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之布劳的结构交换论知识梳理,包括社会交换的理论基础、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三部分。
编辑于2022-10-04 14:14:27 云南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奥地利犹太裔美国人
社会交换的理论基础
布劳的交换理论重点不是个体之间的交换关系,而是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从微观到宏观,交换过程虽然相同,但是也变得更为复杂,交换的主体从个人扩展到了群体和社会组织,交换性质也从直接变成了间接,交换由先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创造过程变为了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
社会交换是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为,是个人为了获取回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行为。在布劳看来,社会交换关系仅仅指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待能给自己的行动以适当回报的他人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不期待他人回报的交往则不属于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1.布劳描述的交换过程大致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四个阶段
(1)吸引。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个体间的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就会受到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而要使对方愿意与之交往,就必须向对方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力争给对方留下印象,表明如果与之交往,对方也能从中得到报酬。假如他成功了对方接受了他,交往就随之发生。一旦双方都从这种交往中得到了期望的报酬,相互的利益就会加强相互的吸引,当不断地吸引使双方建立了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某个群体就形成了。
(2)竞争。在群体构成的场合,交往不是唯一的,许多个体的交往导致了相互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印象,创造印象的策略在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别。价值观和才能在这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3)分化。一开始,交换关系与竞争关系是同一的,一个能产生极大吸引力的人一定是因为他能提供给别人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的报酬。随着竞争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地位分化,一些人处在吸引他人、被人尊敬的地位,另一些人处在被人吸引、表示尊敬的地位。这时,交换关系和普通关系不再同一,那些处在被人尊敬的地位上的人继续为权力或领导地位竞争,那些表示尊敬的人失去了竞争机会,必须以尊敬来换取别人提供的报酬,最终导致一个权力分层的体系。
(4)整合。虽然通过交换获得的权力能够强迫他人服从命令,但是,这样的权力是不稳固的。要让下级心甘情愿地服从,这必须使权力转化为权威。权威的特征是:被下级集体所承认和实行的社会规范强制它的个体服从上一级的领导。要求服从的强制力不是来自上级,而是来自下级群体自身的规范。条件是按公平性和互惠规范与下级实现交换。如果他能够并使下级获得的报酬大于他们的期望,下级就会把这种隶属看作是有利的,对当权者就会表示合法性赞同。共同的忠诚感和群体规范就会出现,权威由此产生。随着权威的确立,人与人的关系逐步实现制度化
2.保持社会独立性的方法
用于分析群体内部的不平衡基础
(1)战略资源:提供别人一种迫切需要的服务,可以促使别人反过来为他提供服务;
(2)替代资源,从别人那里获得他所需要的服务,导致对等的交换,建立伙伴关系;
(3)强制力量,强迫别人提供服务,确保得到服务的人形成对服务提供者的控制;
(4)减少需要,可以学会不用这种服务和寻求其他替代物。
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1.宏观结构:宏观结构是由若干群体组成的结构,分析单位是群体,群体之间的交往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就其基本过程而言是一致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是远距离的,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共同价值提供了这一机制。
2.共同价值:公共价值是参与交换各方共同接受的统一的社会标准,使各方以同样的情境定义进入交换关系,人们从而预先掌握各种交换关系中社会公认的报酬期待、互惠标准、回报价值以及公平准则。它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
钱
3.宏观结构交换vs微观结构交换
(1)相同点:群体间交往与个人间交往基本过程是一致的
①群体间交往受追求报酬的欲望支配
②群体间交往也经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的过程。群体向可能的交往者表现出吸引力方面的竞争,由此导致平衡或不平衡的交换关系,平衡的交换关系导致相互依赖,不平衡的交换关系会导致地位权力分化,形成更大的系统
③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群体间交换。
(2)不同点:
①宏观结构的交换中“共同价值”的重要性提高,价值观使得宏观结构间的交换有了媒介
②宏观结构间的交换网络被制度化了。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确定的秩序,会制约集体单位之间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甚至对立的基本交换过程的运行
③宏观结构是更基本交换过程的产物,需要对多个组织层次进行分析
4.媒介性社会价值
(1)个别性的价值可以充当社会联系和凝聚的媒介,它帮助创造一个共同体以代替个人的感情吸引,同时,这种个别性的价值也会导致在一个大集体中小群体的形成
(2)有关社会贡献和成就的普遍性标准产生分层系统,地位是间接的交易成为可能的报酬
(3)合法的价值充当运用权威的媒介,充当大规模地追逐目标的组织的媒介,权力必须加以合法化,必须被群体成员承认是合法的,它必须被认为是为获得群体目标所不可缺少的
(4)人们持有的反对意见是重组和变迁的媒介,因为这些意见鼓励了对反对运动的支持,并用这种运动的领导合法化
5.制度化
由共同价值调节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模式正在得到制度化,制度化的条件是:
(1)组织原则成为正式化的程序的组成部分,使其不依赖于某一时间内执行它的人而存在
(2)赋予制度形式合法化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传到下一代
(3)社区中的统治集团与那些价值相一致,并用权力支持表现这些价值的制度
6.评价
1.布劳交换理论的优点
(1)布劳关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效应性质的看法避免了心理学的还原论,并赋予社会学以一种特殊的对象。
(2)通过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揭示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组过程,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交换理论,充分发展了交换理论
(3)布劳的理论是综合了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解释力更强。
(4)布劳把权力和压迫看作是社会的现象,它超越了传统的静态功能理论的局限性,力图使人们注意到社会结构建立和维持的动态方面。因此布劳的分析不仅仅是微观的,也不仅仅是宏观的,他既关心微观的社会,也关心宏观的社会。他力图证明怎样才能把某些基本的原则既应用于微观也应用于宏观。
2.布劳交换理论的不足
(1)布劳理论依赖于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即人类行为是以理性交换为指导的,这种过程是既定的,不能进行充分的证明和解释。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个重要前提,要接受布劳的理论是不可能的。
(2)布劳对集体组织的定义过于宽泛,以致囊括了从小群体到复杂组织的全范围现象。除了社区研究之外,社会学的大多数领域都落入了布劳集体组织的范畴之中。
(3)布劳的社会学立场要比霍曼斯更为坚定他力图去分析集体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内部的差别。这种努力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他的理论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布劳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差别,但却没有对这些差别进行深入的分析。
7.霍与布的异同
①理论基础不同
霍曼斯的理论基础是心理还原主义,他认为任何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基础,对社会行为的所有解释归根到底都是心理学的解释,因而,他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建立在交换行为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的。他提出的人类交换行为的六个命题在本质上都是心理学命题。
布劳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论立场。布劳认为由人际交往产生的社会现象具有突生性质,不能简单地从个体心理进行解释,复杂的宏观社会结构应有自己的分析单位和概念。
②研究重点不同。
霍曼斯的研究重点是人际关系
布劳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社会结构,他曾批评霍曼斯忽略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生性质,所以它只适用于直接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群体,即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他认为,从微观到宏观领域,交换过程虽然相同,但已变得更为复杂,即交换的主体由个人扩展到群体和社会组织,交换性质也由直接扩展到间接,交换由先于创造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过程变为受社会制度和结构制约的过程。
③理论形式不同。
霍曼斯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描述,它只说明了社会是由交换关系构成的。
布劳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揭示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组过程,从而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交换理论。
④关于社会交换。霍把一切人类行为都看作是交换;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