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家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
原割据政权入宋的士人,成就较高,颂美时政、应酬唱和;
原后周士人,成就少,主导浅易文风。
2. 君臣唱和、馆阁唱和的风气
3. 取法晚唐五代
白体
1. 宋太宗、真宗时诗坛流行的模仿元、白等人互相唱和的诗作,
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
2. 代表人物:李昉,李至,宋太宗赵光义
《二李唱和集》《禁林宴会集》
3. 特点:浅近、平易、不用典,以吟咏性情、颂美王政为主题,
呈现出“和乐”之境与“平易”之美。
4. 不足:表达方式上直白、俗气、缺少意蕴。
晚唐体
1. 推崇晚唐贾岛、姚合诗风,创作也模仿贾、姚。
2.代表人物:
(1)惠崇等“九僧”
(2)魏野、潘阆、林逋等隐逸诗人
(3)寇准(晚唐体诗派的盟主)
3. 特点
营造清冷、荒凉、闲逸、脱俗的审美类型,
林逋等隐逸诗人的诗歌颇有白居易平易流畅的风格。
注重锤炼字句、声律,对仗工整。
内容相对贫乏,有句无篇,尤以“九僧”为甚。
隐逸诗人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相对充实一些。
西昆体
1. 《西昆酬唱集》,杨亿等与人酬唱应和所作之诗。
2. 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3. 特点:推崇深隐、渊博、典雅、华美,
注重用典、藻饰、锻炼等手法,学习李商隐的诗歌品格,
形成“昆体工夫”,追求雍容典瞻、炼词工整的诗歌风格。
4. 不足
(1)徒有华丽外表,缺少真挚情感和内在神韵,忽视诗歌的“言志”功能
(2)题材比较狭窄(《西昆酬唱集》主要有三类题材)
(3)过于重视用典,常用生僻典故导致诗作成为炫才逞能的工具
(4)偏重向史书、经书等寻求材料和灵感,忽视社会生活
(5)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