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默顿的经验功能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之默顿的经验功能论知识梳理,包括社会学中层理论观、功能分析范式、结构分析范式等等。
编辑于2022-10-04 14:13:25 云南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默顿的经验功能论
美国社会学家
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中层理论
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量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再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不追求能概括一切的大理论,也不考虑个体层面,而追求一个领域。例如一个社区内的权力流动问题 两种理论之间的一个中介
特点
(1)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具有一定抽象性,但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2)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又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可以融入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3)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4)可以指明未知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默顿认为对宏观大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宏大理论对科学存在三点误解
认为所有的科学都具有发展的同时代性
社会学家错误地估计了物理学理论的实际状况,认为社会学欲达至综合性社会学理论体系的目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将社会学与物理学并论,忽视了二者在时数积累的差别
功能分析范式
结构功能论及时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理论,也是收集资料的有用方法
范式
一套严格的分析的研究程序,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对以往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假定进行指正
功能一体性
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部分都承担特定功能
普遍功能主义
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
不可或缺性
在一种文明类型中,任何风俗、观念和信仰都满足一些重要的功能,具备重要的职责,在系统运行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错误点
功能的性质需要在特定范围内借助经验确定。如果不确定被分析群体的界限盲目坚持功能统一性假设,势必过分夸大分析对象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主张社会冲突方面的作用
例如一项社会习俗对于一个群体是好的,对于另一个群体确实不好的,比如回族不吃猪肉而其他民族都没有这个忌讳
不能预先假定所有标准化行动都有利于系统生存,具体文化项目的功能性质不能从功能普遍性假设中先验推导,而有待经验调查。
研究中区分功能需求和承担功能的项目两个概念
步骤
①明确所要研究的社会或文化思想;②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③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
功能分析范式
功能归属事项
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主观意向
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主观的动机和客观的功能
客观结果(功能/反功能)
“功能”是所观察到的结果,它促进系统的适应或调整,实际上也可能存在“反功能”的结果,即所考察的事项与系统无关
功能指向单位
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
功能需要
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功能实现机制
要求对功能实现的机制,主要是其社会机制作详尽说明
功能选择
我们一旦放弃了功能不可或缺的假定,自然就要承认功能选择、功能等价、功能替代概念
结构脉络
要求注意某一特定的社会脉络如何限制事项的变化,在此变化范围内,事项能否有效满足功能需要
动态与变迁
注意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积累的紧张和压力,变迁的方向是否导致紧张的削弱等问题
功能分析的效度
要求社会学分析的程序严格,最大限度接近实验研究的逻辑,还需要系统的评价比较分析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
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影响其假设和概念
补充
显功能: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调整和适应是系统中参与者所预料和认识的
潜功能: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
功能替代:可供选择的某种功能需求的替代产物。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功能替代物,跨文化研究可以清楚地证实这一点。由于提出了功能替代物的概念,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对特殊结构的需求这两个概念被清楚地区别开来,从而推翻了以往功能分析中“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
功能接受者:某一项目产生结果时,受它影响的群体,在分析某一项目的某一特定后果时,要注意划清它在其中发生影响的系统范围和它影响的群体界限,因为对不同群体或系统来说,同一后果可能有不同的功能性质。
结果制约性:社会结构的既成状态,即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结构制约力量,它规定着某一个社会的结构变异度,即功能替代的可能范围,同时决定着对各替代项的选择,人们不仅仅根据“结构制约性”进行先验的推导,这一概念只是提供了指导经验研究的总原则,对具体社会的功能选择现象的解释必须依赖于细致的经验研究。
结构分析范式
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认为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中,两个方面极为重要:①文化上明确规定的目标;②社会结构所限定的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方式。
三种理想的社会秩序:①接受(+):②拒绝(-):③拒绝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标准(±)
(1)遵从:行为既符合文化目标,也符合制度化手段要求,是最常见的行为,是社会的常态
(2)创新:接受文化目标,但采用非制度化的手段,如非法谋利的巨头
(3)仪式主义:与目标偏离,但利用的手段合法,如唯命是从的官僚
(4)隐退主义:拒绝一切目标和手段,是个人由于受挫而导致的失败主义和隐退
(5)反叛:接受某些目标和手段,同时又拒绝它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默顿的社会结构观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1)承认社会结构总存在差异、矛盾和冲突
(2)重视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认为构成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紧张是导致其变迁的主要原因
(3)推动了社会学分析的经验化,倡导理论的多元化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虚假的想法、期望、预言等会导致自身的实现,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发生。一旦我们赋予某种情境某种意义,我们随后的行动及行动的某些结果将受所赋予的意义的影响。默顿通过“自我实现预言”概念,实际说明了人类行动的重要特征,除了主观性之外,还有反思性,即行动的结果会反作用于行动情景,从而调整行动的轨迹。
理论基础—托马斯原理:如果人们将某种情景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景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人们如果认为拥抱会传播艾滋病,人们就会回避艾滋病人,虽然说法是错误的但会对艾滋病人产生真实的影响。)
在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都有自我实现预言作用的痕迹,不管是个人领域还是社会公共领域。如果“托马斯定理”被夸大,会导致极端的主观主义,自我实现预言是一种悲剧性的,常常是错误的循环,但能够通过制度设计来打破。
默顿与帕森斯思想异同
联系
(1)帕森斯的思想对默顿产生很大影响。作为帕森斯的学生,默顿从帕森斯那里继承了很多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并且帕森斯早期的“社会行动理论”对默顿影响至深。
(2)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和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是功能主义的两大著名理论,拥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一大批的支持者、拥护者和继承者。
(3)默顿从索罗金和纳策斯费尔德那里吸收了注重统计分析的经验性研究的思想方法,对帕森斯的宏观社会学理论产生怀疑,提出了中层理论。因此,默顿其实是在继承和批判帕森斯的理论。
(4)他们在研究层次上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单位;研究主题上致力于回答社会系统的存在及运行必须有一些基本条件得到满足和如何满足;他们同属于一种功能分析方法。
差异
帕森斯与默顿的理论同属于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旨在建立一个包容和解决一切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宏大理论框架;默顿则建立发展了介于宏大理论体系和经验研究之间的中层理论,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1)对行动理解的不同
①帕森斯强调行动的目的性、意志性和主体性,他的行动理论被称为“行动的唯意志理论”。行动的标是行动的首要因素,价值规范对行动的调整是帕森斯一般行动理论的核心论点,成为贯穿于他后来理论之中的一条主线。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具有“先验性”,社会系统中行动本身超越了经验事实,这为帕森斯建立的庞大、包容一切的、难于被证实的功能理论做了一个理论铺垫。
②默顿所理解的行动与帕森斯强调行动的主体性、目标性不同。默顿更重视行动在社会系统中所产生的后果,并通过对后果的分析反过来重新认识和理解行动的性质。在默顿的中层理论中,他指出“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这两个概念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主张把功能分析的重点放在客观后果上,不论这种客观后果是否增强了社会系统的生存能力都与个人的主观动机和个人目标无关。
(2)帕森斯与默顿结构功能主义建立的理论传统不同
①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显示出了很强的“纯理论”风格,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的、包罗万象的、可解释一切的理论体系,引领了自美国早期经验主义社会学向相反的方向的急剧转化,帕森斯坚持主张把抽象概念应用于社会学分析策略,他不提倡把这些概念直接搬用到理论陈述中,而是主张用它们发展一种“一般化的概念体系”。
③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抽象性著称,而默顿的功能主义以经验性著称;帕森斯主张建立“大理论”,而默顿主张首先发展“中层理论”。他们的理论思想对当今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②默顿认为实现宏大理论体系所必须的理论和经验基础还没有完成,帕森斯的理论概念系统对社会的分析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默顿看到了理论与经验的两级化,提出了他的中层理论,大力倡导,强调理论的经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