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热
化工原理传热思维导图,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不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过程计算等等。
管理学计划:计划是一个确定目标和评估实现最佳方式的过程、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
化工原理蒸馏: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理想物系、双组分非理想;直接蒸汽加热;多侧线精馏塔。
高分子化学 自由基聚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传热
热传导
傅立叶热定律与热导率
q=-λaT/an
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单层:
q=ΔT/R
多层:
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Q=2LπλΔT/㏑(r2/r1)
对流传热
基本原理
热边界层
层流底层λ小,R大,温度梯度大
湍流主体温度梯度极小
分类
无相变
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
有相变
冷凝传热
沸腾传热
牛顿冷却定律
Q=αS*ΔT(Q与ΔT不成正比关系)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流动状态
传热壁面的形状、位置、大小
准数
Nu=αL/λ(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
Re=Luρ/μ(流动状态的准数)
Gr=βgΔTL3ρ2/μ2(自然对流影响的准数)
准数关系式
Nu=ARemPrnGrs
注意事项
公式的应用条件;定性温度和定性尺寸
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强制对流传热
管内湍流
圆形管
气体/低黏液体
关联式:Nu=0.023Re0.8Prn
应用条件:粘度<2倍常温水,Re>10⁴,0.7<Pr<120,L/di≥60
流体加热n=0.4,流体冷却n=0.3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算术平均值 定性尺寸:管内径di
准数关系式:Nu=ARemPrnGrs
高黏液体
关联式:Nu=0.027Re0.8Pr1/3(μ/μw)0.14
应用条件:Re>10⁴,0.7<Pr<16700,L/di≥60
当壁面温度未知时,流体加热(μ/μw)0.14=1.05,流体冷却(μ/μw)0.14=0.95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算术平均值 定性尺寸:管内径di
非圆形管
de=4A/S
管内层流
Nu=1.86(RePrdi/L)1/3(μ/μw)0.14
自然对流传热
Nu=C(GrPr)n
有相变的对流传热
冷凝传热(层流为主)
过程分析
放热(汽化潜热)→相变热
滴状冷凝膜状冷凝
推动力:ΔT=Ts-Tw
热阻:滴状冷凝<膜状冷凝α:滴状冷凝>膜状冷凝
关联式
垂直壁面
层流:Re<1800
α=1.13[grp2λ3/μLΔT]1/4
水平管外
α=0.725[grp2λ3/μdo NΔT]1/4
α水平/α垂直=0.64(L/do)1/4
液相→汽相(达到沸点)
推动力:过度热ΔT=Tw-Ts
ΔT≤5℃,自然对流ΔT=5~25℃,核状沸腾(泡状)ΔT>25℃,膜状沸腾
辐射传热
热辐射
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物体的辐射能力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传热对流与辐射的综合传热
换热器简介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不稳定传热
导热微分方程
dQ;=一入aT/aX·dy/dz
集总参数分析法
aS(Tf-T)dt=pcpVdT
不稳定导热的图解法
一维不稳定传热
多维不稳定导热
θ= (θ)r0·(θ)L 短圆柱体
θ=(θ)L1, (θ)L2, (θ)L3 长方形
稳定传热过程计算
热量守恒
总传热速率方程
Q=whcph(Th1-Th2)=wccpc(Tc2-Tc1)+QL
Q=w[r+cph(TS-Th2)=wccpc(Tc2-Tc1)+QL
Q=KS△Tm
总传热系数
通常K值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
实验测定
直接计算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平壁
传热的平均温度差
恒温传热:换热器中间壁两侧的流体均有相变化,两流体温度均保持不变,这种传热称为恒温传热。
并(顺)流: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
逆流: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
错流: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
折流: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既有并流又有逆流
两流体均为变温成热时,若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定值,则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最大,并流时的平均温度差最小。
当换热器的传热量Q及总传热系数K一定时,采用逆流操作,所需的传热面积较小。
逆流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节约冷却介质或加热介质的用量
传热过程的强化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Q=KS△Tm可以看出,增大总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S或平均温度差△Tm均可提高热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