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师人力第十章劳动关系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第十章劳动关系:劳动者个人权利(个别劳权)的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等;主要体现在劳动基本法律文件中。
编辑于2022-09-22 20:11:23 四川省第十章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含义
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目的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完成劳动过程
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即劳动关系是以经济关系为基本构成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与和谐
劳动关系的特征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都是自主的独立主体,劳动力的市场交换关系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交换关系
平等的形式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是一种具有“从属性特点的雇佣劳动者”。从属性是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特点
劳动关系的运行过程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所涉及的劳动标准和劳动管理规则是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与义务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追求工资福利最大化,导致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生。因此,通过劳资双方的博弈过程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是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冲突与合作贯穿于劳动关系的整个过程,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者
含义
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被用人单位雇用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人员
四层含义
劳动者是被用人单位依法雇用的人员,不包括自雇佣者
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劳动者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员
劳动者仅限定在国家劳动法律多规定的范围之内
工会
含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维护和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设立的组织
设立目标
为工会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
分类
按工会的组织结构形式
职业工会
产业工会
总工会
按工会的层级
企业工会
区域性工会
全国性工会
用人单位
概念
指具有法定用人资格,使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的单位
分类
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
国家机关
事业组织
社会团体
雇主组织
含义
由雇主依法组成的组织,目的是通过群体优势同工会组织抗衡,最终促进并维护每个雇主成员的具体利益
行业协会、地区协会以及国家级雇主联合会等
作用
参与集体谈判;是雇主组织发展的最基本原因,也是雇主组织的最基本功能
参与劳动立法和政策制定,一般体现在国家级雇主组织上
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向其成员提供法律服务
通过雇主组织的培训机构为会员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政府
劳动关系的规制者
制定劳动法律法规,通过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尽可能实现劳动关系中两个主题权利义务的平衡
劳动关系运行的监督者
劳动争议的重要调解仲裁者
劳动关系重大冲突的控制者
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推动者
建立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及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劳动关系系统及运行
劳动关系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现代社会系统中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交流互动的有机整体
特点
劳动关系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其他基本系统(社会、经济、法律)的相互交叉重叠部分
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以个体或群体身份出现的,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是能动的;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外,还受人的主观思想影响
劳动关系系统是一个符合的开放系统;环境因素作为劳动关系构成的基本内容之一,劳动关系系统以适应环境为目标,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劳动关系有序运行
劳动关系的稳定与机体功能的优化,需要各要素的有机搭配和协调
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
概念
劳动关系系统的组织构成、权力分配以及关系处理和作用发挥的过程和方式
内容
组织机构与相互关系
关系处理的规则和程序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过程
第一阶段,劳动关系的构成
第二阶段,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
第三阶段,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的基本形式
劳动关系的冲突和合作;在劳动关系系统运行中会交替出现,而运行的基本方向原则是劳动关系的合作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的功能
动力功能
具有启动劳动关系并使之运行的作用
约束功能
具有对这一运行加以控制的作用
本质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为主的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状态
良性运行和谐发展
中性运行常态发展
恶性运行畸形发展
劳动关系运行的程序规则和实体规则
方面
法律
最为基本和一般的规范手段
权利
政治领域的规范手段
传统
社会领域的规范手段
道德
价值理念的规范手段
价值理念的规范手段
劳动关系运行的程序规则
概念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中关系处理的方法和过程的规则要求
包括
个别劳动关系处理规则
劳动合同制度
集体劳动关系处理规则
集体合同(工会)
劳动争议处理规则
救济规则
劳动关系运行的实体规则
概念
劳动关系各方权利的规定,实体规则的内容通常是由法律规定和认可的
内容
关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其主要法律表现形式为劳工标准
主要是劳动者个人权利的规定和劳动者集体权利的规定
劳动者个人权利(个别劳权)的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等;主要体现在劳动基本法律文件中
劳动基本权(集体劳权)
团结权
集体谈判权
集体行动权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劳动关系调整的原则
概述
调整劳动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决定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方向,贯穿于劳动关系调整的全过程
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劳动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统一的原则
保护劳动关系主体权益的原则
劳动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具体要求
全面保护
指双维护,即要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实施保护,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侵犯对方的权益;
对劳动关系双方来说,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无论是财产权还是人身权,在劳动关系建立时和在劳动关系运行中,都要置于保护范围内
平等保护
对全体劳动者和各类用人单位的权益都应平等保护
优先保护
在特定条件下,当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对用人单位权益保护出现矛盾、发生冲突时,调整劳动关系,对劳动者实施优先保护
特殊保护
在劳动关系中,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女职工、未成年工等)的劳动权益给予特殊保护
以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为基础的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
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和机制
劳动合同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契约,是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个别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
集体合同制度
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
综合性集体合同
专项集体合同
劳动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之佛那个形式民主管理的机构;是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法定必要形式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以协商、调节、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争议处理体制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由政府、工会代表、雇主代表组成的三方性劳动关系协调制度
劳动监察制度
劳动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决定其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经济利益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劳动关系涉及企业和劳动者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基本思路
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
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
健全国家劳动标准体系
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
企业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和方法
员工申诉管理
员工申诉的定义
组织员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对组织有关事项的不满
员工申诉的范围
一般限于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
因现行制度、规章、办法或措施未尽事宜或执行的疏忽,损害其合法权益的
对绩效考评及奖惩的决定有异议,且有具体证明的
对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有异议的
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有异议的
认为受到上级或同事的违法、滥用职权或不当行为对待,侵犯其权益或影响其正常工作的
认为职务升迁或工作调派处置不当,而影响其权益的
申诉人有证据证明自己权益受到侵犯的其他事项
员工申诉管理的原则
合法原则
公平原则
明晰原则
及时原则
反馈原则
保密原则
员工申诉的处理程序
非正式的处理程序
依靠第三方调解
正式的申诉处理程序
向申请受理人提交员工申诉表
申诉受理
查明事实
解决问题
解决员工申诉的方法
调查矛盾发生有关的原因
迅速了解事实真相,做出解释
尊重申诉人,对其困境和苦恼表示理解和同情
对员工进行申诉相关的辅导,让员工了解申诉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帮助员工消除顾虑,解决问题
劳动争议调节管理
(一)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
(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
(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职责
(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
(五)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前应做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