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部编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思维导图,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编辑于2022-10-06 23:07:44 贵州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学习与语言中枢
感觉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与生物节律有关
脑干
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
人的脑神经共12对,几神经共31对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间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分布在全身各处
传入神经
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他们的活动不受意识,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 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瞳孔扩张
支气管扩张
心跳加快
血管收缩
抑制肠胃蠕动
副交感神经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瞳孔收缩
支气管收缩
心跳减慢
促进肠胃蠕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精确的反应, 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的膨大部分, 里面含有细胞核
树突
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 通常短而粗, 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分布在全身各处
轴突
神经元的长耳较细的突起, 他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轴突呈纤维状, 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面包有一层薄膜,构成一条神经
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分布在全身各处
神经胶质细胞
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 数量为神经元的10倍~50倍
支持、保护、修复、营养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叫做反射。
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等)组成的。
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 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反射的大致过程: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注意:未经过完整反射弧的不叫做反射
注意: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 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以至于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 中枢把原先引起的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 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 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意义: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 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大大提高了动物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特点:
速度快
双向性
神经系统中, 兴奋是以电信号人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 上的产生和传导
未受到刺激 (静息状态)
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 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 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 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点位 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受到刺激 (兴奋状态)
细胞膜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 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最后每一个小枝末端膨大, 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 突触小泡受到刺激, 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 同时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 传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这些肌肉细胞或腺细胞, 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影响:
影响神经递质释放
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影响神经递质的清除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他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
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 这些特定区域叫做言语区
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 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 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和空间识别等
学习与记忆
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及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 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
感觉性记忆
持续时间小于1秒
第一级记忆
数秒至数分钟
第二级记忆
数分钟至数年
第三级记忆
可能永久
情绪
情绪的表现都是人对环境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 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人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
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人的大脑有着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
沟与回存在的意义:使得大脑在有限的体积内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的运动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代表区越大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倒置的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他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特点: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共同参与分级调节内脏活动
内脏活动受到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调节
内脏的活动也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 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 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 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