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胃痛
这是一篇关于胃痛的思维导图。“ 胃疼是常见的症状,胃疼的时候可能多数指的是上腹痛,如果说上腹痛是由明确的胃部的病变引起的,像常见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这种疼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的特点。胃溃疡的典型的特点就是周期性、季节性的发作,而且是以餐后痛为主,在相对空腹的时候这种胃痛会缓解一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特点是饥饿痛、餐前痛,吃了东西之后这种痛反而会有所缓解,多数还会伴有一些反酸的症状。
感冒是因感受外邪而致肺卫失调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俗称“伤风”“伤风感冒”。
崩漏的思维导图,整理了辨证论治、名词解释、病因、病机、预防调护、转归预后、诊断要点的内容,欢迎交流!
不寐的思维导图,整理了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治疗、转归预后、预后调护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胃痛
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源流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 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外感寒邪-寒邪客胃-胃气不和 饮食不节-饮食伤胃-耗伤胃阴 忧思恼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素体不足-脾胃虚弱-曾失濡养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2、辨寒热:寒者遇寒痛其,得温痛减。热者遇热痛其,得寒痛减。痛为灼痛,痛势急迫
3、辨气血: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气虚:食少,气短,便溏。 气滞:恶呕,嗳气,与情志有关。 血虚:面色少华,舌淡。 血瘀: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
证候分型
寒邪犯肺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护治法则: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食滞肠胃
证候表现:胃痛 脘腹胀满,暖腐吞酸,或吐不消化 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 苔厚腻,脉滑。 护治法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肝胃气滞
证候表现:胃院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或痛甚;暖气频繁,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 护治法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
证候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弹易怒,泛 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护治法则: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淤阻胃络
证候表现:胃院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痛 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暗,脉涩。 护治法则: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胃阴亏虚
证候表现:胃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护治法则: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脾胃虚寒
证候表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 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 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护治法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