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式思维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式思维的思维导图,阐述了第一章到二十四章的知识点,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适合备考,以及预习的小伙伴~
编辑于2022-09-27 20:50:04 广东中国式思维 曾仕强
第一章 东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人们的意见之所以会有不同,是因为对于宇宙万物的观察法及观察的处所各不相同
东西方的结论
西方人发现,一切生物原本都发端于一个基本细胞。基本细胞分裂为二,二分裂为四,四分裂为八,这样持续分裂下去,由简而繁,才构成宇宙万物
中国人是在观察之外加上深切的体会,体会出宇宙的生成法则,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识形态的差异
一为何能生二
一内涵二
东方人比较倾向于“从整体的和谐看事物”,站在“一”的立场来看二
二构成一
西方人比较倾向于“以个体的对立看事物”,站在“二”的立场来看一
分与合的差异造成的不同观点
中国人的“合”大于“分”,讲究互助,研究“人生哲学”的学问
西方人分大于合,讲究竞争淘汰、适者生存;重分析,做学问分门别类,各有专精
第二章 “二构成一”的特性
年轻人接受的较多的是“二构成一”的教育
是非十分明确,表达也很清楚
A就是A,B就是B
是非对错分明,是非不明绝不罢手
有话直说
任何一件事都应该是非分明,弄得清清楚楚;而且是非应该公开说出来,不必有所顾虑,也不能有所隐瞒;就算有话直说,也不算口无遮拦
只讲是非,不谈长幼有序;把是非的判断看得比伦理更重要,所以先分是非,再来谈伦理,甚至可以不谈伦理
彼此公平竞争,接受优胜劣败
肯定竞争才能进步。而且输赢双方都应该承担,接受优胜劣败的事实
胜者败者都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公平(但规则是胜利者制定的,必然对其更有利)
只要游戏规则是公开的,经过一些人或多数人制定或同意的,这时候参加游戏的人,就会认定这个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理论,造成是非由强者决定的竞争状态;弱者只能接受强者的决定,无力加以改变
避免过度膨胀,讲求有力制衡
胜者有判定是非的权利,避免权力让人腐化,时时讲求有力制衡
例如,两党政治互相竞争,也彼此制衡
注重个人权益,尽力加以维护
大家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决定;个人的事,就应该由自己做主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每一个人都要尽量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贡献,甚至抢夺他人的功劳
若是个人权益受到损害,就会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绝对不妥协和让步
善于表现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到处作秀,到处告诉别人自己会秀些什么
结果,说得多做得少的人,反而比较容易升迁
一切遵照规定,大家依法而行
把权利与义务规定得十分清楚,并且要求大家确实遵行,不可违法、犯法
依法而行是大家的共识,只要法律明文规定,大家便不得有异议,必须按照规定实施
第三章 “二构成一”的优点
适合于稳定的环境
是非的标准相当固定才有可能是非分明;在稳定的环境中,先立法后行政是法治的正常程序
如果变量不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从立法到公布实施,然后切实执行,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内外都没有变量,凡事必须依法而行,不要有例外;不随便破例才会比较有公信力
有一定的途径可循
权利义务相当明确
看起来条理很分明
是非分明,看起来条理十分清楚,使人觉得社会有公理
有利于教育和学习
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都规定得清楚明白,比较有利于教学和学习
相对地简单和专业
简单化解决问题的方式受到欢迎,例如决定国家的大事采取投票的方式
专业化然符合简单化的特质,一切交由专家来研判,大家不必多费心
第四章 “二构成一”的缺失
缺乏应变力
是非的标准相当固定,久而久之,就容易缺乏应变的能力
一切说明白,等于只有一条路可走,把自己捆绑得毫无变通的余地
丧失创造力
凡事依循游戏规则,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
生活过分规律化,一切程序制式化
不喜欢创新
遇到创新,大家反而不习惯,因而抗拒创新,不愿意接受新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习惯
服从科学的固定模式,社会客观呆定,缺乏生气
不能够互助
习惯于各人独自完成分内的工作,缺乏互助的观念,不关心他人
书面才算数
口说无凭,说过的话可以否认,任何事必须经由书面作业来认定
也有些专业人士会利用专业名词来愚弄一般大众,从中牟利
不容易调整
一切书面化之后,很不容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迁而调整
第五章 “一内涵二”的特性
“一内涵二”是太极的象征
太极生两仪,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是非相当模糊
是非并不明确,表达也很含糊
大多数是是中有非,而非中也有若干是的成分,很难分清
建议从小教育,注重大是非,尽量不计较小是非
是非暂时不能明判,不如假以时日,以待水落石出
彼此互补互助,能者应该多劳
不需明显制衡,不知不觉互动
不讲求明显的制衡,只希望在不知不觉当中,用互动来调节
以宏观的心态,来审视事件的演变
得理要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孟抓别人的错误,事后别人也会报复
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善尽责任
多说义务和责任,少谈权利
守住本分,先弄清楚自己所司何事,再好好把它完成,即先保守后施展
如果个人权益受到损害,自己不便挺身而出。这时候,朋友应该出于道义及时据理力争,以资保护
善于隐藏实力,必要时才显露
“先潜后现”,表现到大家可以接受的地步
因时因地制宜,大家合理配合
适应时空变化,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还要自动配合他人,以求整体的提升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理大于法
第六章 “一内涵二”的优点
适合于变动的环境
讲求因时因地而制宜,在动态中维持均衡
采取持经达变方式
随时可以调整应变
寓法治于人治,法律兼顾人情义理
继旧开新,日新又新
凡事先求了解原来的用意,适应之后再求改善,才能够继旧开新
可进可退,因时制宜
有时候进会变成退,而退也可能成为进
进退应该配合“时”的改变,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在动态中维持均衡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看起来变来变去,好像没有原则,其实求取合理的结果才是不变的原则
第七章 “一内涵二”的缺失
不容易学习
是非看起来并不明确,表达也相当模糊,一切显得相当不确定
不觉得公平
是非不分明,奖惩不确定,有不公平的感觉
“一内涵二”的主旨在于提倡“合理的不公平”,却不赞成“不合理的公平”
不容易判断
变动的因素、不确定的情况,当然不容易判断
小事情容易判断,大事情不容易辨明,所以大家为小事情而争吵不休,自以为很精通,十分了不起。大事情反而无人过问,因为大家都搞不清楚,只好由少数人主张
不觉得单纯
“一内涵二”的社会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中国人的顾忌多,不像美国人那样直率单纯
不能说分明
不说分明的人往往比较占便宜,说分明反而吃亏
不易生信任
“一内涵二”的说话方式,居于“是中有非,非中有是”的基础,说“好”的时候,含有“不好”的成分
中国人说“随便,随便”的时候,务必提高警觉,因为中国人都不随便,一随便他就不高兴
中国人说的“随时”,也不是any time,而是指the proper time
第八章 都可能变成“一统全局”
一统全局
“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都能变形为“一统全局”
“一内涵二”最为灵活,可以包含“二构成一”和“一统全局”,等于三合一
“一统全局”也可能变成“二构成一”,但很难变成“一内涵二”
“二构成一”有四种变形
A小于B
A大于B
A主宰B,A的部分涵盖了B (一统全局)
B主宰A,B的部分涵盖了A (一统全局)
“二构成一”要变成“一内涵二”,非常困难
“一内涵二”有五种变形
A等于B,A的部分和B的部分相等
A大于B
A小于B
A主宰B,A的部分涵盖了B (一统全局)
B主宰A,B的部分涵盖了A (一统全局)
“一内涵二”很容易就可以变成“二构成一”
用“一内涵二”来思虑,以“二构成一”做决策;“一内涵二”用来思考,十分合适。但是用来做成决策,就相当困难
三种意识形态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二构成一”比较适合于稳定的环境,内外变量较少,一切可以依据固定的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衡量,显得是非分明,相当容易判断对错得失
“一统全局”比较适合于变动的环境,内外变量较多,一切都要依据变动的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衡量,是非有不同的判断,而后辈必须遵照先辈的指示而调整
“一内涵二”比较适合于快速变动的环境,内外变量很多,一切都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显得是非不分明,而且判断也相当困难
第九章 “一统全局”的特性
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
Yes和No听由上司或前辈来决定,部属或后辈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利
上级或前辈的命令永远是对的,他们的是非判断当然不容置疑
部属或后辈当然可以有意见,但是一经上级或前辈决定之后,便不会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反而接受上级或前辈的决定,作为自己的意见
过分重视年龄资历,对能力反而不重视
对外抗争而对内互助
内部的高度团结和向心力
对自己人应该以能者多劳为原则,不求回报
以关怀消弭制衡心理
最大的关怀来消弭制衡的心理
上级都是为了部署好,多尊重他、服从他,他才会更加关怀
注重团体
注重团体的权益和荣誉
容易夸大自己在集团中的作用
不容许个人有突出的表现
组织成员一致行动
自己人团结在一起,义气重于公理
法律的力量不如集团的势力,常常造成派系纷争,此时法律也无能为力
第十章 “一统全局”的优点
“一统全局”以“不事二主”为主要原则,配合终身雇佣制度,使一个人一生只能选择一个集团,并且和这个集团同生共死,永远不得改变主意
适合小变动的环境
环境小变动时,由于服从性强,比较容易快速调整应变题
执行没有大的阻力
凡事依照上级指示而行,必须改变时也要经过大家商量再做决定,所以执行起来没有什么阻力
充分沟通再做决策
层级严格划分,上级即使有错误下级也不敢反馈,因此需要在决策前充分沟通
大家商量才能改变
同一集团的人利益紧密捆绑,有强烈的排他性
团体的约束力甚强
组织成员思想一致,建立家人一样的感情;同事比兄弟还亲密
成员必须充分合作
对自己人和外人分得很清楚,对内约束力非常强大
第十一章 “一统全局”的缺失
决策错误时损失很重
分强调绝对服从及一致行动,所以决策错误时,大家仍然全力以赴,使得错误的结果更加明显与扩大
一统全局”最大的缺点在于全员集中力量,孤注一掷
团体所施的压力太强
团体规章定得十分严密,而且要求十分彻底,因此团体对成员的约束力很强,产生的压力相当大
个人的牺牲实在太大
强调集团的权威,认为个人的自由意志必须结合集团的最高原则,不能够有些许的违反
公私难分,思想和观点受集团硬性,丧失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脱离团体时不知所措
实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十分重视资历,年轻人要想居高位非常困难,必须忍耐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够逐步向上晋升
第十二章 纷乱的根源
过去各自拥有不同的理念
同一个区域(大体上)总是保持相同的理念
彼此不兼容引起区域战争
人总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对的,高人一等
不同的理念,彼此不能兼容,唯有互相竞争,以证明自己的理念胜过他人
现代信息发达社会多元化
社会多元化已经形成社会混杂化,缺乏共识而内部纷争不断,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病源
不同理念在同一区域争吵
今后区域内纷争必定增多
当下的潮流对高深的道理不利,反而有利于浅显的道理
知道的人不愿意说,不知道的人胡乱说
解决方案:用心整合三种观念,适时采用适用的观念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一切都是不一定
随时随地表现出不一定的行为,常常出人意料,令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人很能够接受:“随便你说”,反正都有相当的道理
中国人的应变力最强,弹性最大
不一定也不一定
中国人的“不一定”,本身也含有“不一定”的成分,因此常常觉得自己相当“一定”
一般而言,当一位中国人不牵涉个人利害关系的时候,他所说的道理大多是相当“一定”的,可是当牵涉他的个人利害关系时,他好像一下子又变得十分“不一定”
从不一定到一定
中国人喜欢从“不一定”出发,等找到合理的“一定”,才择善固执
“不一定”和“一定”之间,有一个重要因素,叫作“时”
一定含有不一定
中国人在时刻已到,找到“一定”的答案之后,仍然可能出现“不一定”的状况
所以,中国人说话算数,实际上经常不算数,原因即在此
“我一定来”表示“我一定来”之外,还有“我不一定来”的可能;且跟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来不来跟诚信无关的,而是在结合相关因素判断合不合理;
变来变去都一样
中国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都一样
一样会变来变去
只要秉持“愈变愈合理”的原则,变来变去也没什么不好
第十四章 中国人的基本信条
坚持以不变应万变(持经达变)
外圆内方:内方是不变的“经”,外圆则是变动的“权”,或者“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拿既定的原则来对应所有的变量,做出合理的调整
有“不变的原则”却能够产生“万变的结果”
变到和没有变一样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看起来好像一切照旧,其实已经在逐渐变革,等大家惊觉,一切为时已晚
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基本立场
有所变又有所不变
外在的现象千变万化,但其本体或既定的原则基本上不会变
持经达变以求合理
中国人主张“一切依理处置”,只要处置得合理,大家便乐于接受
但道理实在很难说得清楚,容易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不清”局面
合理应变叫作时中
时中”就是“随时随地求合理”,合乎“中庸之道”
理不易明,合理不合理很难讲,因此中国人讲求“将心比心”
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
应该反对才反对,否则就赞成
要中国人表明赞成或反对,有两种途径
秘密投票
私底下当面询问,拜托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代为请教
尚未看清事实之前,千万不要表态,以免造成误判
有本事不可以随便表现出来
深藏不露才不致一表现就死
把自己的实力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如果有人暗中算计就会非常危险
不可以随便表现,应该表现时才合理地表现
把机会让给比自己更适合的人,让来让去只有自己最适合时,再当仁不让;让大家受到礼让,给了大家面子,就说帮不上忙也能减少阻力
可以骗别人,千万不能骗自己
中国人时长骗来骗去缺不承认自己骗人,是在找接口给自己台阶下,保留面子
骗骗别人,只要不伤害到他人,对中国人而言,原本是平常事
骗别人可以,别自己也信了,变成骗自己,最终不知反省、不求上进
保留颜面,促使自己好好表现
在找借口为自己保留颜面后,要赶快反省,及时改善,寻求善后方案
给别人找借口后,他不能及时惊醒,不知反省改善,我们也没办法
示例
A:你的报告写好了没有?
B:写好了,只是早上急着要准时上班,以致忘记带来
改正:下班后立即写好,明天一早交上去;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只要不存心害人,或者对别人构成不便,用“骗人”的话来维护自己的面子,中国人把它叫作“虚安”:蒙一下,反正对方很快就会察觉
第十六章 中国人的矛盾心态
喜欢管人,却不喜欢被管
十分重视“时”和“位”的变化,认为时或位改变,对个人或团体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占得到好地盘;而占到好地盘的,往往能够胜过那些有能力的人
不喜欢被管,也不喜欢管人,才能各得其乐
一方面自大,一方面自卑
中国人“自大”的通病:“好为人师”;容易把别人看作白痴
自大正是自卑的心理在作祟,自卑的人经常用自大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谦虚是治疗中国人自大又自卑的良药
被抓住时很乖,一放手便作怪
能屈能伸,说好听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说难听则是“见风使舵”
中国人解决问题的基本心态就是“看情况”
自己含糊,却骂人不清楚
中国人沟通的三大要领
第一,有话不一定说
第二,如果要说,多半说得含含糊糊
第三,一定要说明白时,照样可以说得清楚明确,不过不一定是真的
说话含糊,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希望别人说话时清楚一些,对自己的研究判断更有助益;都合乎明哲保身的原则
自己含糊到合理的地步,应该说清楚时,还是要说得清楚一些
害怕被讨好,又怕受冷落
当对方特别客气、有礼貌时,害怕对方“礼多必诈”
一旦遭受冷落,又觉得备受委屈,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遇有矛盾设法把它化解
中国人要自己善于化解上面列的这些矛盾心态
“合理化”便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合理本身也是动态的
第十七章 中国人的心灵状态
中国人的心灵,以“人”为主,以人为中心,所以天地为人而设,任何事情都和人有关
随时随地都十分自由
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不必再跟中国人说什么自由的权利
我们所讲求的,应该是自在,即“不管什么情况,都觉得十分自由”
自由之中要讲求伦理
用伦理约束自由,否则就“没大没小”,伦理也并非固定不变的
伦理说穿了就是“有大有小”:各人所拥有的自由限度,实际上并不一样,所以人比人常常气死人
与人有关的事都主观
“人”和“物”的交集,叫作“事”
与人有关便不可能不主观
科学也不可能纯客观
学问除了科学之外,还应该有哲学、神学,而不只有科学才是学问
研究科学的人认为自己很客观,其实科学也相当主观
认为以人来中心来发展科学,能避免科学中立化带来的恶果
第十八章 中国人的衡量标准
中国人的衡量标准,站在“让大家都有面子”的“圆满”立场,不喜欢让大家一比之下,马上高低分明,能干的人觉得十分得意而使别人没有面子
不喜欢单一的衡量标准
单一标准看似平均公平,实则并不公平;也不符合中国人
多重标准以寻求合理点
中国人的衡量艺术,表现在“先综合性地加以衡量,给他一个总分,再分析性地在多项目当中取长补短,以要求合理的分配”
表现特别突出或特别差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多数人采用多项目多标准,形成不输不赢的局面,让大家都有面子
有时候对外人比较客气
在多项目、多重标准的衡量下,中国人有时候对外人比较客气,有时候则对外人更加挑剔
有时候对外人比较客气,以致引起自己人的不满。这时候需要加以解释,使其明白原委而谅解
有些事对自己人更宽厚
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更靠得住
看起来亲疏有别不公平
合理的不公平,表示真正的平等
中国人对外人和对自己人分别有一套不同的衡量标准;同样的关系,随着时空的变化,衡量标准也会变化
注重长期性与综合性的平等
人生是长期竞赛,不可因为短暂的得失而评估其优劣
注重综合性的平等,也是对人的一种期待,希望大家互相鼓励,彼此学习,共同发展以求互补,有利于整体的进步
第十九章 中国人的判断标准
妥当性往往大于真实性
人当然应该说真话,可惜有很多真话是不能说的;所谓的说话“率直”基本上是心中没有听者的存在,是不尊重的表现,说话让听的人不高兴
妥当性:把事实稍加粉饰或隐瞒,叙述得妥当一些(模糊事实情况、省略细节叙述、把过程删除)
虚安和诚信并没有关系
事实无法隐藏或更改,不如把它说的好听些,给后代子孙树立好榜样;想知道事实他自然会去寻找野史
当性大于事实性,是出于不愿意教坏后代的考虑;叙述事实有所出入,目的不在骗人而是求其妥当
和合性常常大于分别性
多说“我们”少说“我”;分也是站在合的立场来分
凡事先说明和合的好处,再陈述分别的利益
合中有分容易维持和谐
合中有分,表示在团体中尊重不同的个体
合理性层次高于合法性
中国人是腹中有法,心中有理,而口中所说的大多是情
理从法中提炼出来,代表法所依据的理层次比法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兼顾人、事、时、地、物的变量,坚定了中国人“合理比合法更重要”的信念
我们只能接受合理的法
中国人十分重视法纪,因为“法”代表“规矩”
我们只遵守合理的规矩,不遵守不合理的规矩;只接受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合不合理又是变动的
第二十章 中国人的基本态度
习惯于含含糊糊中找出明朗的答案
含糊只是起点,结果必须清楚,这才是中国人不可轻易改变的基本态度
例如上司远离现场,对现场的变化不如干部清楚,就发布含糊的指令,让干部有充分的弹性空间,自己去把上司的目的弄清楚
用彼消我长的较量精神彼此拉扯
此消彼长,在彼此拉扯中维持动态的均衡
能伸能屈,屈伸其实就是消长
一切不宜被动等待,最好主动地“造势”,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自愿追随也可长相左右
当中国人自愿追随时,会忠心不二,决不食言
自己愿意抬轿时,一切关系、利害、得失、情势,暂时摆在一边,长相左右,且能乐在其中
以下赌注的心态来寻找合理平衡点
中国人以趋吉避凶的心态来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因为吉凶也在变化
我们的态度基本上是“权衡利害”,在两害之中取其轻,以求趋吉避凶
第二十一章 中国人的复合标准
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害怕权威,是属于“好汉不吃眼前亏”,在权威面前表现出畏惧的样子,以求得眼前的安全
喜欢表现却又害怕表现
表现之前,先打听试探一番,搞清楚该不该表现、表现到什么程度合适、什么情况下表现对自己有利,才会适当的表现
中国人不喜欢谈能力,我们大多谈“本事”。本事比能力更多了一层安全有力的保障
个人主义却又重视团体
没有意见便是很有意见
当中国人表示“没有意见”时的几种含义
第一,他很有意见,只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马上说出来
第二,他很有意见,但是不愿意轻易说出来,先试试看别人有没有诚意要听,说出来有没有效果
第三,他很有意见,不过觉得目前的环境,似乎不适宜说,因此先表示没有意见,待时机合适时再说
第四,他也可能真的没有意见
不用担心就是各自小心
当中国人告诉大家“不用担心”时,多是希望大家“各自小心”
领导人有办法维护大家的安全时,他会生气地说:“怕什么?”意思是“有我在,何用怕?简直看不起我”
自己没有把握,可能也有些慌张,这时候才会叫大家“勿惊”,口中直说“不用担心”,而内心怕得要死
中国人主张合理就好
我们常说“差不多”就行,“差不多”的真正意思是“不能差太多”
中国人讲求层次性,各种层次,各有其合理点(例如学徒之间、高手之间)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必要修养
中国人在“明哲保身”的总原则之下,养成“不损人利己”的习惯,随时合理应变以求“时中”。只要“无一事不合理,无一时不合理”,便合乎“中庸之道”,而无愧于“中国人”了
明辨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
动机纯正,便看作随机应变,否则便是投机取巧
结果合理的应变,称为随机应变,大家都欢迎
要随机应变不要投机取巧;凡事问心无愧,要点即在于此。只能骗别人,千万不要骗自己,原因也在此
把圆通和圆滑切实分清楚
表面上看起来,圆通和圆滑都是“推,拖,拉”的运作,一副打太极拳的模样
推,拖,拉”到最后,把问题圆满解决掉,便是圆通;否则就是圆滑
分辨虚安和欺骗的差异性
“不存心害人,或者对别人构成不便”的欺骗,也就是“虚安”的一些特质
虚安不是教人说谎,它的目的是未来保留颜面,彼此不伤感情;或是不敢欺骗打听的人,又不能坦白说出来,免得伤害他人
辨别艺术和权术的分界点
艺术”和“权术”,看起来形式完全一样,都是“花样一大堆”
“心正”而“花样一大堆”,称为“艺术”;“心不正”而“花样一大堆”,称为“权术”
区别“大我”与“小我”的同和异
中国人重视“大我”,不喜欢特别标榜“小我”
为公设想,便是为“大我”;为私图利,即是为“小我”
弄清楚经和权之间的配合
“经”指群体生活中的常规定理,是个体在生活中进退取舍的指导原则
“权”指采取灵活机动的权宜措施,成为合理应变,及时调整,以获得良好效果的应变方式
“持经达权”便是以不变应万变,主要在依据原则应变,不可以违反既定的原则而乱变
“保持主动”,“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够驾驭事态的变动状况,寻找合理的变通,以求制宜而实现既定的目标
生活上的应变,要注意“近忧”和“远虑”一并顾及
第二十三章 现代中国人的共同问题
脑筋时常不清楚
所谓的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中西方的文化各有长短,要中国人变得跟西方人一样才叫现代化本身就是错误的观念
中国需要现代化,但仍旧要以中华文化为本,而非把西方文化生硬移植过来,弄得大家脑筋不清楚
现代中国人逐渐丧失持经达变的能力,无法将西方的东西,合理地融入我们固有的系统里
对自己很不了解
对中国人的真正面目,对中华文化的特性都不了解
说什么融合中西
弄不清楚中国人的“经”,只知道盲目学习西方文化,想做到融合中西就是个笑话
谈什么他山之石
一心想学习西方的长处是个大陷阱;应该先做好中国人,再学习外国人的优点
对自己缺乏信心
恢复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先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做好中国人
自我检讨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长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只能破坏祖先与子孙的情感
不认真提升自己
现代中国人盲目学习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提升自己,仍然是现代中国人必须努力的事情
首先巩固自己的根本,然后才放心地学习别人,才不致学到他人的皮毛,却丢掉自己的根本
第二十四章 现代中国人应有的素养
重新认识中华文化
重新认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必须具备“最大的敬意”
好好地找几本书,用心地研究,方为正道
先做好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认为,好好做人是为了好好做事
要把事情处理得圆满妥善,同时还能够兼顾把人做好,尽力使大家都有面子,这样便是做好一个中国人
建立中国人的观点
要建立中国人的观点,首先要认识中国人的“经”,再依据持经达变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客观比较中西文化
比较中西文化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现代中国人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自我膨胀到“人人都可以比较中西文化”,以致“人人乱说,莫衷一是
尊重各种文化特性
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才能够尊重各种不同文化的特性
文化没有好坏、善恶、优劣、是非的区分,不同文化各有不同的特性,应该互相尊重
中华文化确实不容易实践,值得花大半辈子,甚至于一辈子去实施
自然成为世界主流
唯有中华文化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21世纪才是中国人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