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球菌
人卫医学微生物第八章《球菌》思维导图(一)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二)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面上分裂,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 (三)四联球菌(Micr.
编辑于2022-10-11 23:47:59 广东球菌
分类
致病性: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
革兰染色性
阳性: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属;肠球菌
阴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特例)
化脓性球菌: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G+;球形;无芽孢;无鞭毛;直径约1um/细菌L型为G-
培养特性
易培养:普通平板、血平板;需氧或兼性厌氧
有色素: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β溶血:在血平板上生长,可见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生化反应
触酶反应(过氧化氢酶)阳性——区分链球菌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抗原
葡萄球菌A蛋白(SPA)
细胞壁表面蛋白,是完全抗原(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
SPA能与IgG1、2、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结合之后的IgG分子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协同凝集试验原理)
功能
体外: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检测
体内:SPA与IgG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生物活性
荚膜多糖
作用:有利于细菌粘附
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分类
色素、生化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
表皮葡萄球菌(正常菌群/机会致病性)
腐生葡萄球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
有无凝固酶
凝固酶阳性菌株(噬菌体I-IV型中,III型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凝固酶阴性菌株
核酸分析:40种24亚种
抵抗力
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
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对链霉素中毒敏感;
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酶类:凝固酶和其他酶类(纤维蛋白溶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酯酶)
表面结构蛋白:黏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SPA
毒素:细胞溶素(α、β、γ、d)、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肠毒素
凝固酶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定义: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分类
游离凝固酶:分泌到菌体外的凝血酶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 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导致血浆凝固——血栓
结合凝固酶/凝聚因子:菌株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
机理
1.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或胞内消化作用 2.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3.纤维蛋白沉积凝固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耐热核酸酶(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
葡萄球菌溶素
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α溶素
机制:损伤细胞膜,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细胞毒素)
杀白细胞素(PV/PVL)
一种细胞毒素,分快和慢两种组分,二者必须协同才有作用
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细胞膜构型发生变化,膜通透性增高,胞质内颗粒排出
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
肠毒素
约1/2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定义: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作用机制:刺激呕吐中枢以致呕吐为主的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属于超抗原
表皮剥脱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剥脱性皮炎:开始出现红斑,1~2天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内含无菌、清亮 液体的大疱,轻微触碰可溃破,最后表皮脱落。
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免疫功能低下
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可达20%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定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外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休克及脱屑性皮疹(掌及足底明显)
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TSS: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弥漫性红疹,继而有脱皮(尤以 掌及足底明显)、低血压、黏膜病变(口咽、阴道等),严重的会出现 心、肾衰竭,甚至可发生休克。
所致疾病
化脓性疾病 (侵袭性疾病)
局部皮肤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等
各种器官化脓性感染: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等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摄入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后,经1—6h的潜伏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开始出现红斑,1~2天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内含无菌、清亮 液体的大疱,轻微触碰可溃破,最后表皮脱落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人表现为突然高热、呕吐、腹泻、弥漫性红疹,继而有脱皮(掌及足底明显),低血压,黏膜病变(口咽、阴道),严重者心肾衰竭、死亡
免疫性
人类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当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直接涂片镜检: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革兰染色
分离培养和鉴定
生长现象:能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
生化反应: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药敏试验:耐药性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ELISA)
动物试验:食物中毒患者
防治原则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CNS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最常见: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还包括溶血葡萄球菌、 人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等30多种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细菌进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CNS可引起多种 感染,各类感染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病原菌的第2位,造成诊治 困难,引起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关注。
感染类型: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及植入医用器械引起的感染
链球菌属
概述
1. 球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G+) 2. 寄生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粪便、鼻咽部) 3. 化脓性炎症、肺炎、猩红热等疾病
链球菌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分类
溶血现象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α溶血/甲型溶血;草绿色溶血环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乙型溶血;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性链球菌):不产生血溶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不致病
抗原结构
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的不同
A~H、K~V20群
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左右属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
生化反应
对一些不具有群特异性的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需用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和对氧的需要分类
对氧的需要分类分为:需氧(致病)、兼性厌氧(致病)和厌氧链球菌(口、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中正常菌群)
A群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对人致病性最强的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G+),无芽胞,无鞭毛,透明质酸的荚膜(培养早期2~4h)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液体培养为沉淀生长;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多数有较宽透明溶血环(β溶血现象)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VS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不产生触酶(VS葡萄球菌)
抗原结构
多糖抗原(C抗原):群特异性抗原,细胞壁的多糖组分
表面抗原或称蛋白质抗原:壁外的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位于C抗原外层, 具型特异性,有近150种血清型。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P抗原或称核蛋白抗原:无特异性
抵抗力
一般链球菌均可在60℃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杆菌肽和磺胺药都很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胞壁成分
黏附素:细胞壁成分使A群链球菌重要的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和F蛋白,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
M蛋白: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
外毒素类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由携带溶原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菌株产生,引起猩红热。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皮肤红疹,是猩红热的主要致病毒素。具有超抗原作用
链球菌溶素
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链球溶菌素O(SLO):对O2敏感。测定SLO抗体含量(ASO效价),可作为链球 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效价在1:400以上(活动性风湿热病人) 链球溶菌素S( SLS):对O2稳定,β溶血环,无抗原性
侵袭性酶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链激酶(SK):血浆纤维蛋白酶原-纤维蛋白酶
链道酶(SD):降解DNA,稀释脓液
所致疾病
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等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性:不同型M蛋白均可诱生γ-干扰素,以增强吞噬功能;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脓汁,血液,咽喉拭子
直接涂片镜检:革兰阳性链球菌,典型链球菌形态
分离培养与鉴定
与金葡菌的鉴别:β溶血菌落
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α溶血菌落
PYR试验:特异性检测A群链球菌氨基肽酶,反应产物和试剂产生的产物显色或呈现荧光而快速诊断
血清学试验
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病人一般超过400单位
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当两者 中和后,在加入SLO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量很多,未被中和 的抗体与乳胶试剂反应,产生凝集,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
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防止发生急性肾炎和风湿热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用长效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对减少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双球菌矛头状:平面相对,尖面相背。有厚荚膜,无芽胞,无鞭毛,多呈双排列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血培养;菌落与甲链相似;能自溶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胆汁可溶菌
抗原结构与分类
荚膜多糖抗原:具有特异性
菌体抗原
肺炎链球菌含有M蛋白和C多糖。C反应蛋白(CRP)不是抗体,在炎症活动期(如风湿热)含量增多,可沉淀肺炎链球菌的C多糖
抵抗力:较弱,有荚膜株抗干燥能力强,在干痰中可存活1-2个月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作用。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还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和儿童化脓性脑膜炎。
免疫性:建立同型免疫,产生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体。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G+,具有荚膜的双球菌存在
胆汁溶菌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
荚膜肿胀试验
动物毒力试验,与甲链鉴别
脐形”菌落
防治原则
肠球菌属
分类: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常寄居在人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 感染类型有尿路感染、化脓性腹部感染、胆道感染、 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对人类致病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肠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呈球杆状,液体培养基中呈卵圆形、链状排列,无芽胞和荚膜,个别菌种有稀疏鞭毛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10℃和45℃均能生长。营养要求较高。部分粪肠球菌菌株在含有兔血、马血或人血的平板上出现β溶血,而在羊血平板上不出现。其它菌种出现α溶血或不溶血。所有菌株在含65g/LNaCl和400g/L胆盐的肉汤中能生长。
抵抗力:对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近年来获得性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表现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和对 万古霉素耐药
奈瑟菌属
致病菌只有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其余均为人类呼吸道正常菌群,偶而可引起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形状
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无鞭毛、芽胞,有荚膜和菌毛
分离培养:专性需氧菌、巧克力培养基(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抗原构造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95%以上为A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脂寡糖抗原:由外膜上糖脂组成,具有抗原性
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LOS)
菌毛: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利于定植
荚膜:有抵抗吞噬的作用
脂寡糖LOS: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可引起发热、出血、导致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引起肾上腺出血,造成中毒性休克、血栓、DIC等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是其唯一的宿主。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呼吸道传播,飞沫或接触。 三种临床类型: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病人先有上呼吸道炎症,继而大量繁殖的病菌从鼻咽部黏膜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引起突发高热寒战,恶心和出血性皮疹。细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引起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细菌可引起细小血管栓塞DIC,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免疫性
人对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较强:机体感染后以体液免疫为主,血清中特异抗体在补体存在下,能杀死脑膜炎奈瑟菌;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分泌型IgA可阻止脑膜炎奈瑟菌对上呼吸道黏膜的粘附。 6个月内婴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产生自然被动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淋病奈瑟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双球菌,似一对咖啡豆,有菌毛,有荚膜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抵抗力:与脑膜炎奈瑟菌类似,对热、冷、干燥和消毒剂极度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菌毛(有菌毛的细菌可黏附至人类尿道粘膜上,抗吞噬作用明显)、外膜蛋白,IgA1蛋白酶
所致疾病:淋病人类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免疫性: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无天然抵抗力;免疫力不持久
微生物检查方法与防止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