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气结构
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变化。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大气结构 根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将大气分为5层
大气上界
距地面1200km,极光所出现的最大高度
散逸层/逃逸层/外层
高度
距地面500㎞以上
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大气粒子常可散逸至星际空间
热成层/暖层/热层
中间层顶至距地面500㎞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升高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中间层
平流层顶至距地面85㎞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二氧化碳水汽更稀少,几乎没有云层出现
平流层/臭氧层
对流层顶至距地面50-55㎞
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臭氧吸收紫外线)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
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云少,大气透明度高
对流层
厚度
纬度
低纬度
17-18㎞
中纬度
10-12㎞
高纬度
8-9㎞
季节
夏厚冬薄
总结:温度越高,对流层越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而言,气温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摄氏度
气温直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的降低值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子主题
分层(根据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
自由大气层(距地面1.5㎞以上)
对流顶层
上层
中层
摩擦层/行星边界层/下层(从地面到距地面1.5㎞)
分层
上部摩擦层
近地面层(地面到距地面50-100m)
贴地层(0-2m)
对流和不规则湍流运动都很强
受地面影响大
气象要素变化大
作用
主要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它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作用发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引力,使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都集中在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