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肌电活动
心肌电活动:包含心肌细胞的分类,静息电位:无自律细胞,有非自律细胞去极化:慢-慢反应细胞,快-快反应细胞,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但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六淫的致病特点的思维导图,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这是一个关于卫生事业管理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思维导图,包含概述、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等。
这是一个关于第八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导图,包含卫生人力规划、卫生人力开发与培训、卫生人力的使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肌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但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静息电位:无自律细胞,有非自律细胞 去极化:慢-慢反应细胞,快-快反应细胞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
静息电位:-90~-80mV (K+外流引起)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2个过程,5个时期组成
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1. 0期去极快、幅度高 2. 有平台期、有超射 (有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也是它区别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 静息电位负值大,达-90mV 4. 4期电位稳定,无自动去极化
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特点: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同,但持续时间短。
自律细胞
窦房结P细胞:慢反应细胞
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的比较如下表
浦肯野细胞:是一种快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除4期外,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窦房结P细胞:1. 最大特点就是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且自动去极速度快(0.1V/s)。 4期自动去极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的基础。优势起搏细胞的舒张去极速度最快,在每次 心搏活动中,它最先去极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一个新的动作电位。 正因为窦房结P细胞的 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才使之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2. 其动作电位由0期(去极化)、3期(复极化)和4期(自动去极)组成,无1期、2 期。 3. 最大复极电位(-70mV)及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均低于心室肌细胞。 4. 大复极电位、阈电位的绝对值小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70mV),时程较长(约 7ms)。 5. 无明显超射。
浦肯野细胞:1.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 2. 与窦房结P细胞相似,有4期自动去极化,但去极化速度(0.02V/s)明显慢于窦房结P细胞 (0.1V/s),因此浦肯野细胞的自动兴奋频率要低于窦房结P细胞。 3. 4 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与窦房结细胞不同。浦肯野细胞为一种外向电流(Ik)逐渐减弱 和内向电流(If)的逐渐增强。 窦房结P细胞为一种外向电流(Ik)逐渐减弱和两种内向电流 (If、ICa-T)的逐渐增强。
鉴别
心室肌细胞、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特点的鉴别如下表。
心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
心室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为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慢反应细胞无超常期
期前兴奋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活动关系:整个心室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活动。但是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性冲动到达前,心室受到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与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与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也有有效不应期,如果后一次兴奋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缺失。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然后恢复窦性心律。
(2)自动节律性
1. 心脏起搏点: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2.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它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来实现的。
3. 心肌的自律性不同: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为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结区除外)>房室束>浦肯野细胞>心房肌、心室肌。正常生理状态下,心房肌和心室肌无自律性。
4. 衡量心肌自律性的标准:为心肌细胞自动兴奋的频率,即4期膜电位去极化的速率。
(3)传导性
传导途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传导速度:末梢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交界处最缓慢,称为房-室延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传导方式:以局部电流方式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直接扩散至相邻细胞使心肌细胞同步收缩。
(4)收缩性
心肌收缩与骨骼肌共同点:两者都属于横纹肌,两者收缩均由动作电位触发,均通过兴奋-收缩耦 联使肌丝滑行而引起。
心肌收缩自身特点:1. 同步收缩:心肌细胞间有低电阻的闰盘存在,兴奋可通过缝隙连接在细胞之间迅速传播,起所有细胞几乎同步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可看做一个功能合胞体。心肌的同步收缩也称为"全或无"式收缩。 2. 不发生强直收缩,但有正性阶梯现象:由于心肌兴奋性周期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有效不应期内.心肌细胞不再接受任何刺激而产生兴奋和收缩。因此,正常情况下心脏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3. 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强: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贮存的 Ca2+量较少.其兴奋-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于细胞外的 Ca2+内流。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1)P 波 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过程。 (2)QRS波群 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极过程。 (3)PR间期 反映左、右心房开始去极化到左、 右心室开始去极的时间。 (4)ST段 反映心室缓慢复极化的过程。 (5)T波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化的过程。 (6)QT间期 反映心室肌去极和复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