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兽医外科手术总论
兽医外科手术是用手和器械对动物进行有血或无血的手术操作,以诊断、治疗动物疾病,挽救动物的生命,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诊断动物疾病的手段 穿刺术、剖腹探查术等 改善和提高肉品的质量和数量 阉割术、去势术等。
编辑于2022-09-12 11:48:56 四川省外科手术学
第一章概述
外科手术的概念:借助于手和器械在动物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 病变组织、器官,保留有功能的器官,修补、重建有缺陷的组织的过程
手术操作的分类
清洁
非外伤性伤口 不进入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胃肠道
清洁-污染
进入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胃肠道,单未发现明显液体溅出 轻微违反无菌技术
污染
形成小于4 h的外伤伤口 较高程度违反无菌技术 胃肠道内容物溅出,或接触到感染的尿液或胆汁
感染
组织内存在细菌感染 伴有组织失活、明显污染或形成时间超过4 h的外伤伤口
手术的内容
手术通路、主手术、手术创的闭合
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安全而有效的麻醉
准确熟练的技术操作
准确无误的伤口处理
细致而缜密的术后护理
手术的分工
主刀、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助手、保定人员
术者的基本素养
无菌素养
对待组织的素养
对待器械的素养
患病动物的常规术前准备
禁食
营养
保持安静
特殊准备
术后管理
一般护理
麻醉苏醒
保温
监护
术后并发症
安静与活动
预防和控制感染
患病动物的术后饲养管理
水、蛋白质、能量、维生素
第二章保定
保定
概念:根据人的意志对动物进行控制
分类:机械保定、化学保定
目的:使动物保持一定的体位与姿势,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实施;防止动物自主运动和骚动,为手术安全创造条件;防止动物和人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大家畜的保定要领
1、动物饥饿半天到一天,降低腹压,防止倒卧损伤;
2、场地土质地面,光滑平坦无砖头瓦块;
3、保定绳光滑柔软结实;
4、绳结易结易解;
5、人员胆大、心细、沉着、稳健;
6、大动物倒卧后头颈向后拉;
7、马类动物倒卧后,后蹄尖不超过肘关节
第三章无菌术
无菌术
概念:在外科范围内防止创口(包括手术创)发生感染的综合性预防技术
分类
灭菌法:使用物理方法,彻底杀灭附在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
破坏所有微生物活体形态的过程。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藻类及原虫
常用方法
高温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T:121.6℃,维持30min)
煮沸灭菌法(15分钟杀灭一般细菌,60分钟杀死芽胞细菌)
火焰烧灼法
紫外线灭菌法(采用波长2.300A~2.540A 紫外线)
消毒法:(抗菌法)使用化学药品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和杀灭所有微生物
指去除可能导致感染的微生物的过程。
并不意味着消除所有的微生物。
能否通过消毒达到灭菌状态取决于选用的消毒方法以及微生物的复原能力。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季铵盐化合物、含氯化合物、苯酚及其衍生物、含碘化合物、酒精等。
致热源:通常,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来调节体温的升降。(包括外致热源、某些体内产物、内生致热源)
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
肥皂刷洗——清水冲洗——无菌巾擦干——0.1%新吉尔灭浸泡(5min)——待自然干燥形成薄膜——穿手术衣、戴手套
动物术部的准备与消毒
术部剃毛、术部消毒、术部隔离
第五章手术基本操作
打开手术通路
组织切开原则
1、切口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达手术区,并能根 据需要延长扩大; 2、切口方向符合皮肤张力线; 3、切口应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 4、切口应有利于创液的排出,特别是浓汁的排出; 5、二次手术时,应该避免在瘢痕上切开
组织分离
(一)软组织分离方法——锐性分离、钝性分离。 (二)皮肤切开方法——紧张切开、皱襞切开。 (三)骨组织分离方法——先分离骨膜、再分离骨组织。
缝合基本原则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 缝合前彻底止血、清除血凝块及异物; 3. 两针孔间距离一致,防止拉穿; 4. 缝针刺入和穿出位臵相对应、针距相等; 5. 无菌创密闭缝合,化脓创或有创囊时不缝合或假缝合; 6. 同层组织相缝合; 7. 创缘创壁均匀对合,皮肤不内翻,创内无死腔; 8. 术后出现感染,立即拆除部分缝线,排出浓汁
缝合方法
皮肤——结节缝合、皮内缝合; 肌肉、筋膜、皮下组织——结节缝合; 胸膜、腹膜——连续缝合; 空腔器官缝合——两层缝合(第一层连续,第二层内翻)
第四章麻醉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和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
特点:全身生理的干扰轻微;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操作方便;较安全;应用于全身各部位许多手术;配合镇静剂、肌松剂;全身麻醉时,亦可配合局部麻醉,提高麻醉效果
局麻药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盐酸丙美卡因
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浅在的神经末梢,称表面麻醉(用于黏膜表面,用于皮肤麻醉无效)
浸润麻醉:阻滞手术周围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浸润麻醉
传导麻醉:在神经干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称为传导麻醉(使用少量麻醉药产生大区域的麻醉)
腰旁传导麻醉
牛:一(前)、二(后)、四(前)
麻醉方法: (1)腰麻针垂直刺入第一腰椎横突的骨板,针尖向前缘移动,越过前缘向下刺0.5cm (2)注射2%普鲁卡因10mL,提到皮下再注射2%普鲁卡因10mL; (3)以同样方法麻醉第二、第四腰椎横突的骨板中的腰神经(第二腰椎横突骨板下为第一腰神经,第四腰椎横突骨板下为第二腰神经),只不过麻醉第一腰神经(即刺入第二腰椎横突骨板)是针向后缘移动,麻醉共使用60mL 2%普鲁卡因
马:一(前)、二(后)、三(后)
硬膜外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内,阻滞脊神经传导,使其支配的部位丧失痛觉
全身麻醉
概念
麻醉:通过药物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使动物暂时失去知觉、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能被唤醒的可逆性过程
镇静:中枢神经的轻抑制状态
镇痛:是指降低或制止疼痛的程度,或者使痛感消失
分类(给药方式)
吸入性全身麻醉
概念:
所需设备与材料: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喉镜
麻醉机
组成:氧气瓶、氧流计、挥发罐、气囊、吸收装臵、压力表及各类气体通路
工作原理:通过让动物(自主或非自主地)吸入带有挥发性质的麻醉气体,达到麻醉的目的
流程:建立静脉通路——麻前给药——诱导麻醉——气管插管——连接并打开麻醉机——连接监护仪——关闭麻醉机——拔出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路
目的:注射术前药物、注射诱导麻醉药物、术中补液、急救
连接并打开麻醉机
遵循“三三原则”:前三分钟、氧流量3L/min,异氟烷浓度3%
关闭麻醉机
关闭挥发罐,升高氧流量
非吸入性全身麻醉
分类(药物使用方法)
单纯麻醉:仅采用一种麻醉剂进行麻醉
复合麻醉:为了增加麻醉药的作用,减轻其毒性和副作用,扩大麻醉药的应用范围而选用几种麻醉药联合使用
混合麻醉:复合麻醉中同时注入两种以上的麻醉剂混合物
配合麻醉:全身麻醉的同时配合使用局部麻醉
合并麻醉: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剂的麻醉方法
麻前给药的作用
麻前给药可使动物保持安静 某些麻前药物都有镇痛的作用 麻前给药降低了全身麻醉药的剂量 使全身麻醉的诱导和苏醒更顺利 某些麻前药物可以降低麻醉药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