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护理心理学 第二章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此定义中所指的“个体”,即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个方面。就是说,护理心理学既要研究在护理情境下“病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又要研究“护士”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二者不可偏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阶段
思维的萌芽阶段
感觉阶段
知觉阶段
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意识,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应客观事实的最高形式
人类意识在集体劳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随之发生发展起来的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机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
大脑的机能及功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主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进过不断的演化,生物具备了神经系统后,才出现了心理。 心里出现的标志是生物能够建立条件反射,也就是具有了信号性反应。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里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现象
心里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人格特征
人格倾向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
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根据刺激来自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机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的大小称感觉性,感觉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觉的特性
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感觉并不立即消失,短暂保留下来。
联觉:某种感受受到刺激出现另一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感觉补偿: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
知觉
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
概念: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
识记
保持
再现
分类
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按记忆时间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思维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按思维水平及凭借物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按解决问题的态度分类: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心理定势
功能固着
迁移
动机强度
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归纳与演绎
问题解决的思维可包括四个阶段
发现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想象
概念:人脑对只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注意
概念: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情绪与情感过程
概述: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
区别与联系
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
情绪与生理需要有关,情感与社会需要有关
情绪具有情境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情感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概念:是人们自觉的确立目标,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特征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有自觉目的的行为
意志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
第三节 人格
概述
定义: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结构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
人格特点
独特性与共同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整体性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实践活动
自我教育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倾向性
需要
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有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需要的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
生理性
社会性
按需要指向的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个体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
动机
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特定需要引起,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理想状态和意愿,是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产生的原因
内在条件—需要:匮乏→需求→驱动力→行为
外在条件—诱因:物质的、精神的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能力
概念:能力是指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类型
一般能力:指从事一切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只完成某项专门活动、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
能力发展与能力差异
能力的发展规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能力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性别差异
气质
概念:气质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气质的生理基础和分类学说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性格
概念:性格是指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与其实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并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性格的特征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
功能优势学说
内外倾向学说
独立顺从学说
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意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具有基础地位
自我体验:主体的内心情绪体验
自我调节: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语言的控制
自我意识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自我意识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条件
自我意识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积极的悦纳自我
有效的控制自我
不断的超越自我
人格与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