程 第五单元
1. 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加减的数量关系
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可以代表不同的数,但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当字母的取值确定时,对应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也随之确定。
(2) 用字母表示乘除的数量关系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实际情况。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一般步骤
找出文字表示的数量关系
用相应字母替换文字
检验是否正确
易错
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加号、减号、除号不能省略,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3)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要注意运算定律中相同的量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在含有字母的是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例如:4×a=4·a=4a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
(4)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正方形面积公式:S=a×a
将数据代入字母公式求值的方法
先写出字母公式,再代入数据计算,结果要写上单位名称,最后写出答语。
(5) 用字母表示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时,可以先把字母看成一个实际的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将其简化,即ax±bx=(a±b)x。(其中x是字母,a、b既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
2. 方程的意义
(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 必须是等式
2||| 必须含有未知数
(2)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6是方程4+x=10的解。
3. 等式的基本性质
(1) 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 所有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 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值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指的是一个计算过程
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检验
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方程右边的值。如果相等,所求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5. 常用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2)速度×时间=路程(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6. 解决问题
(1)分析,列数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答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结果中不写单位名称,在答中所求数值后面写单位名称。
实际问题中的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后再列方程。
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区别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运算;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与运算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