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
解表药的意思是能够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 解表药物大多能辛散轻扬,主要是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A)
功效
发汗解表
风汗感冒
与桂枝,外感风寒表实证
宣肺平喘
胸闷喘咳
苦杏仁、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实证的要药
苦杏仁甘草,风寒外束
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咳喘气嗽痰多清稀者
石膏苦杏仁甘草、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
利水消肿
风水浮肿
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失眠高血压运动员禁用
桂枝(A)
助阳:通心阳,振脾阳,助肾阳
甘
发汗解肌
风寒感冒
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温通经肺
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通之证
助阳化气
痰饮水肿
平冲降逆
心悸奔豚
紫苏叶(A)
解表散寒
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化痰止咳
行气和胃(行气安胎)
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生姜(B)
风寒感冒轻症
脾胃寒证、
温止中呕
胃寒呕吐,“呕家圣药”
化痰止咳(寒痰咳嗽)
鱼蟹中毒(及半夏天南星)
香薷(B)
辛微温,归脾,肺 胃经
发汗解表(外感风寒,內伤暑湿,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腹痛吐泻
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荆介(A)
微温
解表散风
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过敏性/病毒)
消疮(疮疡初起)
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
防风(A)
祛风解表(祛外风为主)
胜湿止痛
风湿痹痛
风疹瘙痒
止痉
破伤风(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
羌活 (A)
苦(湿 )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头痛项强)
外感风寒夹湿
祛风除湿,止痛
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白芷(A)
祛风止痛(善入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
阳明头痛单用本品
鼻鼽,鼻渊 鼻塞流涕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寒温带下,温热带下
疮疡肿痛
疮疡初起,脓成难溃
祛风止痒、治皮肤风湿瘙痒
细辛(A)
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
辛温、小毒,少阴经
风寒感冒.
头身疼痛较甚者
麻醉,止痛强于白芷
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入肾经除在里之寒邪
阳虚外热,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
祛风止痛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牙根冷痛,头痛脑动
通窍
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温肺化饮
寒痰停饮,气逆咳喘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寒饮射肺,咳嗽胸满
治中恶或痰厥所至猝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神昏窍闭证
使用注意
用量不过钱
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散剂用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
苍耳子(c)
辛、苦,温,有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
辛夷(c)
辛、温,归肺胃经
发散风热药
薄荷(A)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汗作用较明显)
清利头目,利咽
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尤宜于头痛赤,咽喉肿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者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行气
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迄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牛蒡子(大力子 )(A)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
利咽透疹(同上)
解毒消肿
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证)
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之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
蝉脱(b)
疏散风热(一般指外风)利咽开音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咽
症见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
透疹(同上)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一般指内风)
镇静安神,治疗小儿夜啼不安
桑叶
清肝养肝平肝
清肺热,润肺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平降肝阳之效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菊花
亳 (bo)菊,滁菊,贡菊,杭菊
清热解毒(较少应用)
清/养/平肝强于桑叶,但也少用
不及野菊花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上)
升麻(b).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善清解阳明热毒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
升举阳气
柴胡(A)
疏散退热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
祛邪表退热,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风热表证,风寒表证
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脫垂,久泻脱肛
葛根(A)
解肌退热(脾经)
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消渴(内热消渴,气阴不足者)
升阳止泻
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通经活络
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降血压
解酒毒(酒毒伤中)
淡豆豉
脏器下垂
久泻脱肚
崩漏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