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沉淀池
这是一篇关于沉淀池的知识思维导图,详细的阐述了沉淀池的设计原理和概况以及辐流式沉淀池。框架清晰,内容全面,适合知识点整理的小伙伴。
编辑于2022-10-14 11:04:07 广东沉淀池
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可在沉淀区增设斜板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
回流部分活性污泥
生物絮凝:将剩余活性污泥投加到入流污水中,利用污泥的活性,产生吸附与絮凝作用。
可使沉淀效率比原来的沉淀池提高10%~15%,BOD5的去除效率也能增加15%以上。
活性污泥的投加量一般在100~400mg/L之间
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
曝气搅动:是利用气泡的搅动促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
采用这种预曝气方法,是沉淀效率提高5%~8%,每立方污水的曝气量约0.5m³左右
预曝气方法一般应在专设的构筑物——预曝气池和生物絮凝池内进行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由于水质水量的不均匀性,一般均设置污水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布置一些曝气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程度,而且还可以防止污水在调节池中沉积。
斜板(管)沉淀池
1.构造
哈真浅池理论认为,沉淀池水平分层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
组成
斜板(管)沉淀区
进水配水区
清水出水区
缓冲区
污泥区
按斜板和斜管间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
异向流
同向流
侧向流
在污水处理中常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2.设计(计算公式)
沉淀池表面积A
池内停留时间t
3.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优点
去除效率高
停留时间短
占地面积小
适用条件
原有污水处理厂的挖潜和扩大处理能力改造时采用
当污水处理厂的占地受到限制时,可考虑作为初沉池使用
生物处理后续深度处理时,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
不宜作为二沉池使用
辐流式沉淀池
1.构造
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持劲最大可达100m,池周水深1.5~3.0m
进水形式
周边进水
入流区在构造上有两个特点
进水槽断面较大,而槽底的孔口较小,布水时的水头损失集中在孔口上,故布水比较均匀,但配水渠内浮渣难于排除,容易结壳
进水挡板的下沿伸入水面下约2/3深度处,距进水孔口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入流区的过水断面上,而且污水进入沉淀区的流速要小的多,有利于悬浮颗粒的沉淀。
池子的出水槽可设在池的半径的中间和池的周边
进出水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缺点,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
但如果辐流式沉淀池的直径很大,进口的布水和导流装置设计不当,则周边进水沉淀池会发生短流现象,严重影响效果。
沉淀于池底的污泥一般采用机械刮泥机排除。
中心进水
进水部分在池中心,因中心导流筒流速大,活性污泥在中心导流筒内难于絮凝,并且这股水流与池内水相比,相对密度较大,由下流动时动能也较高,易冲击池底沉泥
刮泥机械
中心传动式刮泥机(吸泥机):适用于池直径小于20m
周边传动式刮泥机(吸泥机):适用于池直径大于20m
刮泥机的排泥要求
池底坡度平缓,常取0.05
当时池泾较小时,可采用多斗排泥
设计(计算公式)
每座沉淀池的表面积A1和池泾D
沉淀池有效水深h2
沉淀池总高度H
沉淀池概况
沉淀池
定义:是分离悬浮固体的一种常用构筑物
按工艺布置,分为
初沉池
定义:是一级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或作为生物处理法中预处理的构筑物。
去除对象
悬浮固体
可去除约40%~55%的SS,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
可降低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初次沉淀污泥:初沉池中沉淀物质
二沉池
设置: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面
定义:用于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池内水流方向,分为
平流式
池呈长方形,污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他部位池底设有坡度,坡向贮泥斗,也有整个池底都设有多斗排泥的形式。
竖流式
池多为圆形,亦有方形或多角形,污水从设在池中央的中心管进入,从中心管的下端经过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池的横断面上,由于出口设置在池面或池壁四周,故水的流向基本由下向上。
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中
辐流式(辐射式)
多呈圆形,亦有正方形。
池的进水一般在中心位置,出口在四周。
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小。
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常用刮泥机(或吸泥机)机械排除。
组成(五部分)
进水区
功能: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出水区
功能:同进水区
沉淀区
功能:是沉淀池进行悬浮固体分离的场所
缓冲区
功能:避免已沉淀污泥被水流搅起带走和缓解冲击负荷
贮泥区
功能:存放沉淀污泥的地方,起到贮存、浓缩、排放的作用。
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
进水
静置
排出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固体在静置时完成沉淀过程,然后由移动式的滗水装置或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连续式
污水是连续不断的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是在水的流动过程中完成沉淀,
可沉颗粒受到由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两方面的作用。
水流流动的速度对颗粒的沉淀有重要的影响。
三种形式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平流式
优点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强
施工简单,造价低
缺点
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要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操作
采用机械排泥时,大部分设备位于水下,易腐蚀
适用条件
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
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竖流式
优点
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占地面积较小
缺点
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对冲击负荷及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
造价较高
池径不宜太大
适用条件
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辐流式
优点
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
排泥设备有定型产品
缺点
水流速度不稳定
易于出现异重流现象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池体施工质量要求高
适用条件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分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污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的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数量
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应不少于2座,并考虑1座发生故障时,其余工作的沉淀池能够负担全部流量。
3.经验设计参数
4.构造尺寸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有效水深宜采用2~4m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采用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坡向泥斗的底板坡度,平流式沉淀池不宜小于0.01,辐流式沉淀池不已小于0.05
5.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咽口应保持水平
初沉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
二沉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减轻单位长度堰口水力负荷,提高出水水质
6.贮泥斗的容积
初沉池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的污泥斗可按4h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不超过2h贮泥时间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生物膜法处理后,二沉池的污泥区体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7.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初沉池排泥净水头不应小于1.5m(H2O)
生物膜法的二层词不应小于1.2m(H2O)
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不应小于0.9m(H2O)
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平流式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设计内容
确定沉淀池数量
入流、出流装置设计
沉淀区和污泥区尺寸计算
排泥和排渣设备选择
计算公式
沉淀区的表面积A
沉淀区有效水深h2
沉淀区有效容积V
沉淀池长度l
沉淀池长度L
沉淀区的总宽度B
沉淀池的数量n
污泥区的容积Vw
沉淀池的总高度H
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四 竖流式沉淀池
工作原理
构造
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为圆形、正方形、多角形
为使池内配水均匀,池径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
为了降低池的总高度,污泥区可采用多斗排泥方式
竖流式沉淀池的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不大于3
设计(计算公式)
中心管截面积f1与中心管直径d0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h3
沉淀池面积f2和池径D