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叶蜚声、徐通锵版《语言学纲要》1-4章 语音 语法 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1-4章“语音和语法”部分的知识总结。包括语言的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和音系、语法章节的内容。
编辑于2022-09-11 12:43:04 贵州《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语言学纲要 (第1-4章)
导言
语言学
语文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
社会:是指生活在同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态度、意图
又对说话者施加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①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②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③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④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大脑是左右分工的,中间有脑桥链接
大脑还有其他具体功能分区:躯体运动区、躯体感受区、视区和听区对称分布于左右大脑
大脑功能分区功能研究多应用于脑部受损患者的临床观察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儿童学习词汇的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的概念认知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儿童语言习得和大脑分工的临界期
儿童语言习得具有先天的的生理基础,但是如果出生后没有开发,到了大约12岁,这个潜能就消失了,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运用语言,心智也得不到发展。这个时间称为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儿童思维和认识的发展在语法掌握方面有更明显的体现
一岁带一岁半的儿童都有独词句的阶段(猫、狗)
再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白猫、花猫、白狗、花狗)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两步
孩子的 最早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在学话的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就如影随形,始终保持密切关系
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
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同样可以传递信息,具有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手指语”进行思维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性质
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不同(2020语纲真题)p19例子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①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②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手+纸 (汉:手纸 日:信);汽+车 (汉:汽车 日:火车)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性质
语言和说话
⊙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①说话就是语言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说话就是创造新句子,这是语言的基本事实
②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③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④说话是每个说话者的行为。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是说话者的自由。但是说话者说话时使用语言的规则却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习惯。所以语言是社会的规约,对语言使用者具有强制性。
⑤总体上,语言和说话可以理解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语言与符号
符号的构成
符号是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形式依托于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物质现象而存在。
视觉符号,如信号灯、旗语
听觉符号,如上课铃、发令枪声
触觉符号,如盲文
基本性质
形式和意义作为符号的构成要素是不可分割的。
形式:符号中与意义相连的是形式
物质材料: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只有作为符号形式的体现时,才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但符号的使用是具体的;同时符号的意义也是和具体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特殊性。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这是符号的一个重要的本质属性。
符号的产生,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源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这使符号具有社会属性。
语言符号与现实现象的关系
语言符号是抽象思维的工具,是人类认识描摹这个世界的基本手段
语言符号承载着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认知成果,同时也是新认知的基础
现实现象
客观现实
心理现实
语言符号的产生是基于对心理现实的编码
语言符号的产生对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现实的状态有极大的改变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条基本原则。②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的。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一般简单的符号意义的任意性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任意不能随意改变。因为由于系统的制约,单个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从属的符号系统
①线条性更直接地与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相关②是指语音形式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具有一维性,它在很程度上制约着多个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
语言符号的层级系统
基于线条性的符号层级
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系统的二层性
音系层
语言符号的形式
语法层
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者的定义
二者的关系
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组合关系以符号语言的线条性为基础。
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二者犹如纵横两轴。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简化了语言系统。 组合→结构规则、有序性 聚合→替换规则、简化语言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任意性
单位的明晰性
结构的二层性
音系层
纯语音的形式
符号层(语法层)
音义结合的
能产性
传授行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抽象的思维能力
灵活发音的组合能力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语音学和音系学
区分语音学和音系学,与区分语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密切相关的
语音学:研究对象是语音的自然属性方面(物理方面和发音方面) 音系学:研究语音在某一具体语言中的是如何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的
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音素
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的
音位
是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的区别,也可以是音高(如汉语的声调)、音长(如维吾尔族的长短元音)、音强(如英语的词重音)的区别
联系
着重强调:①音素和音位都是语言线性切分出来的最小单位②音素基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位基于语音的社会属性③音素包括了所有人类语言能够区分的音,音位只包含了某一种语言必须要区分的音。
都是最小的线性单位,语音的最小线性单位是音素;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是音位。“线性”二字不可少
①在语流中某个位置上出现的音位一定有其自然属性,体现为某个音素②音位是对具体语言中起相同作用的若干音素的抽象。也即是说,一个音位可能包括几个不同的音素,他们在语流音的不同位置上出现。参看“音位变体“
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是音素的标写符号,用于标写所有人类语言 不加[]是某一种语言的 //是一种语言的音位
从声学看语音
语音四要素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色
音质的声学分析
复杂而有规则产生的音叫乐音;复杂而不规则产生的音叫噪音。
乐音都是由若干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而成。频率最低的叫基音,其他的叫陪音。陪音的频率是基音的整数倍。
基音强度最大,决定着整个音的音高。由于陪音的不同,才分出乐音的不同音质。
说话时声带震动,产生的基音的频率叫基频,基频决定整个音的音高,这取决于声带震动的频率;共振峰决定整个音的音质,这取决于声腔的形状。
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发音器官
肺
喉头和声带
口腔 鼻腔 咽腔
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
辅音
清和浊
送气和不送气
塞、擦、塞擦音
鼻音和口音
颤音、闪音或搭音、边音、近音和半元音
音位与音系
对立和互补 (归纳音位的标准)
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叫作“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彼此对立的因素,都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他们肯定是被语言社会当作不同的语音单位来使用的。 而互补的音素,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形式相似,他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位的分布)
对立分布
可以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并且具有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的音素,属于对立分布,对立分布的音素必须是独立的音节。
自由替换分布
可以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但不具有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音素处于自由替换关系,处于自由替换关系的音素应该归纳为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例如:[n]、[l]在重庆话、南京话、武汉话中不能区分意义,不会造成不同的词。“南”和“兰”对于武汉人来说是同音词,两词都可以读成[lan],也可以读成[nan].[n]和[l]是武汉话/n/音位在声母位置上的两个自由变体。“三”和“山”在东北有些地方部分。
互补分布
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他们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同一音位。被看做是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他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可以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还得考虑语音相近特征。例如:音位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位的类别)
非音质音位
音高(声调音位)、音长、音强 重位(重音和轻音)时位(长音和短音)
音质音位
元音音位 辅音音位
音位的聚合
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音位聚合群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所以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中重要的特点
如:鼻音聚合群/m n ŋ/在组合关系上的不平行不对成现象的差异 /m n /可以出现在声母,/n ŋ /可以出现在韵尾
例子
平行对称中,少数不平行不对称的例子。
①/m/只能出现在元音之前[mA],/ŋ/只能出现在元音之后[piŋ],而/n/既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前也可以之后,[nan]
在隋唐之前/m/、/n/、/ŋ/都可出现在元音前和后,由于语音的发展,①元音之后的/m/、/n/合并,古代有收/-m/尾的“南”、“参”、“感”、“粘”、“今”尾现在已/-n/收尾,今广州话还保留着;②元音之前的/ŋ/在一些方言中消失了,成为今天北京话零声母的一个来源,例如“瓦”、“岸”、“硬”在隋唐时期都是以/ŋ-/为声母的,现在有些方言如广州、济南、宁波等地还保留着。
②处于双向聚合的音位发生演变时会引起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演变
出现的少数单向聚合的音位有其特殊性:它们是语言习得中最晚习得的音,是历史演变中最不稳定并且变化方向多变的音。如 /l/
语音单位的组合
音节 (结构单位)
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复元音、复辅音、只由辅音构成(少数如:呣[m]、山西文水话“你“[n ]、上海话“五”[ŋ])叫“成音节辅音”。
所有语言的音节结构都可以从①音节最多可以有几个组合位置②组合位置按什么样组合层次组合起来(组合关系)③每个组合位置上可以出现哪些聚合类的成员(聚合关系)
音节的特点
北京话
组合数量:最多是四个音质音位和一个调位
组合格局:比较简单,分开齐合撮四呼,没有复辅音,能够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
只有辅音,除了[ŋ]之外都可以出现在声母位置上,零声母
①韵腹位置上只能出现元音②介音和韵尾位置出现成员较少,只有/i、u、 ü /可以作介音,属于高元音小聚合群③只有/i、u、n、ŋ/可以作韵尾,分别属于高元音和鼻辅音两个小聚合群。
外语
有复辅音
一个单词可以由几个音节构成,汉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外语中的复辅音,用汉语音译时,往往需要用汉语的一个音节去对应外语中的一个辅音。如:英语中的姓swift是一个音节,转译成汉语变成“斯威夫特”四个音节。
根据介音位置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对北京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根据韵尾位置
从区别特征口/鼻的对立:以/i、u/结尾的韵母聚合为元音韵尾韵 以/n、ŋ/结尾的韵母聚合为鼻尾韵 没有韵尾的韵母聚合为开尾韵(无韵尾韵)
对语流音变的规律
从区别特征后/非后的对立:/u、ŋ/韵尾的韵聚合为后韵尾韵 /i、n/韵尾的韵聚合为前韵尾韵 无尾韵的仍为开尾韵
儿化韵
语流音变 (结构单位的音变)
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和音位变体
区别
共同点
两者都受相邻音的影响而发生语音上的同化现象
同化现象
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如:北京话“棉”、“面”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是受“棉、面”的声母b、p的同化影响的结果。 英语中“want to go”在口语中变为“wanna go”.
异化现象
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如:北京话的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弱化
是各个语言都十分常见的现象。弱化可有程度的不同,表现也多样。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
表现
元音:①复元音单化②单元音(高元音/i、u、y/除外)→央化 辅音:①清音→浊音②塞擦音→塞音(或擦音)③塞音/擦音→边音/近音 (总的规律是发音阻碍渐次减少)
汉语的弱化表现为轻声
脱落
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的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节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合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叫“合音”。
如:北京音“你们”、“我们”、“豆腐”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英语“am”“i am coming”、“is”"it is all right "、“not at all”
增音
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音素,这叫增音。
语流音变 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会固定下来,但有少数例外
“婿”:中古时期还跟“细”同音,但由于长期出现于“女婿”一词中,受前一音节韵母圆唇的影响,而同化为与“女”一样的圆唇韵母。(语流音变固定为历史音变的个例,跟语法或构词位置及出现的频率密切相关。)
韵律层级 (组建韵律节奏)
语言的节奏类型
音节(或韵素)型节奏
法语、韩语、日语、汉语粤方言
“音步型”
北京话、英语
语音层:音位→音节→音步→停延段→语调段 语法层:语素→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
音步 :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表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等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
停延段:是由若干个音步组成的语音单位,“停延“指的是“停顿、延宕“,特点是其结尾边界或者有语音的延宕(延长最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者有语音的停顿(无声段)
语调段:是由一个或多个停延段组成的语音单位,特点是其末尾部分由承担语气的音高曲线,也即语调。
第四章 语法
语法和语法单位
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
语法规则的特性
①语法规则具有概括性:可以对数量巨大的具体词语进行分类;可以从无限多的具体的语法组合中抽象出语法结构格式 ②语法规则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词的定义及词和语素、词组的区别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语言规则就体现在这两种基本的结构关系中。
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大脑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与话语中
语法单位
语素
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
词是造句的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自由运用
即独立成句,加上句调可以成句。
最小
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词组
句子
语言交际时的最小使用单位
按表达语气,简称为句类
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从语音形式上最大的特点
一般前后都有停顿并有一个完整的语调
语法单位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
语素:通常一音节对应一个语素(玻璃、葡萄、巧克力等除外) 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时(语音形式):通常都保持不变 句子表现形式:谓语部分可以出现多个动词性成分,在形式上没有定式动词和非定式动词的区别,动词性成分可以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主语经常省略,名词性成分可以做谓语等。
汉语中
语素:英语的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如dog),也可以是大于一个音节(如mother)或不足一个音节(如books的s) 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时(语音形式):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语素有多重形式:/s/(books)、/z/(dogs)、/iz/(benches)、/ən/(oxen),还有零形式(sheep) 句子的表现形式: 在英语中,(祈使句、感叹句除外)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谓语;主语必须由名词性成分担任,谓语必须由动词性成分担任,谓语中有且只有一个(并列关系除外)有时态变化的动词(称作“定式动词“)
英语中
组合规则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词法)
根据语素在 词中的不同作用
词根和词缀
词缀与词根的位置
前缀 、中缀、后缀
词缀按功能
派生词缀(构词语素)、 屈折词缀(变词语素)
二者区别:①派生词缀粘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亦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屈折词只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即增加句法范畴的意义,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②派生词缀可以与哪些词根搭配,虽有一定规律,但无法完全预测,因此要用收录词典的方式一一列举;屈折词缀与哪些词根搭配,基本可以用语法条件说明,因此无需一一列举,一般用语法规则或词形变化表来说明 ③如果一个词既有派生词缀又有屈折词缀,则屈折词缀比派生词缀更靠外,即离词根更远(当二者都出现在词根同一侧时),或者说两个添加到词根上的次序,一定是派生词缀先,屈折词缀后。
根据是否可以单独成词
自由语素
词根
黏着语素
有词缀也有词根
词根是黏住语素的:“粹”、“澈”、“律”
英语中:"recieve"中的“ceive”,"retain"中的“tain”
语素的不同类型
单纯词
(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屈折词缀)
合成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
复合词(词根语素)复合词构词法
派生词((词根+词缀)派生构词法/附加法
词组合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句法)
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主谓结构
不同语言主谓关系对比
①主谓结构关系紧密,表现为形态上的主谓一致,动词总是按照主语的人称关系变位后才能充任谓语。如法语、俄语、德语 ②主谓关系比较松散,是一种话题和说明的关系,主语后可以出现停顿,没有主谓一致的标记。如:汉语
述宾结构
联合结构
述补结构
汉语述补结构的语法形式也主要是类的配列:①述语在前,补语在后②述语是动性成分,补语是形容性、状态性成分或趋向动词。 如:急哭了、站稳、搬出去
还可以用形态、虚词等一些其他语法形式来表达
偏正结构
①都可以用类的选择及其次序(简称“类的配列“)这种语法形式来表达,所谓“类”指的是构成成分的句法类别。相同的结构类型在不同的语言中,类的配列的规则有不同。(如:英语中,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由动词性成分充当,而在汉语中的类的选择限制不像英语严格。) ②在英语等许多语言中,除祈使句、感叹句和口语除外,只有主谓结构才能成句,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等结构只能做句子之下的词组;然而汉语中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等结构都可以加上语气词等成句范畴而成为句子。不仅口语如此,书面语也可以。
语法意义及其 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语法形式所表达的结构关系意义称为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相对,指的是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汇意义之外的意义。
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特定的语法形式也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
组合的层次性
层次分析
结构中心和句法树形图
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
递归性
从初始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
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地重复使用。
递归性和层次性密切相关。层次性一定程度上由递归性造成,而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
聚合规则
词类的划分
词类及其划分标准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除了要考察该词能充当什么句子外,还需考察该词与其他词的组合情况。 如:名词前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很”、“不”,后面不能加“了”。
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
鉴别词类时,可以参照词的词汇意义,但不能完全参照,仍需有句法功能能和形式上的实证。
汉语实词的句法功能有较大的灵活性,跨类现象比较多。(兼类词)
在同一个词类中,具体的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如:笔、桌子前能加数量词,是典型成员;而体育、表面也是名词,但是前面很少能加数量词。
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
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
给词分小类可以深化句法描写,向语法结构的深处和细处探索。
形态 (形态变化的主要形式)
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时形态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作词形变化,或者叫作形态。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的重要手段,是词进入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
附加屈折词缀
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动词加上ing 表示进行体,动词加上ed表示过去时等等
内部屈折
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根的语音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如:man 表示单数 men 表示复数;swear(誓言)-sworn-sworn
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
如:we (主格) us 宾格 ;good-better-best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次范畴与语法意义
汉语当中的“百、十、千、万”这些词虽然表达数量含义。但这种意义是词汇意义,不是语法意义,因而不能据此概括出汉语有数的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
与名词相关
性
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应出来。
如:法语中 bol (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
“性”是一个语法概念,和生物学的性别不一定是一致的。生物学只有生物才有性的区别,无生物没有性别,但在语言中,所有名词都有性的区别。如:法语中表示“大”的形容词有阴性和阳性两种区别。
注:英语中的waiter/ waitress,hero/ heroin的对立是词汇意义的对立,而不属于语法范畴中的性.
数
许多语言都有数的范畴,数这个范畴一定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和性范畴一样,数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
注意英语中表示“二”的前缀bi-(如在 bicycle,bidirectional,bilateral等词中 等词中)、表示“三”的前缀 tri-(如在 tricycle,triangle,triacid 等词中)是派生 词缀,而不是屈折词缀,它们不属于表达“数”的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
格
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主格、属格、与格、宾格
与动词相关
体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不同语言的体范畴各不一样。英语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时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①“体”反应的是一种“内部的时间”,即表示动作行为处于他自身所表示的过程的某一阶段。 ②“时”反应的是一种“外部的时间”,关注的是动作行为在外部时间流中的定位。 ③“体”、“时”常被综合在一起表达,如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包括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时”包括过去时、完成体
“体”、“时”的区别
人称
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人称是主谓一致的一种表现
态
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语法范畴的特点
①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表现。用词汇或短语组合表达的类似意义不属于语法意义。 ②语法范畴的语言个性很强,不能用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去硬套另一种语言。 ③ 同一语言中语法范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旧的语法范畴可能消失,新的语法范畴也可能出现。
变换
变换和句型
变换
变换:跳出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去考察几个格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这种关系的途径就是变换。 变换是意义上有联系的语法格式之间有规则的格式对应,他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句式的变换,就是运用增加、删减、换位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比如陈述句和疑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都可以互相变换。
被动句变换英汉对比
英语 :①主动句的动词用主动态而被动句的动词用被动态②在主动句中做宾语的那个成分在被动句中作主语;③在主动句中作主语的那个成分在被动句中出现在动词后并且必须用介词“by”引导。 ①主动句(主动态)、被动句(被动态)②主动句(宾语)→被动句(主语)③主动句(主语)→被动句(动词之后),必须引导词“by”
汉语:在主动句中做主语的那个成分在被动句中出现在动词之前,引导它的介词用“被、让、给、叫”都可以。如:树被风吹倒了。 主动句(主语成分)→被动句(出现在动词之前),引导介词:被、让、叫、给
变换和句法同义
句法同义:有些句型表面形式虽然不同,但实际表达的逻辑意义基本相同(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动-名语义关系)。这就形成了句法同义。句法同义指的是句子格式的同义而不是具体句子之间的同义。
变化打破了孤立研究一个个句式的局限,开阔了研究句法的视野。
实践意义:学习语言的人可以利用它来扩大练习造句的范围,掌握成套的句式;适应语言的人也便于在有变化关系的句式中挑选合适的句式,提高表达的效能。
变换和句法多义
"通知的人还没有来“;两种动名语义关系;通知二价动词? 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作它的主语和宾语(他请,请他)“采购的东西还没有来。"
“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V着"有两种语法意义:①表示静止的持续②表示动态的动作或行为的“持续”.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根据词法的区别
孤立语
缺乏词形的变化,所有的词几乎由词根语素表示。词语语序严格,不能随意变动。虚词重要。汉语、彝语、状语、苗语。
屈折语
①词与词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②一个屈折词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③词根与屈折词缀结合紧密,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俄语、德语、法语、英语。
黏着语
①没有词内部的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②黏着语的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结合不紧密,虽然在接口处常会有一定的词性变化,但两者的分界大致清楚,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表语法义的专用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日语、韩语。
复综语
可以说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美洲印第安语
根据句法上主谓宾的次序关系
SVO
SOV
语法结构不分优劣
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有个性 ,也有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