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角膜病的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和治疗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角膜病的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因素,其次有真菌、病毒、衣原体、棘阿米巴和分枝等自身免疫因素所致、临床病理过程、病因分类、诊断等。
检查斜视首先检查双眼的视功能,判断斜视的类型以及偏斜方向,以及其它异常问题,以上是基本检查。此后则需要给斜视..
1.先测裸眼视力,再测矫正视力; 2.取坐位或站位(检查距离为5米,被检查者眼部与视力表1.0行呈水平线); 3.测右眼:用遮挡板遮盖患者左眼,检查者用视标杆自上而下指...
这是一篇关于视力表的设计的思维导图,存在重要意义:眼视光临床病史采集的目的是收集相关患者主诉、视功能、眼睛、与全身健康及生活习惯的信息,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开始鉴别诊断及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起始步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角膜病的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和治疗原则
角膜炎
角膜炎总论
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因素,其次有真菌、病毒、衣原体、棘阿米巴和分枝等自身免疫因素所致。
临床病理过程
1.角膜炎症浸润期:致病因素作用于角膜,首先引起角膜缘血管充血,表现为睫状充血或 混合性充血,随之炎性细胞侵入,引起局限性浸润、混浊和水肿,视力下降。
2.角膜溃疡期 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浸润和水肿进一步发展,浸润区角膜组织坏死、脱 落,形成角膜溃疡。
病因分类
1.感染性角膜炎; 2.免疫性角膜炎; 3.外伤性角膜炎和角膜无菌性炎症。 4.全身性角膜炎杆菌等
诊断
1.病史眼外伤史、感冒发热史、眼部或全身长期用药史,全身病史,利于寻找原因。 2.临床表现及体征 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睫状充血、角膜混浊浸润或溃疡。 3.辅助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共焦显微镜、印迹细胞学检查等。
治疗
药物治疗
(1)细菌性角膜炎用抗生素眼液和眼膏治疗,严重病例要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
(2)真菌性角膜炎确诊后,局部联合两种以上抗真菌药物频繁滴眼,严重者可联合全身用药。
(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以阿昔洛韦为主,严重者联合全身用药。
(4)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炎症对组织的破坏性,但对病原体本身无作用。细菌性角膜 炎急性期和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可选择羊膜移植术及角膜移植术。
类型
细菌性角膜炎
由细菌感染造成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角膜炎。
病因:致病细菌最常见的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枝杆菌等。常发生在轻微的 角膜擦伤或角膜异物剔除术后。
临床表现
症状: 常在感染后24~48h发病,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多伴有脓性分泌物。
体征:(1)眼睑水肿、痉挛、结膜混合充血。 (2)角膜有黄白色致密的浸润灶,边界模糊,周围角膜水肿。很快形成溃疡,底部污浊,表面常 有坏死组织覆盖。 (3)虹膜睫状体炎。
抗生素频繁滴眼,5~30min滴眼一次。抗生素球结膜下注射。每日1~2次。
支持疗法
全身应用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AD等。
真菌性角膜炎
是真菌直接感染引起的可致盲性角膜炎。
病因:常见的有镰刀菌、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念珠菌属等。本病多发于农村,温热潮湿地区
症状: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少量分泌物。
体征:混合性或睫状充血较重,病灶呈灰白或黄白色,外观干燥,溃疡表面被坏死组织形成的 灰白隆起病灶覆盖,称“菌丝苔被”
病史: 有眼部外伤史、取异物史,长期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史等。
体征:角膜病灶表面干燥,常有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内皮斑、黏稠的前房积脓等典型的真 菌性角膜炎特征。
一般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1~2h滴眼一次,在临床愈合后,再维持用药1~ 2周,以防复发。重症患者可联合全身用药。
根据病情选择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角膜疾病,致盲性很高。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有HSV-1型和HSV-II型两个血清型,大多数眼部感染是由HSV-1型引起的。
原发感染 常见于幼儿
复发感染 眼睑及面部皮肤出现小水疱逐渐进展结痂。
治疗的目的只是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发展。
棘阿米巴角膜炎
是一种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棘阿米巴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可以滋养体或包裹形式存在,对寒冷及自来水、游泳池水中的氢浓度有抵抗 力。接触棘阿米巴污染的水、土壤及角膜接触镜,在角膜外伤时更容易导致角膜感染。
多为单眼发病,患者有明显的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剧烈疼痛。
早期棘阿米巴在角膜上皮层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感染深达角膜基质层时,往往对药物的反应较差, 需要3~4个月的抗阿米巴治疗。
角膜基质炎
是位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
机体对角膜基质内致病微生物和抗原的免疫反应。
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明显的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1.对症治疗 激素治疗为主,局部滴用及结膜下注射激素,病情重者可全身使用。 2.对因治疗 如全身给予抗梅毒、抗病毒药物等。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又称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是由支配角膜的三叉神经眼支受到损害引起的角膜病变
暴露性角膜炎
是指眼睑不能正常闭合,使部分角膜失去眼睑保护,暴露在空气中而造成的角膜损害。
蚕蚀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发性、边缘性角膜溃疡
角膜先天异常
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异常,以中央或旁中央角膜进行性变薄为特征,多发生于青春期。几乎所有患者 为双眼发病,但程度可不一。近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大量实施,医源性圆锥角膜已成为LASIK术后的 一种严重并发症。
1.渐进性视力下降,配镜可矫正视力,常被误诊为单纯屈光不正,但矫正镜片不久又显不 足,度数不断加深,散光更为明显。
2.角膜锥状前凸,圆锥位于中央偏下或旁中央偏下方。圆锥顶部变薄。
3.Munson征阳性:眼球向下注视时,角膜的圆锥压迫下睑使之呈“V”形下凹。
4.可见Fleischer环:在锥底部的上皮内有棕色铁质沉着,形如环状。
5.Vogt垂直条纹:锥顶部基质深层有细小垂直的混浊线,压迫角膜该线消失。
6.后弹力层破裂时,基质突然水肿,称急性圆锥角膜。水肿可在6~12周消失,遗留角膜瘢痕。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角膜地形图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早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表现为角膜下方尤其是颞下方角膜变陡,曲率增加;
角膜中央的角率一般>47D,同一个体双眼角膜中央曲率的差值>1D: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及 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增大;
角膜中央下方3mm处曲率比上方对应处高3D;一些眼前节分析系统可提供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值,对 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更有价值。
圆锥角膜早期,可通过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当角膜接触镜矫正不理想,角膜中央无瘢痕且角膜曲率在55D以下时,可考虑行表层角膜镜片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明显前凸,有瘢乘者则需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大角膜
是一种角膜横径>12mm
小角膜
是一种角膜横径<10mm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从前到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