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设计史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设计史的思维导图,中国设计史其中包含中国工艺美术史及一些扩充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编辑于2022-10-05 15:03:26中国设计史
原始社会
石器
作用:主要是利用石头的刃和尖作为工具使用
按用途分类: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名称: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矛、石球、石墨盘等
陶器
彩陶
定义: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分类: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彩陶盆
船形彩陶壶
鱼纹
庙底沟类型
蜥蜴纹彩陶瓶
鹤衔鱼纹彩陶缸
人面彩陶瓶
花瓣纹
马家窑文化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
螺旋纹彩陶翁
彩陶盆
舞蹈纹
半坡型
彩陶壶
彩陶罐
马厂类型
彩陶杯
彩陶罐
黑陶
特点:黑陶胎厚薄均匀,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
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
石器时代
商周代
商
青铜
概念:青铜是指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2021年考元素】
制作方法:陶范法、失蜡法
分类:【2020年考殷商礼器】
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乐器、兵器、工具——八类
1. 烹饪器
鼎,煮肉食的器物。
司母戊鼎,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人面方鼎
鬲,煮粥的器物
西周濒鬲
伯矩鬲
甗 yan,烹饪器物
妇好三联铜甗
2. 食器
颂簋——西周后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食器中以簋为最多,相当于现在的碗
3. 酒器
爵,饮酒和温酒的器皿
妇好爵——商代晚期
斝jiǎ,温酒器
兽面纹斝——商代晚期
觚gū,饮酒器
龙纹觚——商代晚期
觯zhì,饮酒器
兽面纹觯——商代晚期
角,饮酒器和温酒器
青铜角
壶,盛酒浆用
商代贯耳壶
卣yǒu,盛酒器
鸢卣——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藏
罍,盛酒或盛水器
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
觥gong,饮酒或盛器
商代青铜觥——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尊,盛酒备酌器皿
饕餮纹铜尊
彝,鸟兽形的盛酒器
青铜偶方彝——妇好墓出土
盉,盛酒水或调酒的器皿
4. 水器
鉴,水器,形如现代的盆
盘,盥洗时盛水的用器
5. 杂器
禁,一种小台,用来放置酒器食器
俎,一个有孔的小凳,用来割肉
6. 兵器
戈、矛、斧、刀、矢镞 zú等
7. 乐器
铙náo,又称钲zhēng ,执钟,(拿在手里敲打)青铜打击乐器之一。
8. 工具
铲、斧、刀、削等
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四类
青铜装饰
1. 怪兽纹(流行)
想象的动物纹,如饕餮纹【2014年考】、龙纹【2014年考】、夔纹、凤纹、虬纹等
2. 自然界的动物纹
兽类:象、熊、鹿、牛、羊、猪、马、兔等;鸟虫:鸟、蝉、蛇、龟、鱼等
周
青铜
烹饪器:鼎、鬲、甗
刖足奴铜鬲
大克鼎
西周母癸甗
食器:簋guǐ、豆、簠fǔ、盨 xǔ(以礼器为主)
1. 簋,盛放煮熟饭食的器具
2. 簠fǔ,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3. 豆,盛菹醢等调味品(菹zū,腌菜;醢hǎi,肉酱)
4. 盨 xǔ,方而圆角
酒器:爵、斝jia、觚gu、壶
水器:匜yí,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乐器:钟,由拿在手里敲打的钲发展为悬挂的钟
兵器:戟,兼具戈和矛的功能
铭文:从铭文内容可知,制器的目的:祭祀;歌颂帝王;赏赐贵族;交换、婚嫁、诉讼等
曶鼎铭文
虢季子白盘
纹饰
窃曲纹
环带纹
重环纹、垂鳞纹、瓦纹
二方连续带状纹样
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
青铜【2015考 战国时期青铜器】
1. 演变与创新
敦,战国时期新创品种,盛黍稷的食器。由两个半圆组成。【2020年考】
蔡侯鼎——春秋
壶,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
莲鹤方壶——春秋
鹰首提梁壶——战国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宴乐水陆攻战纹壶——战国,现藏四川博物馆
2. 装饰
由于特定的装饰方法,用印模盖出花纹,需考虑四周花纹的衔接,所以产生四方连续纹样。
蟠pán螭chī纹:蟠-缠绕叠压;螭-无角的小龙。——盛行于战国时期
蟠pán虺huǐ纹:虺-龙的一种
四方连续纹样
铜镜
铜镜——战国,宋时期使用
特点:胎薄、卷边、川字纽、双层纹
纹样:四叶纹、山字纹、双夔纹、连弧纹
《战国八连弧蟠龙纹镜》
《战国四山四兽镜》
漆器
漆器的优点:胎体轻便,适于使用,光泽美观,装饰不受限,防腐防潮等
漆器的胎体:木胎;木片卷粘胎;夹纻zhù;皮胎
漆器的造型:耳杯、案、豆、盘
彩绘禽兽纹漆座屏——战国,湖北江陵出土
漆双凤悬鼓——战国,湖北江陵出土
观点【2020年 论述】
工艺专著《考工记》
1. 时间:战国时期
2. 地位:工艺专著《考工记》,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
3. 内容: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至今仍作为工艺制作的
4. 基本法则——“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孔子
文质兼备:反映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设计思想;绘事后素:内在外在
墨子
先质而后文:功能第一
建筑
原始的居住方式:岩洞、构巢 → 凿穴为居(洞穴式)、构木为巢(干栏式)
建筑发展的序幕
西周时期设计发明——瓦,春秋时期出现——质地坚硬的砖【2021年 】
从实用→实用+审美的趋势
青铜时代
秦汉
秦
青铜
秦代最具弄和地方艺术特色的品种:
蒜头瓶
青铜蒜头瓶——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鍪
青铜鍪——战国
青铜马车
秦陵出土
目前所见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组合型青铜器
“青铜之冠”
陶塑
秦——兵马俑
(1)时间:1974年出土
(2)称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工艺:模塑结合,初胎→覆盖细泥→加工刻画→着彩
(4)内容:
一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
二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三号坑是统领一号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5)艺术特色: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 体的重复,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给人留下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汉——击鼓说唱佣
(1)类型:武士俑、文官俑、歌舞杂耍俑、农夫俑
(2)称誉:汉代第一俑
(3)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是东汉 明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
铜灯【2020年考 秦汉金属工艺】
盘灯
鹿型青铜灯
朱雀灯
虹管灯
长信宫灯——河北满城出土
错金银牛型青铜灯——东汉
筒灯
行灯
三足青铜行灯
青铜人行灯
吊灯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灯的应用已普遍
青铜雕塑
马踏飞燕(铜奔马)——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
铜炉——薰炉
金错博山炉
铜壶
造型:方形、圆形、扁形、匏 páo 形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西汉
长乐宫钟
铜镜
规矩镜
长乐富贵铭四神博局镜
透光镜
画像镜
铜鼓
汉代铜鼓
陶瓷工艺
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方砖
采莲画像砖——东汉
丸剑舞乐画像砖——东汉
瓦当
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秦代瓦当发展为圆形
汉代流行圆瓦当
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
建筑
秦
修筑长城
建阿房宫
秦皇陵
汉
木构建筑渐趋成熟
形成两种木结构——抬梁式和穿斗式
建多层
斗拱普遍使用
砖石大量生产
建筑布局初形成
青铜时代
六朝
陶瓷工艺
陶瓷概述
特点:
坚固、耐用、干净、耐酸碱、盛食无异味,易清洗
——符合实用要求
表面细腻光滑、半透明、色泽高雅、材质温润
符合审美要求
陶与瓷的区别
青瓷
产地
越窑
曹娥江地区,古称会稽窑kuài jī
品种:盘口壶、天鸡壶、四系罐、水注、香薰、灯台
瓯ōu窑
东部瓯江地区
含铁量低于越窑,胎色较白而釉呈淡青色,晋代诗文称之为缥瓷
婺窑
西部金、衢qú地区
德清窑
北部苕tiáo溪地区
造型
盘口壶
南朝青釉弦纹单系盘口壶
鸡头壶
青釉鸡头壶
莲花尊
仰复莲花尊——北朝
扁壶
黄釉瓷扁壶
装饰【2021佛教纹样H】
装饰方法: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
装饰纹样:莲花纹、铺首纹、联珠纹、忍冬纹(流行)
【名词解释】忍冬纹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又称卷草纹。此植物纹样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用于装饰器,特点是清瘦和程式化,变化是多种多样,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
黑瓷
种类:盘口壶、天鸡壶、双耳罐、熏炉、灯台、唾壶
产地:德清窑
画像砖
邓县画像砖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
漆器发展
夹纻造像
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 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叫做“脱空像”。
斑漆
由几种颜色的漆混合以产生斑纹,或是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 的斑纹。
绿沉漆
其色深沉,如物沉于水中,故名绿沉。
建筑
背景
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
魏晋南北朝——前期
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
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留存至今我国最早佛塔
瓷器时代
隋唐
隋代
用途:饮食器、盛贮器、生活用器、文具、娱乐器、家具
新品种:龙柄双身壶
唐代
青瓷
(1)特点: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
(2)特有形式:双龙耳瓶
(3)代表瓷窑:越窑
(4)秘色瓷:开历代官窑之先河
唐白釉双龙耳瓶、唐青釉凤头龙柄瓷壶
邢窑白瓷
(1)唐代陶瓷“南青北白”
(2)特点:
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
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
器形光素大方,不施纹饰
白釉穿带壶
彩绘瓷
唐代中期以后,长沙窑兴起了彩绘装饰
釉下彩,青花瓷的先声
褐彩飞凤纹壶
唐三彩【2017年考2012年考】
(1)概念:低温铅釉的彩釉器,常有黄、绿、白等釉色,虽称三彩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2)发展:烧制始于初唐,盛唐达到顶峰,安史之乱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逐渐衰微。
(3)分类:器皿、俑(人物、动物)、模型(建筑、家具…)
(4)制作方法:轮制、模制、雕塑
(5)造型:仿生、象生;不求实用,重艺术表现
(6)用途:唐三彩多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
(7)特点:器形饱满浑厚,线条圆润,器身外部色彩斑驳灿烂,最有吸引力的是骆驼和马。
(8)工艺:以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里加入大量炼铜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分两次烧成,先将成型的坯胎阴干后用1000C左右的温度素烧,待上釉后,再用900°C温度烧釉。
铜镜
隋镜:基本仍为圆形
唐镜:出现菱花、葵花等形状
(1)新造型:葵花形、菱花形、八角形、多角形
(2)工艺:镜范→浇灌溶液→冷却成型→镜面涂水银→磨光
(3)装饰纹样:以唐代流行的各种花鸟图案最为常见,折枝花、小簇花、宝相花、卷草纹以及各种珍禽异兽、对称花鸟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轶闻以及现实生活题材
(4)装饰构成:对称式、散点自由式、单独构成、适合构成
(5) 装饰技法:金银平脱、螺钿镶嵌、贴金银等
唐月宫纹铜镜
建筑
1. 隋唐——建筑设计成熟时期
2. 隋代:图纸和模型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
3.作品:
隋代,李春,赵州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空腹拱桥)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
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架建筑
4.砖塔样式: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
5.建筑特色:强调艺术与结构的统一、没有华而不实的构件,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瓷器时代
宋代
五代
以青瓷为主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2016 2014年考】
宋代五大名窑
汝——河南
制造宫廷用瓷
特点:釉色天青,釉面有细小天然开片,其产品常用刻画纹样做为装饰
品类:瓶、碗、盘、盆、碟、洗、盂、盏托等
地位:五大名窑之首(汝官哥钧定)
瓷尊
官——河南
北宋官窑-河南;南宋官窑-浙江
特点:胎色铁黑、釉色粉青,开片裂纹、紫口铁足
青釉弦纹瓶、青釉方花盆
哥——浙江
釉色:粉青、月白、油灰、米黄,
特点:开片裂纹细密有致、金丝铁线
葵花洗、八方碗、八方贯耳扁瓶
钧——河南
窑变
玫瑰紫葵花盘、鼓钉三足洗
定——河北
白瓷,胎质坚细
孩儿枕
其他瓷窑
景德镇窑
影青瓷,又称“映青”“隐青”“罩青”
影青温碗注子
龙泉窑
器物以瓶最为典型,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典型作品
吉州窑
吉州窑也称永和窑,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玳瑁釉执壶
建窑
油滴釉茶盏
耀州窑
花凤纹梅瓶
磁州窑
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宋三彩
宋代生产一种继承唐三彩风格的三彩陶器,称为宋加彩或宋三彩
辽代陶瓷
鸡冠壶
茶末绿釉单孔鸡冠壶
盘口长颈瓶
白瓷剔划牡丹纹盘口长颈瓶
鸡腿坛
三彩盘
三彩釉印牡丹纹盘
金属工艺
宋代铜镜:镜胎轻薄,装饰手法多为平刻
建筑
现存作品
两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辽代木构架建筑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
普化寺大殿
应县木塔
砖石佛塔
开封佑国寺塔:仿木阁楼式砖塔
河北正定县开元寺瞭敌塔 :现存我国古代最高的建筑物
著作
《营造法式》
12世纪初北宋,李诫编著、政府颁布
内容: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名词解释】
仅参考:
《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将作少监李诫组织编撰、由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学专著。该著作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也是中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学经典。 全书分为总释总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大部分,共357篇,3355条。有“详”和“目录”各一卷。第一、二卷《总释》和《总例》,考证了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通用的名称以及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第三至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和窑作等13项工种的制度,而大、小木作的内容占了8卷篇幅,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制度中规定“材”为祖,材有八等,以材作为房屋建造的基本模数 ;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按照各作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的质量;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是图样,包括测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彩画作的雕饰和彩画图案,殿堂、厅堂地盘(平面图)、侧样(横剖面图),共约560余幅,是此书中极为珍贵的部分。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北宋前建筑学方面的可用之法,大部分章节是根据当时工匠的实际经验总结而成,反映宋代建筑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的灵活性,装饰与结构的统一以及生产管理中严密性,是宋代建筑技术向标准化和定型方向发展的标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建筑学专著之一,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富有科学价值的参考文献。
瓷器时代
元代
青花【2020年考,名词解释】
定义:指在白色器物上绘制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
特点: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然只用一种颜色,但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元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釉里红
定义: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
工艺: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像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建筑
大力提倡喇嘛教
现存北京妙应寺白塔——喇嘛塔
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
瓷器时代
明代
陶瓷工艺
景德镇窑
永乐时期
著名品种:压手杯,杯形坦口折腰
宣德时期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宣德青花也是明瓷中最优秀的品种。
明宣德青花琴棋书画图罐
霁红,在宣德时也称"宝石红";其后,才有人称为"祭红"和"积红"。
明代宣德红釉菱花式洗
成化时期
突出成就:青花加彩,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
斗彩,又称逗彩,在胎上先用“苏勃泥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填彩,先在胎上用“苏勃泥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
特点:成化瓷器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式,流行规矩花。
斗彩鸡缸杯、斗彩海水异兽纹罐、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
弘治、正德时期
黄釉,弘治时期称为“浇黄”“娇黄”,形容其云洁净莹。
嘉靖、万历时期
嘉靖时流行葫芦瓶,有多子之意。瓶体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万历时期,流行蒜头瓶。
德化窑
福建德化县德化窑,明代以生产白瓷有名。
宜兴窑——-江苏宜兴县【2021,产地】
(1)紫砂陶:所用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故名紫砂陶。紫砂陶不挂釉,充分利用陶泥本色,显现质地之美。
(2)供春壶:以卓越的匠师供春为名
(3)著名的四大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
(4)特点:质地自然,制作精巧;造型多样“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富有巧思
供春壶
金属工艺
宣德炉
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为祭祠或熏衣的需要,利用从南阳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因其品种多为香炉式,故以炉名之。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景泰蓝
由于它起源或发展于景泰年间,釉料多为蓝色的原因,称为景泰蓝。正式学名应为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过程复杂,色彩华丽,造型良好,装饰花纹精美。
制作工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天工开物》
作者: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1
2
3
称誉:《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内容:全书共18卷,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总结了明末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和设计创造,并附有122幅插图。其中,涉及手工业设计的品种有纺织、染色、陶瓷、金属器物、交通工具、生产工具以及兵器等。
总结古代设计全面成就的巨著
《长物志》
作者:文震亨,曾祖父即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因生于明末清初,忧愤绝食殉国。
内容: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十二卷。
观点:尚用
“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需”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体现的就是“尚用”这一基本层次.“尚用”不仅要宜人还要宜地。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考虑到物质条件,不片面追求高大奢丽,而重在适宜,尚用之宜,除客观因素外,也应纳入主观因素一人。总之,设计须循着事物的本性进行,就如文震亨总结室庐的布置时说到:“随方制象,各有所宜”。
瓷器时代
清代
陶瓷工艺
康熙时期
红釉,又称宝石红、郎红。康熙红釉颜色鲜艳,特点是挂不住口。
古彩,此时期重要品种,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因笔力健劲,又称“硬彩”。多用单线平涂,色彩浓艳。较之明代五彩,又有深浅层次之分。
五彩花鸟纹瓶
雍正时期
粉彩,主要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
粉彩莲荷纹玉壶春瓶
乾隆时期
珐琅彩,(人们把处于內府的瓷器均称为古月轩瓷器),始制年代是康熙,最早是用进口原料,所以也称“洋瓷”。乾隆时期最盛,所用彩料,色泽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金属工艺
画珐琅,又称铜胎画珐琅
画珐琅提梁壶
铁画,又称铁花,以低碳钢为材料,依据画稿制成的一种装饰画
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
吉祥图案【2017考】
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
(1)表现幸福:五福
(2)表现美好:凤穿牡丹、鸳鸯戏莲
(3)表现喜庆:喜相逢、喜上眉梢、双喜
(4)表现丰足:年年有余、天下乐
(5)表现平安:马上平安、一帆风顺
(6)表现长寿:百寿图、延年益寿
(7)表现多子:榴开百子、百子图
(8)表现学而优:连中三元、鲤鱼龙门
(9)表现升官:连升三级、一品当朝
(10)表现发财:连钱、金锭
评价:
(1)反映对幸福美好意愿的祈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
(3)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追求生活的幸福美好
文字说明:名称、美誉、时间、特点、寓意、升华评价
瓷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