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节大小:随着体积的增大,GGN的恶性或浸润概率增加,小于1cm的GGN大多数为非浸润性病变。
(2)形态:良性GGN一般呈圆形或者类圆形;恶性GGN一般呈不规则形、多角形;恶性亚实性结节比实性结节出现不规则形概率更高。
(3)边缘及瘤-肺界面:
恶性:多呈分叶状、或有棘突突起征象,边缘清楚但不整齐,常有毛刺。
良性:多数无分叶,边缘可有尖角、纤维条索等,炎性GGN多边缘模糊,良性非炎性,边缘清楚整齐甚至光整,
(4)内部密度特征:
恶性GGN:密度较高,密度不均匀,少数微浸润腺癌或浸润腺癌可表现为pGGN,持续存在的GGN大多数是恶性的或有向恶性发展的潜能。GGN的平均CT值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密度较高恶性概率大,密度低恶性概率小。
(5)内部结构特征:pGGN恶性度低、mGGN恶性概率高;mGGN内部出现空泡征,结节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提示恶性概率大,如果小支气管被包埋且伴有局部管壁增厚,或包埋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
(6)瘤周结构: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出现提示恶性可能,周围出现纤维素条及胸膜增厚征象提示良性。
(7)关于增强
对于所有pGGN,一般不需要做CT增强,原因是测量的CT值不准确,很难确定其血供情况。
mGGN,病灶与肺血管关系密切,或者怀疑淋巴结转移时可以行胸部CT增强扫描,恶性mGGN中的实性成份与实性结节强化规律相似,GGN中磨玻璃部分强化后密度同样会密度升高,部分可见结节状或者网格状强化;借助MPR可观察结节与血管的关系,良性病变多不影响邻近血管,可见血管从病灶边缘绕过或者平滑自然地穿过病灶;恶性肿瘤病灶周围的血管向病灶聚集或病灶内异常血管增多,恶性病灶中的血管边缘常常不规则或呈结节状。
(8)病灶随访的定性价值(不确定结节可以通过随访观察帮助定性,随访观察内容包括GGN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密度变化等)
有以下变化提示恶性:1、GGN增大;2、稳定但密度增高;3;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份;缩小但病灶内实性成份增大;5:结节具备其他形态学的恶性征象。
有以下变化提示良性:病灶短期内变化明显,无分叶或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者模糊;2、密度均匀,密度变淡;3、随访中病灶变小(密度没有增高)或消失;4、随访中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小于15d;5、病灶长期稳点,但实行结节2年无变化提示良性并不实用于GGN,因为处于原位癌(AIS)和MIA阶段的GGN可以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