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编辑于2022-10-07 21:51:05中学课程(zhōngxué)精品文档 考试大纲(kǎoshì)•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中学教学一般指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学课程(zhōngxué)精品文档 考试大纲(kǎoshì)•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中学教学一般指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中学生学习心理
♥认知过程
注意
注意的概念(单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指向某个对象)和集中(注意力停留、维持在某个对象上)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注意的分类(单选)
无意注意【不随(伴随)意(意志)注意】: 不自觉、突然的 有意注意 例子: 学习
♥注意的品质(单选)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数目
例子: 一目十行、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时间
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 例子: 溜号、走神
注意的分配 : 一边...一边...
例子: 同时做多件事
注意的转移: 主动的由A到B
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分散: 被动、消极 转移:主动、积极 分散:有先后 分配:同时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三级简答)
( 1 )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二级简答)
( 1 )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感觉
感觉的概念(单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的一般规律(单选,考频低 )
感受性(能力)
绝对感受性: 从无到有
差别感受性: 从有到有差别
感受阈限(数值、量)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
♥感觉的相互作用(单选)
同一种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
暗适应(适应暗的环境)
明适应(适应明的环境)
暗适应: 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 感受性降低
嗅觉适应
皮肤觉适应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有先后顺序
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类似于互补性)
♥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引起多种感觉)
知觉
知觉的概念(单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单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真的在动
似动知觉:感觉动,实际没动
动景运动
例子: 霓虹灯、小人书
诱导运动:同时产生,A动➡B动
例子:坐火车,月亮在云中穿行
自主运动(考频低)
运动后效: 一先一后,先看A动,后看B动
♥知觉的基本特征(单选)
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
整体性: 部分与整体
窥一斑而知全貌
理解性: 知识经验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恒常性: 外界条件在变, 对事物本身的印象不变
观察
观察的含义(了解)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又叫 “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的培养(三级简答)
( 1 )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观察前) (2)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 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制订观察的计划。 (观察前) (3) 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中) (4)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 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观察后)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单选、三级简答)
强度律:看得见、听得清
差异律:事物的对比
活动律:运动变化的事物更容易被知觉
组合律:空间接近、颜色接近的事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记忆
记忆的概念 【单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 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主要类型(单选)
♥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单选)
形象记忆: 感知过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
例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逻辑记忆: 概念、公式、原理、规律等
情绪记忆: 情绪、情感
例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动作记忆: 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划分【单选、 辨析】

同声传译: 短时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单选)
陈述性记忆: 语言表达,是什么
程序性记忆: 怎么做
根据记忆过程意识参与程度(单选)
外显记忆:有意识、有目的 有意注意
内隐记忆: 无意之中 无意记忆
记忆过程(单选 考频低)
识记
开端, 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保持
第二个环节, 知识经验在人脑的巩固过程
♥回忆或再认
回忆: 不在眼前
再认: 在眼前
♥遗忘
♥原因(单选、二级简答)
痕迹衰退说—— 不复习
♥干扰抑制说—— 相互干扰
前摄抑制: 前→后, 干扰
倒摄抑制: 后→前, 干扰
早上不受前摄抑制,晚上不受倒摄抑制,中午受到双重抑制
♥动机说(压抑说)—— 情绪、 压抑
例子: 紧张、痛苦
♥提取失败说—— 缺线索
例子: 舌尖效应
同化说 —— 认知结构简化
规律(单选)
♥遗忘是学习之 后立即发生的
♥进程不均匀, 先快后慢
遗忘到一定程 度, 后期不遗忘
代表人物: 艾宾浩斯
影响因素(二级简答)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三级简答)
1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 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提高记忆能力, 促进知识巩固
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单选)
敏捷性:速度
持久性: 保持时间长短
准确性: 正确精准
准备性: 综合体现,提取和应用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二级简答)
1.明确记忆目的,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材料的意义, 少用机械记忆;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 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 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 防止知识遗忘。 过度学习(50%)学习熟练程度(150%)
思维
思维的概念 【了解】
思维 是借助语言、 表象或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现实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单选】
间接性
关键词: 通过…推断/预测/猜想…
概括性
关键词: 由…总结出…; 得出……的结论
例子: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月晕而风
思维的品质 【单选、二级 简答】
♥广阔性: 广泛全面
♥深刻性: 看到本质,一针见血
♥灵活性: 随机应变
独立性: 不人云亦云
批判性: 实事求是
敏捷性: 当机立断
♥逻辑性(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 有条理

♥思维的分类(单选)
♥凭借物
直观动作思维: 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 表象
抽象逻辑思维: 逻辑
逻辑性
直觉思维: 突然顿悟(没有分析过程 如灵感、第六感)
分析思维: 逐步分析
♥指向性
聚合思维: 唯一解
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创新性
常规思维: 固有模式(老办法)
创新思维: 新颖独特(新办法)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与问题解决 【了解】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 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单选】
发现问题: 首要环节
理解问题: 中心环节
提出假设: 关键环节
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单选、 辨析、 一级简答】
( 1 ) 问题情境: 问题怎样呈现 ♥(2) 心理定势(固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情景不变: 积极 情景改变: 消极 )与功能固着(心理定势的一种,固有功能: 只有消极作用) (3) 酝酿效应: 顿悟 (4) 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5) 原型启发: 根据蒲公英,发明降落伞 (6) 情绪与动机: 情绪好,效率高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二级简答】
( 1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 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与培养 【单选】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 数量多 独创性: 独一无二 变通性(灵活性): 类型多
创造性的培养(单选、三级简答)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
发散思维训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想象
♥想象的分类(单选)
无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无目的、不自觉)
例子: 云、山、梦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有目的、自觉)
再造想象(二手): 言语、图样
例子: 读古诗、设计图纸
创造想象(一手): 独立、首创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
理想: 可实现
空想: 不可实现
幻想的分类: 理想+空想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二级简答】
学会观察 积极思考 努力学习 学科教学, 训练想象力 积极的幻想
学习概述
学习的内涵
学习的实质 【单选、 辨析】
个体(人和动物) 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 经验或反复练习(不包括药物和本能) 而产生的 行为(外显)或行为潜能(认知、态度) 的比较 持久(不包括短暂变化) 的改变
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级简答】
1 . 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技能, 形成世界观、 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学习的分类(单选、辨析)
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意识水平
内隐学习(不知不觉)、 外显学习(有目的、有意识)
学习性质与形式
接受学习(老师讲学生听)和发现学习(学生自己发现)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和意义学习(理解的基础上)
奥苏贝尔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类型(单选 考频低)
知识的功能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表现形式
显性知识: 可以用语言表达
隐性知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知识学习的种类(单选)
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 (别称: 代表学习 、表征学习): 单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 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 多个概念间的关系
♥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下位学习(别称: 类属学习) 大概念(抽象水平更高)→小概念(更具体)
上位学习 (别称: 总括学习) 小概念→大概念
组合学习( 别称: 并列结合学习)
技能的形成
技能及其分类 【单选】
技能: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后天)
分类
操作技能
别称: 动作技能、 运动技能 : 肌肉运动 特点: 客观性(对象)、 外显性(动作)、 展开性(动作步骤不可省略)
心智技能
别称: 智力技能、 认知技能: 头脑内部 特点: 观念性(对象)、 内潜性(看不见)、 简缩性(步骤可以省略)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单选)
( 1 ) 操作定向(看别人怎么做) (2) 操作模仿 (3) 操作整合 (4) 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单选、二级简答)
(1 )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 学习的掌握程度停滞 学习中期)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加里培林(了解)
(1)活动定向阶段 (2) 物质或物质化 (3) 出声的外部语言 (4) 无声的外部语言 (5) 内部言语活动
我国(单选)
( 1 ) 原型定向(看别人怎么做) (2) 原型操作(自己做) (3) 原型内化(把外在的变成内在头脑的)
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二级简答)
( 1 )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2 )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独立性与概括性 ( 3 )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 正确使用语言 ( 4 )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 【了解】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单选】
获得与消退
获得: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消退: 条件反射消失
♥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泛化: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相似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反应 分不清) 分化: 只对条件刺激有反应(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 分得清)
桑代克的尝试 —— 错误说(试误说)
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了解】
盲目尝试 — 逐步减少错误 — 再尝试
基本规律【单选】
准备律(预习)
练习律(做题)
效果律(反馈): 最重要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实验——迷箱实验 【了解】
结论: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 的变化, 而 强化 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单选、 辨析】

操作性条件作用在教学中的应用 【单选、 辨析】
个人自学
小步子教学
观察(社会) 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单选)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是指 通过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获得了某种 新的反应, 或者矫正了原有的行为反应
♥强化的分类(单选)
直接强化(自己做,别人强化你)
♥替代性强化(看别人做,自己被强化): 杀鸡儆猴
自我强化(自己做,自己强化自己)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的实验——大猩猩叠箱实验 【了解】
主要观点 【单选】
学习是通过顿悟(突然明白)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于构造完形(整体,事物间的联系)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实验——白鼠迷宫 【了解】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单选)
(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 而不是盲目的 (2)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认知 地图) (3) 学习的实质是: S-O-R, O代表机体的内部 变化。
布鲁纳的认知结-发现说(单选)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了解): 获得、 转化、 评价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态度和方法
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了解):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单选、一级简答:实质+条件)
♥实质: 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 的和实质性(非字面) 的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 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 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主动在 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单选)
♥知识观
(1) 解释、 假设 (动态性) (2) 情境性 (3) 经验背景 (主观性)
学生观
丰富性 差异性
♥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 社会互动性 学习情境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单选)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人和知识)
学生中心教学观
(1)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不直接指导), 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2)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式: 真诚一致、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同理心
代表人物: 罗杰斯、马斯洛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含义(单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 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功能(单选)
激活功能: 由静止到运动
指向功能(定向功能): 指明方向
维持功能: 时间的保持
♥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提出)【单选、 辨析、 二级简答、 材料】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关系, 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在复杂的任务中, 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在简单的任务中, 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学习动机理论【单选、 辨析、 简答、 材料】
强化理论(单选)
行为主义学派
受到强化的行为更易出现
♥需要层次理论(单选、一级简答、材料)
马斯洛
(马斯洛认为)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对学生更重要)
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最低层次: 生理需要 最高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 匮乏性需要(缺失性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单选)
麦克里兰、 阿特金森
任务选择
力求成功型 选择50%难度的任务 (中等任务) 避免失败型 选择非常容易和非常难的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单选、辨析、材料)
韦纳(维纳)
重点是能力和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与能力有关
归因指导
习得性无助(长期把失败归因为能力): 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 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 种抑郁状态
努力更重要(应该把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
自我效能感(单选)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
定义: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相当于自信)
分类(了解): 结果期待(对事件结果的判断)、功效期待(效能期待)(对能力的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 ②替代性经验: 看别人(与自己水平相当) ③言语劝说 ④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分类(单选)
一般分类
动力来源
内部动机: 内在需要
外部动机: 外在奖励
社会意义
高尚动机: 利他
低级动机: 利己
与学习活动的远近关系
近景动机: 近期目标
远景动机: 长远目标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
间接动机
♥奥苏贝尔的划分
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最稳定)
好奇心、 求知欲、 兴趣
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
赢得相应地位
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最突出)(外部动机)
家长和教师的赞许或认可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培养(一级简答)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追求成功的人), 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获得自我效能感(有自信心)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妥善进行奖惩 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概念【单选】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
♥迁移的分类【单选、辨析】



前摄抑制: 顺向负迁移 倒摄迁移: 逆向负迁移
学习的迁移理论 —— 早期迁移理论【单选、 辨析】
形式训练说 (最早的迁移理论)
沃尔夫: 注重对于能力的训练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 只有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 才能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说
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产生迁移的关键是, 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化说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单选、辨析、三级简答)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单选、一级简答)
1 .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了解】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 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 方法、 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的分类【单选】
♥认知策略(一级简答)

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的认知)(单选)

计划(前)监控(中)调节(后)
资源管理策略(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