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矩阵思维导图2
这是一篇关于矩阵思维导图2的思维导图。在数学中,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这一概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
这是一篇关于矩阵思维导图1的思维导图。,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这一概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
这是一篇关于矩阵思维导图2的思维导图。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这一概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矩阵
矩阵的线性运算
加法
A+B=(aij+bij)m×n
1A,B为同型矩阵。2两矩阵对应位置元素相加
负矩阵
-A=(aij)m×n
减法
A-B=A+(-B)=(aij-bij)m×n
数乘
记作λA
矩阵的乘法
记作AB
乘积规则:对应位置元素乘积之和
乘积条件:前列数=后行数
乘积规模(结果):前行数后列数
注意:1不满足交换律2两个非零矩阵相乘可能结果是零3不满足消去律
若AB=BA,则称A,B相乘可换。
单位矩阵与同阶方阵
数量矩阵与同阶方阵
同阶对角矩阵
方阵的幂
规定A的零次方=E
方法
1归纳法
2拆分法
3矩阵A各行成比例,可以分为列矩阵和行矩阵的乘积
方阵的多项式
矩阵的转置
将Am×n的行与列互换,得到n×m的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
记为A’
性质
1(A’)=A
2(A+B)'=A'+B'
3(KA)'=KA'
4(AB)'=B'A'
对称矩阵:满足A'=A,即aij=aji
对称矩阵的元素关于矩阵的主对角线对称
例子:AA',A'A,A+A'
反对称矩阵:满足A'=-A,即aij=-aji
反对称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0
例子:A-A'
证明A对称的方法是验证A'=A
任何方阵A都可以表示为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之和
AB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BA
逆矩阵
对于方阵An,存在Bn使得AB=BA=E,则称A可逆,或者称非奇异矩阵,矩阵B叫做A的逆矩阵
记为A⁻¹
注意:A⁻¹≠E/A,A⁻¹≠1/A
注
(1)如果A可逆,则逆矩阵是唯一的
(2)如果A可逆,则 A⁻¹A=AA⁻¹=E
(3)如果AX=B,A可逆,则 X=A⁻¹B
(4)可逆定义可以削弱为:若AB=E,则A可逆
(5)证明 A⁻¹= B 的方法是去验证AB=E
(6)如果A,B可逆,k≠0,则
①kA可逆,且 (kA)⁻¹=1/kA⁻¹
②AB可逆,且 (AB)⁻¹=B⁻¹A⁻¹
③A′也可逆,且 (A′)⁻¹= (A⁻¹)′
④A+B不一定可逆
分块矩阵
将矩阵A用若干横线和竖线分成一些行数列数较少的矩阵,称它们为A的子块,以子块为元素的矩阵称为分块矩阵.
把每一个子块当作元素
运算规则
加法,数乘,乘法,可逆
设A为n阶方阵,若A的分块矩阵除在主对角线上有非零子块外,其余子块均为零矩阵,且主对角线上的子块都是方阵,则称A为准对角分块矩阵
准上三角形分块矩阵
准上三角形分块矩阵的逆矩阵也为准上三角形分块矩阵
1主对角线上的子块取逆
2用A⁻¹左乘C,B⁻¹右乘C,前面取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