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氧化思维导图
生物氧化(BiologicalOxidation)——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₂和H₂O的过程。 此过程需耗氧、排出CO₂,又在活细胞内进行,故又称细胞呼吸 (cellular respiration)。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第二章 预处理及固液分离,主要包含发酵液预处理和细胞破碎两部分内容,介绍了发酵液预处理的方式和作用,以及细胞破碎的方式、原理、特点等等。
此篇导图是一个关于损伤修复的思维导图,其中含有损伤修复的概述,再生的作用及其过程,纤维性修复的作用以及创伤愈合的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生物氧化
概述
定义: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过程
特点:需要酶、分阶段、逐步完成
氧化体系:
线粒体氧化体系:产生CO2、H2O,消耗氧,产生ATP
微粒体氧化体系:对底物进行氧化修饰、转化等、不产生ATP
场所:细胞胞质、线粒体、微粒体、内质网
线粒体氧化体系和呼吸链
传递氢和电子的组分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CoⅠ):氮原子接受两个电子,芳香环接受一个H,游离出一个H NAD+→NADH+H+ NAD+核糖第二位羟基被磷酸化以后形成 NADP+(CoⅡ) 可接受两个H+生成NADPH+H+
核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VB2加核苷酸形成。 可接受两个H和两个电子,生成FMNH2和FADH2
泛醌(Co Q):脂溶性。可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H,形成QH2。可传递双、单电子
铁硫蛋白cytochrome,cyt:拥有铁硫中心。铁硫中心有多种形式。单电子传递体 细胞色素:含有血红素样辅基的蛋白质。分为Cyt a,Cyt b, Cyt c,Cyt c1溶于水
呼吸链
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L型跨膜蛋白 长臂突出线粒体基质,横臂嵌在内膜
传递电子:
质子泵:每传递一对电子给Q,将4个H离子从线粒体基质转移到膜间质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
不具有质子泵功能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Q循环:
质子泵:每传递两个电子,泵4个氢离子进入膜间隙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电子传递:Cytc→Cu A→Cyt a→Cyt a3→Cu b→O2 传递4个电子,从线粒体基质获得4个氢离子,生成两个H2O 经Ⅰ和Ⅲ之间排水通道进入胞质
质子泵:每转移两个电子,泵2个氢离子进入膜间隙
两条呼吸链
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特异抑制剂阻断
还原状态呼吸链慢慢给氧
呼吸链体外拆开和重建
氧化磷酸化与ATP的生成
ATP的产生:1、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少量ATP 2、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ATP,能量由NADH2和FADH2氧化提供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P/O值:每消耗 1/2mol O2所生成的ATP物质的量 NADPH P/O值约为2.5 FADH2 P/O值约为1.5
自由能变化:ΔG=-nFΔE(n:传递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 96.5kj/mol ΔE 标准还原电位)
合成1mol ATP需能约30.5kj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化学渗透假说 1、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复合体的质子泵功能,转运H+从线粒体基质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 2、质子不能自由穿过线粒体内膜,跨膜与线粒体基质形成电化学梯度(氢离子浓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电子释放能量 3、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转化成质子驱动力,之自从膜间隙顺浓度梯度回流至基质,释放势能,驱动ADP和Pi合成ATP
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
ATP合酶
ATP合成机制
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
ATP是能量捕获和释放利用的重要分子
ATP是能量转移和核苷酸相互转变的核心:腺苷酸激酶可以催化ATP、ADP、AMP互变 核苷酸二磷酸激酶催化ATP 转化成GTP、CTP、UTP
ATP是能量货币
ATP通过转移自身基团提供能量
肌酸→磷酸肌酸
磷酸肌酸也是储存能量的高能化合物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ATP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氧化磷酸化的速率,通过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速率来调节ATP合成
体内能量状态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速率:ADP/ATP比值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也调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以满足NADH和FADH2的需求。ATP浓度较高时,通过别构调节抑制糖酵解、降低三羧酸循环速率
抑制阻断剂阻断氧化磷酸化进程
呼吸链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
复合体Ⅰ:鱼藤酮、粉蝶霉素、异戊巴比妥阻断电子从Fe-S→Q的传递
复合体Ⅱ:萎锈灵
复合体Ⅲ:抗霉素A阻断电子从Cytb →Qn
解偶联剂阻断ADP的磷酸化过程
二硝基苯酚:结合质子破坏质子浓度
内源性解偶联蛋白UCP1: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使组织产热
ATP合酶抑制剂
寡霉素:结合F0单位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P)共价结合F0的c亚基谷氨酸残基,阻断质子从F0质子半通道回流,抑制ATP合酶活性
甲状腺素促进氧化磷酸化和产热
线粒体DNA 突变影响氧化磷酸化功能
线粒体内膜选择性协调转运氧化磷酸化相关代谢产物
细胞质中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呼吸链
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细胞中
胞液中的NADH通过穿梭将两个H交给FADH2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1.5个ATP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
存在于肝肾心肌细胞中
胞液NADH经过穿梭进入线粒体形成NADH氧化形成2.5个ATP
ATP-ADP转位酶协调转运ATP和ADP出入线粒体
子主题
其他氧化和抗氧化体系
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化酶催化底物分子羟基化
肝、肾上腺微粒体含量最多
微粒体:内质网分离式形成的囊泡,道标内质网的代谢方式
RH+NADPH+O2→ROH+HADP PLUS+H2O 使底物羟化:参与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胆色素生成 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
线粒体呼吸链也可产生活性氧
氧的不完全还原产物:超氧阴离子(ROS)、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
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强
ROS作用:氧化杀死入侵细菌 过氧化氢可使两个碘离子氧化形成碘单质,时酪氨酸碘化生成甲状腺素
ROS 伤害:
抗氧化体系消除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