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
教资科目二第一章第四节: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 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 等各种类型的人。”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纸质文献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文献学笔记,“文献”一词,做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教资科目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原则之中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知识梳理,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需要的可以看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不可逾越、不可逆)
教育要求:
循序渐进✅ 偃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劳伦兹),适时而教”。
“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说明了关键期的重要性。
4)互补性:
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例如“盲人视力有缺陷,但其他感官会优于常人”
互补性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的人,如果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仍旧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从个体角度来看:
不同个体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数学好,但绘画差”。
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教育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人的发展的动因: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单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
高尔基、霍尔、格赛尔等
“生而知之”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环境决定论:
华生、洛克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万能论:
爱尔维修
“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多因素论:
与单因素论相对,指从两个或多个侧面提出了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的观点。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发论:
成熟论和遗传决定论:
孟子:
主张性善论,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霍尔:
复演说,“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作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
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同卵生双生爬梯实验
弗洛伊德: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高尔顿:
优生学的代表人物,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速记: “孟子把四耳(尔)佛(弗)带到屋内(内发论)”
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荀子:
性恶论,“化性而起伪”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斯金纳:
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强化或惩罚手段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速记: “外(外铄论)出寻(荀)找落(洛)花生(华生)在哪(纳)”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
遗传物质(生理前提):
1 )遗传物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
5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如“伤仲永”和、狼孩”的例子
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仅提供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有通过环境、教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变为现实。
“虎父无犬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
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1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动力,是促进人的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 )主观能动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流而不合污” “出淤泥而不染” “逆境出人才” “威武不能屈”
外部因素:
环境(现实基础):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性
2)环境从总体上制约人的发展状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社会关系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的发展内容
3)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同时存在
4)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孟母三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因素):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发展做出社会要求的规范。
学校教育能加速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教育能开发学生的特殊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自身状况,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
家庭环境因素
社会发展状况
“严师出高徒”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