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3版)绪论
福利来了!本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3版)第一章绪论相关知识,包含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办法、当代心理学特点、心理学史等内容,知识架构清晰,内容全面详细,标注疑难要点和各知识点的关系,帮助你理解记忆!
编辑于2022-09-13 11:59:20 重庆绪论
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现象
心理倾向
注意性心理倾向
动机性心理倾向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
”个性“或”人格“
心理与行为
行为 指有机体可观察到的行为和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外显行为
即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
内隐行为
即心理活动
心理
即心理现象
刺激
即外部世界对主观世界的作用
心理学的科学性
可复制性
即可重验性
可证伪性
系统性
I. 描述心理事件
包含“质”与“量”的特点
II. 揭示心理规律
III. 探明心理结构
IV. 确定心理机能
Made By Rasel_Tan
心理学的办法
基本原则
可公开检验原则
采用操作性定义而非文本性定义
使用一组多个操作来进行定义
以与研究观念有相联系的概念(子概念)或操作来综合定义
概念的定义须不断完善、与时俱进,趋于精确、抽象
主客观资料科学检验原则
周密考虑被试心理的量化,对变量进行观测、考察和控制
周密考虑被试的内省资料,与外部观察进行互相验证
人文关怀原则
人
确保被试个人隐私
被试自愿参与研究
告知被试实验情况
动物
设计脊椎动物实验须接受专门委员会审批
人道主义照料动物,减少动物不适
基本变量
刺激变量
自然性刺激,社会性刺激; 具体性刺激,抽象性刺激; 外部刺激,内部刺激;
反应变量
言语行为反应
动作行为反应
大多能被客观观测到
机体变量
物种特征
个体特征
基本方法
定量研究法【演绎法】
霍桑效应
单盲研究
依然会出现实验者效应
双盲研究
实验法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
随机化被试的分组
准实验法
难以满足实验法三条件(通常是无法将被试随机分配)
优:接近现实生活,便于实际应用
劣:难以控制环境,降低推论有效性
问卷法
目的通常是获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优: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劣:被试会因一些原因做出虚假或错误的回答
质性研究法【归纳法】
I. 确定研究问题
笼统的概括性问题 → 不断聚焦或修正问题
II. 资料收集和研究场所的选择
三角验证:基于多种不同研究观点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比较
III. 资料分析和提出研究结论
“打破”资料,综合概括、分析
当代心理学特点
多种研究取向的结合
生物学取向
从生物、生理、遗传基因角度进行研究
行为取向
着重于研究环境和经验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取向
主张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
社会文化取向
着重研究社会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取向
着重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因素
Eg.人类攻击行为的研究
前额叶激活水平、脑区异常、神经递质平衡的基因
班杜拉:对成人模特对玩偶攻击行为的模仿、成功以武力胁迫后的强化
密歇根州长的吹嘘言论导致底特律黑人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强烈,期望与实际差距过大,这种认知使其产生暴乱(攻击行为)
贫富差距过大、尚武、有过战争的非民主文化、“荣誉文化"的社会催化攻击行为
弗洛伊德的自我毁灭本能、洛伦茨的动物共同争斗本能基因
分支学科的繁茂发展
美国心理学组织
美国心理学会(AFA)
隶属于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
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
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性质、结构、机制、机能和规律
实验心理学
阐述心理与行为实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认知心理学
研究认知过程中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人格心理学
研究人格结构、动力、发展、适应以及评鉴技术等内容
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心理与行为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的毕生感知、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
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教育教学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咨询心理学
研究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及咨询关系等方面
健康心理学
研究保持和促进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
管理心理学
研究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以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运动心理学
研究体育运动、组织、训练、竞赛活动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等问题
我国心理学发展经历了重建期、稳步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心理学史
古代心理学的思想
中国古代
先秦:“知、情、意的心理学思想”
《尚书·洪范》:“五事”说
《左传·昭公二十五》:“六情”→“六气”
《易经》:“恒”、“节制”等意志描述
春秋战国
“孔孟荀”对价值观、个性、人性的论述
西方古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论灵魂》—历史上第一本论述心理的专著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时代背景
近代哲学思潮
笛卡尔“理性主义”(欧陆唯理论)—— 洛克“经验主义”(英国经验论)
生物学
达尔文进化论对儿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的促进
生理学
缪勒“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亥姆霍兹的色觉理论、听觉理论和“无意识推理”
费希纳首次用实验方法将物理刺激转化为心理经验
冯特的贡献
开创心理学为独立实验科学—《生理心理学原理》
创建科学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对心理学的发展造成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
构造主义
冯特 [德国]
单纯依靠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对复杂心理现象的构成
机能主义
詹姆斯 [美国]
为了反对构造主义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观点而提出
影响较小,迅速被取代
意识活动在机体需要与环境中起中介作用;心理活动是具有适应性的
行为主义
华生 [美国]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第一势力”
对行为进行探讨,无需涉及意识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科学实验的研究取向
刺激—反应模式
生理反应替代心理现象
人和动物同一层次考虑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苟勒
1912年诞生 德国 → 美国
又称完形心理学
一种正确、影响深远的思维模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格式塔)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整体先于部分存在且制约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反对任何心理现象的元素分析
强调将细节与整个情境结构联系起来考虑
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 [奥地利]
1911年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新引论》
部分观点被采纳,部分缺乏严谨的观点被批评
“第二势力”
本我负责先天的紧张消除和快乐获取;自我负责调节本我和超我;超我是内化的道德标准,压抑本我
意识只是表层,潜意识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人的本能影响极大,性欲是最大的本能
人本主义
20世纪中叶
马斯洛、罗杰斯 [美国]
模糊性、主观性、访谈性
研究取向接近于人文科学
“第三势力”
强调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的“人性观” 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和发展个人潜能的调查
马斯洛
既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决定论
反对实证主义和元素主义,主张现象学方法研究个体感受,开创整体论传统
需求层次理论
罗杰斯
启用来访者中心疗法
“无条件积极关怀”
“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
优: (1)质性研究重现象背后价值,定量研究重变量之间因果, 因此前者更容易发掘深层次的意义。 (2)质性研究强调完整自然环境状况,定量研究强调分离变 量来探讨其关系,因此前者更符合现实情况。 (3)质性研究强调被试条件与环境因素的互动情况,定量研 究强调以验证预设为目的,因此前者描述更为周全。
劣: (1)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广泛而多元,较难达到一致性,因 此其可靠性常被质疑。 (2)质性研究缺乏严格的取样程序,研究者也容易出现实验 者效应,其有效性也被质疑。 (3)质性研究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比较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