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学二单元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思维导图。课题 空气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污染及环境爱护的有关学问;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
这是一个关于凝聚价值追求的思维导图,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初三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笔记,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化学二单元
空气
拉瓦锡通过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图)
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浓厚白烟,放出热量;烧杯中的水倒流回集气瓶,约占烧杯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1.红磷要过量(目的:将瓶中氧气耗尽)2.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目的:使集气瓶与外界形成压强差)3.检查气密性(目的:防止漏气)4.瓶底要加入少量水(目的:使生成的白烟溶解于水,形成压强差)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燃烧)五氧化二磷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由78%的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氧气:供给氧气,支持燃烧
氮气:是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做保护气,灯泡充氮气延长寿命,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氦(密度小)、氖(测电笔灯泡而发出红光)、氩(保护气)、氪、氙、氡等组成,无色无味,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电光源
保护空气
定义:工厂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现存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空气质量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PM2.5等)
改善空气: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氧气
性质: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检验氧气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头放进集气瓶中,小木条复燃则为氧气,不复燃则不是氧气(原理: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体
表达式:略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1.除去铁丝铁锈。2.缠绕火柴(目的:引燃,聚集热量)3.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目的:防止火柴消耗氧气)4.瓶底放些水(目的: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一种白色固体
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空气中:红热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表达式
过氧化氢(无色液体)表达式
氯酸钾(白色粉末状固体)表达式
催化剂
一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变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1.检查装置气密性2.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要平铺),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目的: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3.把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4.先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预热,在部分加热
收集装置:1.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等气泡连续且均匀的放出再收集,当瓶口有气泡冒出,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正放在桌子上,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2.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反应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固加热型(例如高锰酸钾,氯酸钾)
固液不加热(例如过氧化氢)优点:操作简便,长颈漏斗(下端需液封)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见书44页
气体收集装置(依据:收集气体的密度,水溶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
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污染空气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污染空气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