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 第二章(上)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中国的萌芽为儒墨教育思想时期及孔子,孟子,寻子,墨子为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世界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也是教育学的雏形。外国萌芽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代表人物。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弗洛伊德:性本能(推动一个人做某事的动力)
教育学发展阶段的当代教育发展分为现代教育理论流派和其他教育理论流派,这篇导图分别阐述了各学派作家的教育理论和思想。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思维导图,它有两个阶段,分别为教育学创立阶段和教育学发展阶段,教育学创立阶段又分为两个派别(自然派、其他派),发展阶段又分为现代和近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与任务
教育学萌芽阶段
特点
中国萌芽-儒墨教育思想
孔子
人性论
性三品
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作用
社会:庶富教: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
个体: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只是“起点公平”
教育目的
德才兼备 从政君子 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文行忠信
文: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
学思行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行统一:力行近乎仁
启发诱导
地位:最早提出启发式
观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进行解释
因材施教
地位:我国首倡
观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温故知新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
教育作用:扩充善性
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理想人格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持志养气:志向、气度
动心忍性:不中途放弃
存心养性:自身修养
反求诸己:反省
深造自得:独立思考和见解 求理解
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
专心致志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教育目的:培养“大儒” 以圣贤为榜样(王充:鸿儒)注意区分
教学方法: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墨子
人性论:素丝说
教育作用:兼爱非攻
教育目的:兼士 贤士
科学技术:小孔成像
思维能力
三表法
前人的历史经验
民众的经历
社会实践检验思想与言论
教育方法
量力:最早提出量力性教学思想
获得知识途径
亲知:亲身经历
闻知:听说
说知:推理 最重要 重视逻辑思维
中国萌芽-学记
地位
中国古代、世界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著作
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思想
表格P56
外国萌芽
古希腊
苏格拉底
道德教育
首要任务: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
智慧即德行,美德即知识
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少)
知识教育
几何、天文、算术
问答法/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讥讽
助产术
归纳
定义
柏拉图
西方第一位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著作:《理想国》
政治观
哲学家:智慧
军人:勇敢
手工业:节制
认识论:学习即回忆
教育观
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艺)(与教会三书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